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游西藏(38)----桑耶寺

(2013-01-25 13:57:23)
标签:

旅游、随笔

分类: 行游西藏
      桑耶寺修建于公元8世纪。当时的吐蕃王国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痴迷于佛教,因此颁布了一系列提倡弘佛、优待僧人的法令,同时迎请大量印、汉高僧前往藏地传法。这其中便包括给藏传佛教带来深刻影响,并主持修建了藏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的印度高僧寂护与莲花生。
      受赤松德赞之邀,精于佛教“经律论”的寂护来到了西藏,宣讲佛法,翻译经典,兴建佛殿。但当时的西藏,苯教的势力还很强大,不愿失去势力与信众的苯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断运用其擅长的巫术兴风作浪,鼓动天地神灵推倒佛殿,制造瘟疫,并大肆渲染,将一切灾难的起因归咎于佛教的传播。http://s12/mw690/4c1e265btd4167f130f0b&690
桑耶寺乌策大殿
http://s13/mw690/4c1e265btd4167bdeb3ac&690
上经课的喇嘛
http://s7/mw690/4c1e265btd4167c390896&690
大殿内的佛像
http://s14/mw690/4c1e265btd4167d2f8a6d&690

http://s5/mw690/4c1e265btd4167d7947f4&690

http://s10/mw690/4c1e265btd4167dd9e279&690

http://s8/mw690/4c1e265btd4167e380897&690
莲花生大师
      属于学院派的寂护尽管学富五车,但对降妖伏魔却是一筹莫展,不可避免的,在与苯教的争斗中败下阵来。无奈之下,寂护被迫选择了沮丧的离开。临行前,他建议赤松德赞迎请在尼泊尔山洞中修行的密教大师莲花生入藏,称只有如此,才能降伏阻碍佛法弘扬的各路神怪,给吐蕃大地重新带来祥和与安宁。
      赤松德赞采纳了寂护的建议,将莲花生迎入西藏。进藏后,莲花生施展其卓越的神通力,一路降妖除魔,先后降伏了念青唐古拉山神、白龙、香宝神、十二女神、夜叉、火神等,使他们都“虔诚的献出了自己的身、语、意三密神力与命根”,并立誓护卫佛法。莲花生将苯教的神灵纳入麾下,使其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场佛苯之争终因莲花生的到来而发生逆转,佛教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莲花生在西藏得势后,寂护也被请回。赤松德赞和寂护、莲花生一起,开始着手兴建桑耶寺。据说寺庙动工后,赤松德赞因不知道建成后会是什么样子而忧心不安,莲花生遂于掌心中幻化出寺庙全貌,赤松德赞看后惊呼:“桑耶”,意思是出乎意料,桑耶寺因此而得名。
       其实,出乎赤松德赞意料的,还不仅仅是桑耶寺美轮美奂的造型。桑耶寺的建成,以及史上称为“七试人”的七位贵族子弟在该寺的出家,不仅树立了西藏佛教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使西藏有了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寺庙、自己的僧人,而且标志着佛教这个曾经的外来宗教,从此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立足生根,开花结果。对于这一点,更是赤松德赞立意修建桑耶寺之初,所始料未及的吧。
      桑耶寺占地面积约一箭之程,严格仿照佛经中大千世界的布局而建造。外围圆形的围墙象征铁围山,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四周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我们所处的位置位于寺庙的正中,面前的佛殿是寺庙的主殿,名叫乌策大殿,象征世界的中心须弥山。
     乌策大殿是一幢汇聚藏、汉、印三种风格的既壮丽宏伟,又别致优雅的三层建筑,围绕在正方形的厚厚的城楼正中。城楼上部的房舍,是僧人的居所,下部整齐排列一圈转经筒,是信众转经的回廊。
       穿过城楼的大门洞,我们从侧门进到大殿一楼。可能因为正值节日,朝圣的藏人显得特别多,沿墙根的过道被人流充斥,拥挤不堪。一楼正中是经堂,刚刚结束了一整天跳神表演的喇嘛,已经披上僧袍,整齐的坐在数排纵向排列的卡垫上,上起了经课。念经声、锣鼓声、法号声,加上朝圣者的脚步和口中的“六字真言”声,混淆一起,“嗡嗡”作响,感觉有些噪杂,令人头脑发晕。经堂正面,一尊高约三米的据称是巨石天然形成的释迦牟尼坐像,身披彩缎锦袍,仪态端庄慈祥,大批的藏人围绕其叩首膜拜,看样子似乎殊胜灵验,好像是镇寺之宝。我们也凑过去,以头、肩、手轻触佛身,默默祈祷,尽管不太相信,但心底还是期待,能够获得一点佛的加持和佑护。http://s1/mw690/4c1e265btd4167e7df4f0&690

http://s10/mw690/4c1e265btd4167ecfcc89&690
上完经课,喇嘛在露台集合
http://s11/mw690/4c1e265btd4167f534b8a&690
寺中的黑塔
http://s3/mw690/4c1e265btd4167f9efa02&690

http://s1/mw690/4c1e265btd4167fec1ba0&690
小佛殿与佛塔
http://s15/mw690/4c1e265btd416803e128e&690
寺中的红塔
http://s11/mw690/4c1e265btd416808b1c0a&690

     二楼人要少一些,中堂燃有数以千计的酥油灯,橙色的光影飘忽,空气中弥散着酥油的清香,气氛比一楼肃穆庄严、静谧安详许多。和一楼一样,墙边和侧殿的佛龛上供奉有数不清的佛像。我们大致能叫出名头的有不动金刚、无量寿佛、八大菩萨,以及桑耶三杰、阿底峡、宗喀巴、仲敦巴、噶玛巴、萨迦法王、晋美彭措、达波拉杰等各大教派的大班智达。
      一个寺庙将各教派的高僧共同供奉的情形,在我们以前去过的寺庙中也见过一些,只不过在这里看到的大班智达数量更多,教派更全而已。分析下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和桑耶寺是各大教派共同尊崇的寺庙有关,另外,自从上世纪中叶,西藏佛教团体丧失了政治权力之后,各教派之间没有了相互争斗的动力与基础,注意力开始真正回归到了佛教教法与教义本身,从而走向逐渐相互融合,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和谐共处的良性状态,似乎是有其必然性的了。
     乌策大殿除了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殿堂装饰、奇珍异宝闻名于世,而成为藏地佛寺中的经典之外。流传至今的壁画作品“史记”,“莲花生传记”,“桑耶寺全景图”等也堪称一绝。我们在二楼明廊和一楼夹墙墙体上看到了大量壁画,尽管已经时间久远,部分颜料已经斑驳脱落,但仍有许多保存较好,数量之庞大、绘制之精美、内容之丰富,着实令人赞叹与震撼。
       没带手电,大殿中的壁画只看清了少许,我们感觉意犹未尽,打算次日准备充分了再来观赏。从大殿出来,来到转经回廊。转经回廊的墙壁上也有许多同样精美的佛经佛典题材的壁画,可能因为半露天的缘故,风蚀的痕迹更明显些。颜料剥落处露出下一层,看上去共有三或四层,不难判断,应该分别绘制于不同的年代。从壁画的成色上看,最表面一层的绘制年代也已很久远,只是破坏严重,尤其人为破坏,许多壁画的人像脸部,很显然是被人刻意损毁的,面目全非,非常可惜。
       傍晚7点半左右,我们离开桑耶寺,在桑耶镇上的桑耶宾馆住了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