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崂山是青岛又一标志性景点,但崂山离青岛市区比较远,而且与青岛整体风格有些不同,所以崂山与青岛在游览感观上是可分可合的。崂山属于道教名山,但不在四大道教名山之列,崂山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提到,穿墙之术,是很多人对崂山道士的最初印象。我们此行崂山是很重要的一站,放在最后写,实为其在风光和人文上都值得浓墨重彩。
     
 从市区到崂山坐公交车要不少时间,坐地铁不能直达,还要转车,虽然车不少,但游客更多。崂山主峰巨峰,也是最高峰,此行我们是想也没想去登顶一下,有小果冻在,我们还是选择比较单一的线路,走大多数人会走的仰口天苑一线。因为是假期,所以本想偷懒的我们,连偷懒的机会都没有,上山索道排队太长,还不如自己爬上去省时了。小果冻第一次在外地爬山,我们也没把握她最后能不能爬到顶,于是且行且看。崂山位于海边,山脚下就离海岸不远,还有海水浴场,但我们也没闲功夫去沙滩上玩一玩,便抓紧时间往上走了。上山的路还算好走,果冻也靠自己走着。第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狮子岩。这里算是半山腰,上可望山,下可望海,这天不算太晒,利于爬山,此处风光甚好,我们一家便在这里坐下修整。从住处到山脚再上山,此时也接近中午,拿出买好的蛋糕,大快朵颐。崂山此景很容易让我想起普陀山,普陀山是在岛上,崂山是在海边,但都是海上出仙山的奇景,不过就海与山的对比感和景观融合度上来说,崂山是要优于普陀山的,而且普陀山所处海域海水也不是蓝色,大大降低了景观的美感。所以如果普陀山和崂山是名山中同类型的景观的话,个人认为就自然景色这一项上,崂山更具代表性。这也是我觉得为何崂山一下在我心中地位拔高了许多的原因,毕竟是个中翘楚,值得推荐。
     
 崂山是道教名山,自然少不了摩崖石刻,虽然也不太清楚这些石刻背后的故事,但看看象形石,赏赏石刻书法,正是爬东部名山不可缺少的项目。在快到达天苑山顶的时候,有一整面寿字摩崖石刻特别惹眼,巨型石壁上刻满各类字体的寿字,更有“天下第一寿”,大到会觉得不像人力所刻,这便是崂山有名的寿字峰。爬到此处,果冻也很累了,于是费了不少口舌做激励,鼓励她自己向上走。没过多久,终于到达天苑的顶峰。崂山主峰高1000多米,天苑大概有500多米的海拔,在崂山群峰中高度不算拔尖,但景色秀丽。在天苑坐了不少登顶的游客,大斜坡是果冻喜欢的爬石载体,在石头上爬上爬下,全然忘了登顶的疲累。我们计划着下山坐索道下去,即便排下队,也感受下崂山的索道。果冻也嚷着要坐索道。崂山的索道和别处不同,更像电影里那些滑雪上山的索道,所以有人会觉得不是小包厢,没有安全感,其实坐在上面不乱动,是没啥危险的,不过如果风大,倒是另说。我们排了会队坐上索道下山,也算是一次体验感很好的爬山之旅了。看还有些时间,我们坐上景区的车准备再去太清宫转转。
     
 崂山有九个景区,算上太清宫和天苑,我们最多只去了两个景区。而且因为时间太紧,太清宫其实我们到的时候,离关门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小扣和果冻比较累,我自己买了门票,到太清宫转了一圈。太清宫此处是国保单位崂山道教建筑群之一,这处国保的建造年代是元至清,但因为只去了太清宫,也没做太多功课,所以感观上都是清代的建筑。太清宫后有巨型的老子的雕像,有50米高,我们一路走来,远远就已看见,走到老子雕像脚下,依旧很震撼,这是目前我见过道教雕像中最大的了。太清宫被誉为道教全真第二丛林,后来我查了查,全真教有十大丛林,我去过三个,除了崂山太清宫外,还去过了成都青羊宫和北京白云观。既然是全真教的地方,里面自然还有全真七子的铜像,顿时间又穿越到小说的时代。因为景区快关门了,所以游客很少,我也怕小扣果冻等太久,就匆匆浏览了下。再出到太清宫外和小扣果冻汇合,天已渐黑。
     
 我们坐上公交回市区的住处,白天爬山的疲累终于显现,而且回程的游客也不少。崂山还有很多地方没去,下次再来青岛,还是想再到崂山去走走的,特别是这边山下有不少海滨浴场,也是可以好好玩玩的,未必都是要爬山。崂山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所在,青岛也是。此行青岛和崂山,让人收获感满满,希望下次再来,已经是初见的那个美丽的青岛。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