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议论说理有一个对读者的态度问题。是“居高临下”,还是平等待人?是教训斥责,还是循循善诱?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丁玲在《青年恋爱问题》中,采取了后者的态度。她和青年讨论了恋爱方面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写的:
(一)“恋爱妨碍不妨碍学习?有些人不敢谈恋爱,怕妨碍了学习。”
我对这问题的看法是既妨碍又不妨碍。既要谈恋爱就一定得谈,找你的对像去见见面谈谈话,必然要占去一部分时间,谈话的时候要互相进行了解,出身、家庭、思想、兴趣,各方面都要谈,你说,他也说,总要占一部分时间,学习时间因此减少了一点,而且知识分子谈恋爱的花样又要多一些,有了约会不能不去时,总不能开个条子“有事不能来”就了事,有时又要有点小波折,需要经过闹意见和解释,小误会小波折不会没有的,现在没有将来也会有的,两个人不能在各方面都一样。说恋爱完完全全一点也不妨碍学习是假的,但我所说恋爱不妨碍学习是怎样解释呢?事情处理得好,可以减少妨碍,而且还可以用别的方面来补救。如果一个人把恋爱处理得很好,很顺利,那他不但感到这个世界很可爱,而且有一个人特别可爱,觉得到处都是光明快乐,生命特别充实起来,这时候,可能原来要每天睡眠八小时的,现在只要七小时就够了,做起事来特别有劲,效率提高,还可以弥补谈恋爱时所受的时间损失。恋爱时,要让互相进行了解的时间比较短,波折少,误会少,这样就可以减少妨碍学习,使得自己安心学习。假如不谈恋爱,光是“想”恋爱,那才是真正妨碍学习。又有些人不管时间浪费与否,情书一封接着一封写,或者是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今天你生气,明天我不高兴,今天你道歉,明天我赔礼,闹来闹去,这才是大大的浪费时间,浪费人生中最宝贵的青年的时间。所以主要的还不是妨不妨碍的问题,而是看自己如何处理的问题。不要性急,怕浪费时间而着急想恋爱的时候,反而浪费了时间,到了适当时机可以解决而不解决也是浪费,当本能上有这种要求而又能适当的解决,不会太妨碍学习。
我们有些同志发议论,讲道理,总喜欢摆一点架子,似乎自己是老正确,讲的话句句是真理,结果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人们读了,总觉得你在教训他,似乎缺少一点东西--感情,感到不贴心。有这样的毛病的同志,应该读读上面这段议论,它写得何等好啊!真诚、坦率、亲切、中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人们读了仿佛像遇到了久别重逢的知已,觉得它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原因在哪里?说穿了,就是作者没有一点架子。
要使作者没有架子,首先要有一个平等待人的态度。这里作者完全在青年人的立场上,为青年着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平等地和青年交换意见,又完全符合青年的实际情况,真是做到了苦口婆心。所以即使有些地方,对一些青年在恋爱上无休止争吵、浪费时间等缺点进行了批评,青年都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的。
其次,分析要透彻,言辞要中肯。这就是说,要针对问题的实际,进行细致分析说理,这里作者分析学习和恋爱的关系既妨碍又不妨碍的利弊得失时,精辟透彻,诚挚恳切,符合情理,这样的议论,管用,能帮助青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做到这点,作者必须对议论的问题,有真切感受,这样就会娓娓而谈,如甘露注入人们心田。如果自己没有真情实感,就容易回避实际,徒唱高调,人们就会觉得你高居在上,不着边际,好为人师。这样就不足取了。
|
|
|
|
附: 
笑话
孔子的规定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
到福利也都规定了:
30 三十而立:交三十两者只能站著听课;
40 四十不惑:交四十两者可发问,直到你没有疑问;
50 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者可知明天小考之命题;
60 六十耳顺:能出的起此价格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