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娜向观众怒吼“闭嘴”是不是有点过了?

(2008-08-17 01:32:19)
标签:

观看网球比赛

观众素质

中国文化

嘈杂

热闹

分类: 热点话题

李娜向观众怒吼“闭嘴”是不是有点过了?

 

张放

 

李娜怒吼“闭嘴”的新浪视频链接:

http://2008.sina.com.cn/cn/te/bn/ma/2008-08-16/18205511.shtml

 

(再一读下面的网友评论,基本上是用“恶评如潮”描述不为过。我也想在这里跟着说点什么。)

 

从李大小姐的口型上看,就是那句“shut up”。再看一遍,恩那,很肯定了。看了以后,感到李小姐有点滑稽。原因是,英语本来不是你的本民族语言,你说的是汉语,而且周围为你加油的人,使用的也不是什么勾勾文“Go, Li Na”,而是正宗原味的汉语“李娜,加油!”怎么还加出毛病来了呢?你还不乐意了呢?还居然用洋文,向观众怒吼“Shut up”。是要在场的老外“闭嘴”吗?显然不是。那就是冲国人来的?可国人说的是汉语,怎么弄出了一句大多数中国人不一定听明白的勾勾文呢。

 

老张我本来是个超级网球迷,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看网球比赛了。其实,我是很知道洋人看网球比赛时的“贵族感”或不太确切地说,叫“素质感”。看网球比赛的洋人们,甭管大人小骇子,好像个个都知道什么时候叫唤,什么时候闭嘴观看,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疯狂呼喊。的确,那时候的网球场上,根本没有俺们中国人的身影。那时候,中国人正搞经济建设,正玩GDP增长呢。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中国人模样的身影,细一打听,原来是个美国华人,麦克张。但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叫他的英语名字,因为那让人感到与中国人没有什么干系,光荣感找不着。于是,我们就喜欢叫他的汉语名字,张德培。只是德培老兄有点生不逢时,与阿加西,桑普拉斯等美国网球名将遭遇,只能偶尔露一下所谓的“峥嵘”,只得个一次半次的冠军就了不得了。

 

其实,大多数开始看网球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承认,是近几年由于中国人冲到了网球比赛中,而且越来名次越靠前,网球才开始吸引国人的眼球。不过,多数中国人,不信你就上街上打听打听,还是看得不太懂。尽管网球规则与“小网球”,也就是乒乓球的规则有相似之处,但多数中国人更无师自通的是乒乓球规则。

 

在这种前提下,去现场看网球的中国人,会是怎么个情形呢?尤其是在俺们中国家门口开奥运会时,去看网球比赛的中国人,对看网球的基本要求知道多少呢?我看,已经无师自通得相当不错了,表现得也相当克制了。该闭嘴的时候,我看,也闭了。但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起哄,喜欢不遵守看网球的一般要求的特征,还是显而易见的。在李娜叫喊“闭嘴”的这场比赛上,的确可以听到大喇叭里偶尔听到“请大家安静”的话,可惜啊,玩的是英语,不是汉语,俺们中国人没听懂,继续在那里嗷嗷地给李大小姐加着油。怪不得李娜急眼了,也玩起了英语,向观众大吼“Shut up”。

 

其实,看李娜的这场比赛,就感觉她一直有些急赤白脸的样子,听着观众席上一阵阵震天响的有时时机抓得并不太符合国际惯例的加油声,她整个人皱个眉头。一脸不耐烦甚至有些不屑的样子。结果,输了。于是,观众成了她的出气筒。这就太不好了。真的。实在是不好。我敢肯定,中国人的确没有受过什么贵族式的教育,比如,吃饭不要叭嗒嘴,在外面餐馆里吃饭不要喧哗,不要盯着看陌生人,不要在“看网球比赛”时,只知道震天价响地山呼“李娜,加油”,不要在公开场合打饱嗝,放响屁,抠鼻屎,吐响痰,不要喝汤喝茶喝一切流食后都咝哈一声不管不顾别人的感受,等等。可你李大小姐也是知道的,中国人有钱才几天的工夫啊,又有几个人有“贵族”血统啊?当然不要指望着我们一下子就那么守起规矩来。另外,那也不是咱中国人的性格啊。大老远跑去现场看你打网球,那是俺们瞧得起你呢,给你捧场。你要不是中国人,俺们用得着这么声嘶力竭地山呼为你加油吗?你怎么还怒吼着,让俺们闭嘴呢?

 

呵呵。其实,也没有什么啦。输了就输了。就是别拿中国人当老外就是了。尤其,如果你真要告诉中国人闭嘴的话,就直接要来麦克,大大方方地,直白地说,“我不要你们这种加油,我受不了。声音太响了。学习学习洋人吧。”这至少能让相当一部分人闭上嘴巴的。呵呵。因为,你这样说的之后,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有能力的会上网“谷歌”一下,查查“看网球比赛”时,观众到底应该怎么为比赛者叫好。说不准,还会来个全民大讨论,大洗脑,从此以后真正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看网球比赛呢。坏事就成了好事了。以上建议,仅供李娜们参考。

 

另请关注:《快乐奥运:输了也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