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2010-05-31 13:00: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大学课程资料等 |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学时:30
课程类型:限选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及其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在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管理人员预测、解释、改善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行为科学和管理学,其应用性体现在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中有关人的行为的问题。因此,其教学目标和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主要领域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重要的理论点;二是使学生能够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中人的行为问题,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它实质上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为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其他管理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一般先于其他专业课程开设。管理学原理是组织行为学的先修课程。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组织行为导论(3学时)
组织行为的含义;组织行为的分析层次;组织行为与管理的关系;组织行为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基本要求
(1)掌握组织行为的含义、组织行为的分析层次
(2)了解组织行为与管理的关系、组织行为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学习组织行为的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组织行为的含义、组织行为的分析层次
难点:组织行为与管理的关系、组织行为与管理面临的挑战
3.说明:介绍课程学习方法、参考书目;分组;角色扮演:多元化的员工行为
(二)个体性格与能力的差异(3学时)
性格的特征;性格的五大维度模型;与组织行为有关的其他性格特质;能力的特征;组织中对能力的管理。
1.基本要求
(1)掌握性格的特征、性格的五大维度模型、能力的特征
(2)了解与组织行为有关的其他性格特质、组织中对能力的管理
2.重点、难点
重点:性格的特征、性格的五大维度模型、能力的特征
难点:性格的五大维度模型、与组织行为有关的其他性格特质
3.说明:组织课堂辩论:性格和能力的来源
(三)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与情绪(3学时)
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与情绪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工作满意度的特征及有关基础理论;工作满意度的潜在结果;组织承诺。
1.基本要求
(1)掌握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与情绪的特征、工作满意度的特征
(2)了解工作满意度的基础理论,工作满意度的潜在结果、组织承诺
2.重点、难点
重点: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的特征
难点:工作满意度的基础理论、组织承诺
3.说明:案例分析:工作的意义及工作满意
(四)知觉与归因(3学时)
知觉的概念及知觉过程;知觉者、知觉对象和情景的特征;知觉中的偏见和问题;基础的归因理论。
1.基本要求
(1)掌握知觉的概念及知觉过程,掌握知觉者、知觉对象和情景的特征
(2)了解知觉中的偏见和问题以及基础的归因理论
2.重点、难点
重点:知觉的概念及知觉过程,知觉者、知觉对象和情景的特征
难点:知觉者、知觉对象和情景的特征,知觉中的偏见和问题,归因理论
3.说明:分组练习:评估自己的人际知觉
(五)组织中的学习(3学时)
学习的特征;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强化理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型组织。
1.基本要求
(1)掌握学习的特征、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强化理论基础
(2)了解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的特征、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强化理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
难点:强化理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
3.说明:课堂辩论:正强化与负强化
(六)激励(3学时)
激励的含义;内在性激励与外在性激励;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工作激励的各种手段。
1.基本要求
(1)掌握激励的含义、内在性激励与外在性激励的特征,掌握内容型激励理论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思想
(2)了解工作激励的各种手段
2.重点、难点
重点:激励的含义、内在性激励与外在性激励的特征
难点:内容型激励理论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思想
3.说明:情景模拟:三类不同员工的激励
(七)工作中的压力及处理策略(2学时)
压力的特征;压力的来源;处理压力的策略。
1.基本要求
(1)掌握压力的特征和压力的来源
(2)了解处理压力的策略
2.重点、难点
重点:处理压力的策略
难点:处理压力的策略
3.说明:课堂讨论:如何处理你面对的压力
(八)群体行为基础(3学时)
群体的基本概念;群体发展与群体行为模型;群体行为特征;群体角色、规则、规范;群体成员的社会化。
1.基本要求
(1)掌握群体的基本概念、群体发展与群体行为模型、群体行为特征
(2)了解群体角色、规则、规范的基础知识,了解群体成员的社会化
2.重点、难点
重点:群体的基本概念、群体发展与群体行为模型、群体行为特征
难点:群体角色、群体规范
3.说明:小组游戏:纸塔练习
(九)有效的工作群体和团队(3学时)
群体互动过程的损失和收益;社会堕化现象及其根源;群体任务和群体绩效;群体凝聚力和群体绩效;塑造高效的工作群体和团队。
1.基本要求
(1)掌握群体互动过程的特征和社会堕化现象的根源,掌握群体任务和群体绩效、群体凝聚力和群体绩效的基本理论
(2)了解群体任务和群体绩效、群体凝聚力和群体绩效关系的内涵,了解塑造高效工作群体和团队的策略
2.重点、难点
重点:群体互动过程的特征、群体任务和群体绩效、群体凝聚力和群体绩效的基本理论
难点:群体互动过程的特征、群体任务和群体绩效
3.说明:播放影音案例:团队
(十)权力、冲突与谈判(2学时)
权力与组织中的政治;权力的来源;冲突的根源;冲突的形成过程;冲突管理基础理论;谈判基础理论。
1.基本要求
(1)掌握权力的来源、冲突的根源、冲突的形成过程
(2)了解冲突管理基础理论、谈判基础理论
2.重点、难点
重点:权力的来源、冲突的根源、冲突的形成过程
难点:冲突管理基础理论、谈判基础理论
3.说明:课后情景模拟:绩效评价中的冲突
(十一)组织变革与发展(2学时)
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管理变革;组织发展。
1.基本要求
(1)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2)了解管理变革和组织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难点:管理变革和组织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说明:播放影音案例:组织变革与发展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30 学时,讲课 25 学时,实验(或上机或多种形式教学)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
讲 |
课堂辩轮 |
角色扮演 |
案例讨论 |
情景模拟 |
参观或 看录像 |
小 |
组织行为导论 |
2.5 |
|
0.5 |
|
|
|
3 |
个体性格与能力的差异 |
2.5 |
0.5 |
|
|
|
|
3 |
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与情绪 |
2.5 |
|
|
0.5 |
|
|
3 |
知觉与归因 |
2.5 |
|
0.5 |
|
|
|
3 |
组织中的学习 |
2.5 |
0.5 |
|
|
|
|
3 |
激励 |
2.5 |
|
|
|
0.5 |
|
3 |
工作中的压力及处理策略 |
1.5 |
0.5 |
|
|
|
|
2 |
群体行为基础 |
2.5 |
|
0.5 |
|
|
|
3 |
有效的工作群体和团队 |
2.5 |
|
|
|
|
0.5 |
3 |
权力、冲突与谈判 |
2 |
|
|
|
|
|
2 |
组织变革与发展 |
1.5 |
|
|
|
|
0.5 |
2 |
合 |
25 |
1.5 |
1.5 |
0.5 |
0.5 |
1 |
30 |
五、考核方式
大作业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大作业:70%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著,《组织行为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