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茅山葛根“前世今生”

(2010-09-29 17:18: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山水游记

http://s10/bmiddle/4c1e1875n9162765af439&69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茅山高不过四百米,却是一座历史底蕴厚重的道教名山。自从汉代茅氏三兄弟在这里修成正果,茅山便仙名远播,吸引着陶弘景、葛洪、笪重光等历代的高道隐士,文人墨客流连驻足。山上的仙人洞、喜客泉、棋盘石、雷劈池留下了众多仙气氤氲的传说,一草一木都沾染了仙灵之气。


   生活在茅山的土地上是一种福气。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田地丰美。一次偶然的机遇,我结识了醉心研究山野之物——葛根的句容籍企业家夏荣光。先后参加了他组织的江阴、常州、河北邯郸等数千人来茅山“寻宝”活动,不仅见识了山上的“仙草”——葛, 还了解了葛的起源与传说。

  早在远古时代,茅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葛是山间一种极为普通的野生植物。葛皮被先祖们当作擒禽捕兽的绳索和简陋的“衣料”,葛根成了他们经常充饥的食物之一。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葛根开始被列入“官药”,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宋朝名著《济生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药名作中,都有它的相关记载。

 现在,国内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把葛粉作为当地的土特产品来推销,不过在行家们的眼里,句容地产的葛制品才最值得青睐。句容多山,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说,其中又以茅山最为著名。

 经常在山中转悠的夏荣光知道,茅山特别适宜生长野葛,因为山中的“夜潮土”和“黄泥土”中富含某些稀有元素,所以,茅山生长的葛是野葛家族中的上品。然而,说到茅山野葛的来历,就不得不提到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左右)字稚川,号抱朴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家和医学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一百卷等。正是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将山间平常的葛“提炼”成了至今仍在济世救民的绿色保健食品。

 句容是葛洪的故乡。建兴四年(公元3l6年),葛洪在遍访名山大川后返回故里,在茅山的一座山峰中筑庵炼丹修道,后人尊称该峰为抱朴峰。那时候的茅山和现在一样,漫山遍野长着一种青藤状的植物,这也是葛洪在山中修行时维系生命的主食之一。葛洪在茅山深处炼丹,虽说不再吃人间烟火之食,但要想生存于世,还得就地寻找五谷的替代品。令他大为兴奋的是,茅山的这种青藤根,不仅可以充饥,还能清热解毒,祛燥消疹。那一年适逢瘟疫流行,人们纷纷来求葛洪救命,葛洪遂把青藤根一能充饥、二能解毒的方法告诉了大家。他还广采草药与葛根同煮,让百姓服用,救人无数。从此人们尊葛洪为“小仙翁”,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人们还将这种轶名的青藤叫“葛”。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恢复了,茅山到处是牵牵绊绊的葛藤,从不同的方向伸出枝蔓来挡住人的去路。如果你有心,在那一簇簇藤攀藤、叶挤叶的地方,准能挖出野葛来。那些粗壮的葛根往往藏在地下扎根很深,大地把它当至亲供应着,照料着,它头顶的枝叶藤蔓四季漾绿。

 

   葛根素有“江南人参”的美称,是聚营养、药用、美食于一身的绿色食品。句容的茅山、宝华山遍布优质的野葛,使夏荣光从中看到了商机。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类的“富贵病”越来越猖獗的岁月里,他从城市回到哺育他的大山,钻进山林观察葛的生长,向当地山民学辨葛的种类,他还把江南大学的教授也拉进深山,与他们一起研制葛根茶、加工葛粉的技术,并注册了“句容茅宝山葛业有限公司”,打出了“茅宝”品牌葛根茶系列产品。

 

    夏荣光对生长在山中的野葛深有研究。每到一处,他总会对人们说起葛的来历、葛洪的故事。他为句容的葛洪而骄傲,也因茅山出产“正宗”的葛和葛制品而自豪。葛——这株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仙草”,滋润着句容大地,延伸出一条从山野里挖掘出来的创业路,带动福地上的人们致了富。

 

                                                 ——发表于2010,9,29《扬子晚报》E16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