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预测环境:建构主客体的和谐关系

2022-07-05 16:25:33
标签: 人文环境

       生涯设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正确预测环境,自觉科学地建构主客体的和谐关系,以促进人才开发的可持续性。

一、预测环境对个人生涯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要受到环境很多方面的复杂影响。生涯设计要提高自我认知的准确度,还要预测环境对个人生涯的影响。 

(一)大环境对人才发展的影响

       大环境是指一个人所处时代的整体环境,包括特定时代国家政治文明、社会稳定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局势的和平与战乱、国家的人事人才政策、社会的价值取向、民族心理、时代精神、风情习俗、自然环境的地理风貌等。这些复杂的因素都与个人发展机遇和命运息息相关,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生涯设计都要考虑这些大环境的社会因素,甚至雾霾都是影响人才流动的环境因素。从生涯设计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希望国家政治文明,具有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地理环境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进步的人事人才发展机制等。

(二)小环境对人才发展的影响

       生涯设计要考虑大环境,也要考虑小环境。小环境是每个人所处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环境。比如,中学生填报高考志愿要考虑拟报考学校师资、图书、实验室、学风、校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图书资料相对充足、实验室比较先进、学风和校风比较优良的学校。生涯设计除了要看环境中的物质条件以外,还要重点看软环境,看事业的发展空间,客观地分析工作环境可能对自己产生各种复杂的影响。比如每个员工都要考虑拟应聘单位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工作单位未来的发展愿景,单位内部的人文环境,包括人际关系、薪酬福利、发展空间等因素。

二、科学把握主客体的互动关系 

(一)发挥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

       人的生涯既是自在与自为发展的统一,也是主客观诸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结果。要创造美好的生涯,就必须发挥主客关系中的主体性。

       人才开发本质上是一个生命拓展的过程,也是人生积极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体特有的创造精神,以主人公意识去创造性地进行人才开发,既要主动进行生命拓展,又要对环境因势利导,超越环境对自己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根据搜狐教育报道,9岁男孩在网上自测寿命仅剩10年,声称要及时行乐。他对记者说:“我的寿命只剩10年了,不想读书了,我要抓紧时间享受人生。”这个报道所揭示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从人类的主体性来看,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人类既能适应环境,又能积极改造环境。个人生涯设计要考虑如何发挥人类特有的主体力量,自觉克服环境对人的异化,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

       发挥主客关系中的主体性,还要求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以变应变,与时俱进。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变化必然影响人才需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中国要加强与南美的国际交往,需要一批通晓西班牙语言的人才;随着我国人才战略的实施,则需要一大批人才开发师;随着新兴产业的广泛发展,则需要一大批熟悉现代技术的高科技人才;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则需要一大批具有文化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专家。因此,从生涯设计来看,既要看到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可能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也要看到具体工作环境的变化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实现主客关系的和谐统一

      生涯设计还要考虑在主客关系互动中实现动态的和谐统一。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它常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个人总会受到环境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换言之,环境是每一个人的外在生命,甚至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来看,人即环境,环境即人,人境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极大影响了人才发展的格局。我们生涯设计要分析环境可能对个人产生的制约作用。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扼杀人,这不仅取决于环境的性质和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生命张力。因此,努力追求主客关系的和谐统一,这是生涯设计需要认真思考的内容,也是人才发展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律。

       综上可见,人才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生涯设计,为了促进人才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应该优化生涯设计,不仅要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而且还应该对职业后的生涯进行统筹规划;既希望在中青年时期能够作出较大贡献,又力求夕阳晚霞红,在晚年开发生命潜能,实现人生更加持久的社会价值。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