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茅山葛根“前世今生”

标签:
杂谈 |
分类: 山水游记 |
http://s10/bmiddle/4c1e1875n9162765af439&690
早在远古时代,茅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葛是山间一种极为普通的野生植物。葛皮被先祖们当作擒禽捕兽的绳索和简陋的“衣料”,葛根成了他们经常充饥的食物之一。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葛根开始被列入“官药”,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宋朝名著《济生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药名作中,都有它的相关记载。
现在,国内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把葛粉作为当地的土特产品来推销,不过在行家们的眼里,句容地产的葛制品才最值得青睐。句容多山,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说,其中又以茅山最为著名。
经常在山中转悠的夏荣光知道,茅山特别适宜生长野葛,因为山中的“夜潮土”和“黄泥土”中富含某些稀有元素,所以,茅山生长的葛是野葛家族中的上品。然而,说到茅山野葛的来历,就不得不提到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左右)字稚川,号抱朴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家和医学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一百卷等。正是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将山间平常的葛“提炼”成了至今仍在济世救民的绿色保健食品。
句容是葛洪的故乡。建兴四年(公元3l6年),葛洪在遍访名山大川后返回故里,在茅山的一座山峰中筑庵炼丹修道,后人尊称该峰为抱朴峰。那时候的茅山和现在一样,漫山遍野长着一种青藤状的植物,这也是葛洪在山中修行时维系生命的主食之一。葛洪在茅山深处炼丹,虽说不再吃人间烟火之食,但要想生存于世,还得就地寻找五谷的替代品。令他大为兴奋的是,茅山的这种青藤根,不仅可以充饥,还能清热解毒,祛燥消疹。那一年适逢瘟疫流行,人们纷纷来求葛洪救命,葛洪遂把青藤根一能充饥、二能解毒的方法告诉了大家。他还广采草药与葛根同煮,让百姓服用,救人无数。从此人们尊葛洪为“小仙翁”,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人们还将这种轶名的青藤叫“葛”。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恢复了,茅山到处是牵牵绊绊的葛藤,从不同的方向伸出枝蔓来挡住人的去路。如果你有心,在那一簇簇藤攀藤、叶挤叶的地方,准能挖出野葛来。那些粗壮的葛根往往藏在地下扎根很深,大地把它当至亲供应着,照料着,它头顶的枝叶藤蔓四季漾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