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十四年后再到武汉,似是故地重游,实是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十多年了,武汉的变化自然很大,但黄鹤楼依旧在那里,一如我当年第一次去的时候。
说黄鹤楼没变化,也不尽然,毕竟当年来此,不需要排队上楼,楼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那垂直电梯和那黄鹤西去的瓷砖画,而如今,里面的展示更精良了,当然这是对其的称赞,特别是直面黄鹤楼的古今变迁,能让人对黄鹤楼不是古迹更加释然。登到黄鹤楼上远眺,汉口这边变化的印象并不深刻,倒是汉阳和武昌,多了不少高楼,确实今非昔比。因为是假期来此,游人如织,幸好黄鹤楼预约却不限流,以至于我们不需要抢票。排队上楼的时间也短于预期。比较幸运的是,刚到之时阴天,室外排队也是阴天,等到上得楼上,天已放晴,极目远眺,武汉在蓝天下,风光无限。当年来此也是大阴天,风光不如今日,那这排队的时间,也算值了。
果冻穿着汉服来黄鹤楼,她已经会背《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跟小扣说,武汉真的应该跟杭州与镇江旅游结对那样,跟扬州结个对,全中国的孩子都知道这首诗,黄鹤楼还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当年来武汉,我还是一个刚从杭州走出来的无知少年,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新奇,武汉的大气给我留下很深印象,长江渡轮,周黑鸭,都是很多年后我依旧会说起那次我武汉之行的关键词。但老实说,那时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太待见黄鹤楼,就是因为它不是历史上的那座黄鹤楼。这十多年,虽没有走遍大江南北,但也去了不少地方,对于很多当年的偏见和执念,也终于释然。全国很多地方的地标建筑,都是重建的,甚至是近几年建的,其中不乏工艺精湛的建筑。全国也有很多地方为了方便各种需求的游客,在景区搭缆车,在古建里修电梯。黄鹤楼是这样,杭州的雷峰塔也这样,连张家界这样的自然山川,也有了白龙天梯。我想,这些现代设施会一直有人诟病,但我不会再是其中的一个。并不是看麻木了,而是我觉得如果真的重建,真没必要完全按古代工艺,像雷峰塔以及之前写过的德寿宫,我觉得都是很好的重现遗址的仿古重建。黄鹤楼是八十年代建的,这中间修了电梯,可以说是考虑得很周全的。在我们觉得爬山就应该走上去,登个古建就应该走个楼梯时,多考虑下那些腿脚并不如己,却也想登临的群体,或许这些人中有你的父母,有你的孩子。
而且,这些地标建筑对于当地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太重要了。很多地方都有风水塔,这些塔往往在江边溪边,在当年,人们乘船回家,远远看到那座塔或者楼阁,便知道终于到家了。这对于远行回乡的游子来说,有太大的慰藉作用,而这些情感也渐渐成为一座城市的集体情感。所以没有黄鹤楼的武汉是不完整的,黄鹤楼重建重修,如今依旧屹立在长江之畔的人文意义要远大于它是不是古建的无聊争论。
如今黄鹤楼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热闹,舞蹈表扬、文创集市、艺术展、文创棒冰、晚上的灯光秀,“新”黄鹤楼比“古”黄鹤楼幸运,它见证的是一个盛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问果冻,黄鹤楼怎么样,她说还不错。有人说,网上那么多黄鹤楼的照片,看一下就可以了。但那么多人来黄鹤楼,不正是为了到实地来亲自念一下《送孟浩然之广陵》吗?我们的旅行都是人文情怀和自然的召唤,无论到哪,风景如何最终取决于己。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