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到广州已经是晚上了,从飞机上一窥广州的夜景,之后便是到了住处,期待第二天的旅程。这趟广州之行,虽然没有下雨,不过总体天气还是多云阴天为主,唯独到广州的第二天早晨蓝天白云,于是一大清早,趁着小扣和果冻还没起来,就骑自行车到附近转转。离住处不远有一处国保六榕寺塔,作为古塔爱好者,走过路过不容错过,在没有做功课的情况下就来到这里。
广州给人的印象便是全国超一线城市,然后频繁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上,如今的繁华和近代洋楼的遗留也构成了广州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所以像六榕寺塔这样的宋塔在广州,似乎显得比较奇特。但想想也不足为奇,这里也没有香港那样太过于新兴,毕竟这里在西汉时就是南越国了。千年历史自然是有的。六榕寺塔是一座宋塔虽不应奇怪,但又应稀奇,因为北方宋塔唐塔不少,但南方其实宋塔并不多,所以对六榕寺塔,在我的清晨骑车之旅是第一站。
六榕寺的寺牌匾是苏轼所题,苏轼题的寺名很少见,这是宋塔,苏轼来过并题词也是说得通的,只不过如今国内大寺几乎都换了赵会长题的寺名牌匾,对赵会长无意见,只是六榕寺没换比较奇怪,相信赵会长应该来过这里。六榕寺的早晨比较清静,不过里面却有不少居士志愿者,香客不算多,有些和我一样也是过客。香客做着香客做得事,不少人在转塔,很少有人像我只是仔细端详它。作为宋塔,六榕寺塔外观修葺一新,如果没看错的话,外面木结构的部分修缮时间应该到不了清,不过塔檐比较有特色,一根根突出,在其他塔上没见过,不知道是后来的风格还是原来就如此。所以从外观已经看不出六榕寺塔的木结构新旧了。但塔仍然断代到宋,应大致里面砖结构仍是宋代遗构,可惜并不能到塔里参观。刚说了转塔的人,在塔下还看到了转经筒,转塔和转经筒都是藏传佛教的传统,在这里融合,也蛮新奇。
六榕寺并不大,仔细看完六榕寺塔,在几座殿前转了下,前后不过二十分钟,不过这里给人感觉很好,但也说不是为什么,可能因为井然有序,也可能是因为清晨的宁静。后来才知道王勃给六榕寺写过碑记,唤作《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六榕寺塔不大,在全国名气也不算太响,但只此一处,便有苏轼和王勃两位大家的加持,也是让人刮目相看。
寺门口有副对联,正是道出了六榕寺的两大文化沉淀,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此联甚妙。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