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奇闻/逸事 |
分类: 文学艺术 |
妙写藏头诗
平湖秋月是西湖赏月最佳的地方。原先,这里称为孤山望湖亭。
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绍兴才子徐文长正在杭州。他在天竺岣嵝山房独自一人饮酒赏月,几杯闷酒下肚,有些醉眼朦胧。忽然,想起诗友们说过西湖孤山望湖亭是赏月的好地方,就趁着月色,踱着方步,向孤山望湖亭而来。
徐文长行行走走,一面欣赏着西湖月色,一面吟着咏月诗句,不觉已来到望湖亭前。这是一座临湖建筑,据全湖之胜,东可望湖滨,西可达苏堤,南可至南屏,整个外湖景色尽收眼底。这时,一轮皓月当空,风清清,水碧碧,远山蒙纱,近树笼烟,使人如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他不禁诗兴勃发,画意盎然。
这时,猛听得望湖楼里传出一片吟诗声。徐文长一看,亭子里面坐满了人,桌上红烛高照,摆满了西瓜、红菱、月饼等各式时鲜果品酒肴,还有笔墨纸砚,看样子,是一群文人雅士在这里饮酒赏月,赋诗作画。徐文长信步走了进去,想看看热闹。
望湖亭里,果然是西泠诗社的文人雅士在饮酒赏月,正喝得兴高采烈,见有个陌生人进来,顿时没了声息。主持人见徐文长身穿青衫,头戴方巾,一副文士打扮,虽然衣着简朴,但雅而不俗,仪态从容,觉得不可怠慢,就起身把手一拱,招呼说:“今日中秋佳节,我们西泠诗社社友,特在此饮酒赏月,作画吟诗。兄台如有雅兴,不妨稍坐片刻,以便求教。”说罢,将手向四壁挂着的书画一挥。
徐文长慢步绕亭一周,向四壁诗画略略扫了一眼,发现尽是平庸之作。主持人见他一言不发,又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就故意刁难他说:“兄台文质彬彬,定是行家里手,今日萍水相逢,我等三生有幸,乞望作画题诗,以开我等眼界,为中秋雅集增色。”说罢,“嘿嘿”冷笑了几声。
徐文长看罢诗画,原想稍停一会就走,见他们有的面露骄矜之色,有的发着冷笑,心想:好吧,我正愁没有纸笔抒怀、何不借此凑凑热闹,逗趣他们一下。他也不谦让,来到书案前,将雪白的宣纸—铺,手执羊毫湖笔,饱蘸浓墨,“唰喇”几笔,天上出现了一轮圆月,又“唰唰”几笔,水中也映出圆月一轮,然后“嚓嚓”几笔,远处山色朦胧,近处湖亭跃然,湖上一叶扁舟,—渔翁在月影之中独酌。
这时,曲泠诗社文士,都围上来观看。见徐文长顷刻之间,画好了一幅“平湖秋月”图,水墨写意,落笔不凡.都十分惊讶。主持人看徐文长画得不错,想试试他的文才,就请他在画上题诗一首。徐文长也不推辞,提起笔来就写了两句:
天上一轮圆圆月,
水中圆圆一轮月。
“‘天上一轮圆圆月,水中圆圆一轮月。’哈哈,这也算诗吗?”文士们正议论间.只见徐文长又提笔写下两句:
一色湖光万顷秋,
天堂人间共圆月。
文士们大吃一惊。他们原以为下面写不出什么好句子来,没想到徐文长这么一转一收,四句联起来一读,真是奇句妙文,情景交融,禁不住同声叫好:“佳句,佳句,不知兄台来自何处,我等失敬!”
徐文长朝大家一笑,又提笔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平湖一色万顷秋,
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
月好四时最宜秋。
文士们一看,这首诗写得别致。每句头—个字特别大,连起来一读,竟是“平湖秋月”四字,原来是一首藏头诗。大家都拍手称绝,要徐文长留下高姓大名。
徐文长并不回答,只一笑.踏着月色而去。
制服林狠心
林庄有个大恶棍,有财有势,又有一身牛力气,常常横行霸道,欺压穷人。谁碰在他的气头上,就得吃他一顿拳头。他常常夸耀说:“天下比我力气更大的人,再也没有了。”农民非常痛恨他,称他为林狠心。但始终没有办法制服他。
徐文长那年才十五岁,有一天到林庄他娘舅林老四家去串亲戚。村里人知道徐文长聪明伶俐,肯为穷人出气,就对他讲起林狠心的可恨,问他有没有办法制服林狠心。徐文长说:“我有办法。明天,你们给我准备一只破船,把船板撬开几块,然后拼起来停靠在我娘舅家门前,只要看不出船板是撬过的,而且停在那里不去动它,它不会下沉就行了。然后,你们就去通知林狠心,叫他明天来和我比力气。”村里人听了他的话,都兴高采烈地去准备了。
有几个人就故意跑去和林狠心说:“老相公,有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叫徐文长,明天要和你比力气。村里人个个都说他是神童,力大无穷,大家猜想你老相公不敢去和他比呢!”林狠心气得直蹦高,高声大喊:“看我明天去收拾这小子吧!”
第二天一早,林老四家门前站满了人,连对河的稻田边也拥挤着不少男女老少。大家要看看这十五岁的少年怎样和林狠心比力气,一会儿,林狠心驾着他那只收租船来了。他一身打手的打扮,头上围着头巾,腿上裹着绑腿,还穿着一件有护心镜的上衣哩!他一到就大喊大叫起来:“快叫那小子出来尝尝老子拳头的滋味!”
这时,徐文长慢慢地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站在林狠心身旁,个子显得那么矮小,人们不禁都为他捏一把汗。林狠心耀武扬威地看了徐文长一眼,把拳头一扬说:“你就是那个不怕死的徐文长吧!看看老子的拳头!”但徐文长却只淡淡地说:“先得讲个条件,我才和你比力气。”
林狠心摩拳擦掌,恶狠狠地说:“随你什么条件!如果我输给你,你要多少金子银子,你自己讲吧!如果你输给我,我看你这穷小子是拿不出钱的,你就给我做一辈子奴才吧!一辈子就别想要我一个工钱!”
“金子银子不是我所稀罕的。”徐文长严肃地说,“如果我输给你,就照你说的办!但是,你如果输给我,得依我的条件,以后不准欺侮乡亲们,如果你打他们一拳,我就还你十拳。”
林狠心看看这斯文瘦弱的少年,满不在乎地随口应道:“好,好!就这么办吧!”
比力气开始了。徐文长指着石板上一个正在爬行的蚂蚁,向林狠心喊道:“狠心,人家说你力大无穷,你能一拳把这蚂蚁打死吗?”
“那还用说,看我打死它。”林狠心举起拳头猛地向石板上打了下去,打得整块石板震荡起来,林狠心自己也手破血流,嗷嗷叫痛。可是蚂蚁仍然若无其事地在石板的凹凹里爬行。徐文长哈哈大笑说:“真是有名无实的家伙。” 林狠心满面羞愧,不服气地说:“那么看你的吧!”徐文长慢条斯理地说:“当然,你这点力气是无法打死它的。我么,只要用一个小指就可以把它打死。”说着他伸出右手的一个小指一捺,蚂蚁就被捺得粉碎了。徐文长向大家宣布,第一次战胜了林狠心。人们无不喝采。
接着,徐文长走到一堆麦秆旁,指着麦秆说:“我能随手把一束麦秆扔过河去。而你,林狠心,怕一根都扔不过呢!”于是,他拿起一束麦秆来,只一扔就扔过了那条横在门前约两丈宽的小河。随手把一根麦秆交给林狠心说: “看你的吧!”林狠心接住麦秆,拚命用力一扔,只见那根麦秆软悠悠地随风飘到河里。这时,只听见人们一片掌声,第二次比赛林狠心又失败了。
这时林狠心垂头丧气,狼狈不堪。而群众都欢呼雀跃,高兴得不得了。
徐文长挺起胸膛,卷起一只袖管,高声叫道:“你这狠心的恶棍,你敢再来和我作最后一次比赛吗?如果你真的力大如牛的话,那么试试看,谁能把船儿用力按到河底里去!?
林狠心虽已丧失信心,但是他还不甘示弱。心想:也许我使出力气来能把船按到河底去的。于是,他走近河边,跳进船舱,卷起两只袖管,使劲地在自己那只船舱里按着,按了半天,船身吃水也还是那么深。这时,他已使尽全身力气,再也无法把船按到河底去。
徐文长看了暗暗发笑,他走近河边,用一只手把那只准备好了的船一按,撬过的船板就裂开,水灌进来,只一会儿船就沉到河底去了。林狠心当下吓得面如土色,连忙驾着船儿溜走。这时,四面八方的观众一齐拥了过来,高高地举起聪明的徐文长,欢呼胜利。
青天高一尺
山阴知县高云要调到宁波去做知府了。这可不得了,全县所有的土豪劣绅都来送行,有的送挂轴,有的送彩旗,有的送食品,有的送金银。徐文长闻讯后,送了一幅轴子,上面写着五个大字:“青天高一尺”。高知县高兴极了,他想:徐文长是有名的书法家,这五个大字可给我增了不少光!
告别宴会那天,来了许多客人。高知县把徐文长赠的轴子高挂在堂前,洋洋得意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名家徐文长送给我的。你们看,写得多好!他称赞我比青天还高一尺哪,哈哈!”
有些人很气愤,徐文长竟给这种贪脏枉法的官僚捧场。有的还特地去责问他:“徐先生,你怎么也会给高知县捧场?要知道这人在山阴当知县,不知刮去这儿多少地皮!你怎么称他是‘青天’,还恭维他是‘青天高一尺’呢?”
徐文长听了,哈哈大笑说:“正因为我们山阴县的地皮被他刮低了一尺,所以我才给他写上‘青天高一尺’五个大字!”大家听他这么一说,这才恍然大悟,都放声大笑起来。
徐文长的话传到高云耳朵里时,他已经在宁波任知府了。这位高知府只好红着脸,把高高挂在堂前的这幅轴子取下来。不过,从这以后,“刮地皮贪官高云”的名声却传遍了宁波城,街谈巷议,家喻户晓了。
都来看
徐文长喜欢捉弄人是远近闻名的,这导致许多人都怕他,生怕碰到他。这不,有三个瞎子,一边走,一边在说,千万不要碰到徐文长,结果这话又给徐文长听到了。那是夏天,天很热,徐文长就假惺惺地上去,问要不要去洗澡,他可以带三个瞎子去。三个瞎子此时正想洗澡,见有热心人帮忙,非常开心。三个瞎子问徐文长:你叫什么名字?徐文长答,我姓都,名叫来看,因为姓与名是分开来介绍,所以,瞎子也没往心里去想。
等到到了水库,徐文长抱起一块石头丢进水库,接着马上催瞎子们下水,谎称水里真舒服。见到自己的新朋友已跳下水了,瞎子们赶忙脱光衣服,然后扑通扑通跳进水库。这时,徐文长偷偷地把瞎子们脱下的衣服全部拿走,并且跑得无影无踪。而这三个瞎子慢慢觉得不对劲,所以拚命喊“都来看,都来看!”,见到有人喊“都来看”,刚才有一帮妇女经过,但她们看到的是三个光屁股的男人在水中……
被妇女斗败的徐文长
徐文长的聪明是出了名的,在平时只有他捉弄别人,别人是没能力捉弄他的。据说,徐文长本来是当宰相的,也算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但由于他命中要辅佐的人后来没有当上皇帝(被朱元璋当走了),所以徐文长也就当不了宰相,于是他就愤世嫉俗,与社会格格不入。有一次他又在嘲弄一个男人,给这个男人出了许多类似于现在的“脑筋急转弯”题,结果这个男子一个都回答不出。当这个男人闷闷不乐回到家后,他老婆问他是什么原因,没想到,徐文长问的“脑筋急转弯”题,这个女人全回答得出。
第二天,这个男人找到徐文长,他不但把徐文长昨天问他的几个问题全部答出,并且还来另外的“脑筋急转弯”题叫徐文长回答。这次,徐文长傻了,因为这些题目,自恃聪明的他居然一个也回答不出。于是徐文长决定要去会会这个比他还厉害的女人。
徐文长跟着那个男人到了女人的家,因为女人一般情况下都在楼上,所以徐文长进屋,女人也就要下楼来迎接他。但斗智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徐文长左脚跨入妇女的家,右脚还没开始动时就问:你知道我是进门还是出门?女人此时刚跨下一档楼梯,于是立即反问:你知道我是上楼还是下楼?第一局,毫无疑问,最多打成平局。徐文长没办法只好进屋,这时他又想了一招,拉住女人家进户门,准备把它关上,同时发问:我是在关门还是在开门?女人一听,赶紧回到楼上房间,拿起马桶盖,把马桶盖得嘭嘭直响,问徐文长:你知道我在开马桶还是盖马桶?不用比下去了,徐文长输了,因为按照这样的态势比下去,如果徐文长再发问,女人能做事可能更下流,而徐文长与一个女人在斗,这本来就有失他的面子了。
徐文长为什么当不成宰相,有人说就是因为败在这女人的手上。
與香客太婆親嘴
有一次,徐文长和朋友小聚,席间有人和他打赌,说是如果徐文长如果能和附近庙里的一群念经老太婆一一亲嘴,就请他吃红烧蹄胖.徐文长欣然应允.
这一天徐文长到庙里上香,随带了一只黄橙橙香喷喷的文旦.放在祭案上祭拜后走了.然后他到外面绕了一圈后又偷偷溜了回来,瞅个机会把文旦偷偷藏了起来.
等他再次进来,就在庙里大吵大闹起来,说是他供的文旦不见了,硬说是有人偷吃.一班念经老太婆都说没偷过,徐文长说:"不用多说,文旦是香的,谁偷吃了我可以嗅出来."念经老太婆没法,只好一个个把嘴凑上去让徐文长亲了个遍.徐文长赢了红烧蹄胖.
诳蹄胖
徐文长爱吃蹄胖,可是家里又穷困潦倒,住的地方是租了人家的一个破阁楼,仅有的几个铜板除了付房租,还不够他吃老酒,下酒菜就更简单了,一般是茴香豆、花生米什么的对付一下,偶尔能吮上几个螺蛳算开荤,别说是吃蹄胖了。
徐文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他顺手拿过酒壶,壶嘴准对着锅上,然后又从床底下拿出了夜壶。东家嬷嬷从灶后出来,听到楼上“扑通”、“哎哟”两声,正自诧异,突然看到一片黄色的液体从楼上滴落下来,锅里灶上都是,还泛出一股酸臭气。原来是徐文长在楼上推翻了一把椅子,又空叫了一声,将半壶老酒注进了锅里,又找准位置把夜壶打翻了,一泡馊尿洒在了灶台上。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他为了筹备考务,提前到绍兴。
窦太师游街过市,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开路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
这天,正是炎热盛暑,徐文长听说窦太师要来了,心想:等我来杀杀他的傲气。主意已定,他就赤身露腹地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当当……”鸣锣开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报老太师:“有个小孩子挡官拦道!”窦太师听说拦道的是个小孩,也不以为然,吩咐住轿,自己出来看看。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连忙把他叫醒。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问道:“你睡在热石板上作什么?难道不怕晒?”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不作什么,晒晒肚皮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还会对课。我出个课你对,对不出,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离开提出反问:“如果对得出,那怎么办?”窦太师想:一个孩子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好,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一点“心” 意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光顾。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可是名声卖出去以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就渐渐不景气了。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生意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说:“‘心’无一点,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觉,来吃点心的人就多。加上一点,变成了个实心肚子,谁还要来吃?做生意不可过分贪心。现在你把‘心’上那个黑点改成红的,生意还会兴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徐文长说的办了,果然灵验。
光棍难拿
山阴有个县官,贪污受贿,搜刮钱财,无恶不作。老百姓都恨之入骨,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还在县衙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徐文长见了很气愤,一天趁着黑夜,跑到县衙门口,提笔把对联改成了:眼前皆赤地;头上有黑天。老百姓见了,个个拍手称好;县官气得翘起了胡子。他探得是徐文长改的对联,就命手下人传来徐文长,说:“本县听说你才思敏捷,万分敬佩,今天想邀你来对对子。” 徐文长知道县官不怀好意,说:“对对子可以,不过我今天很忙,最多只能对三个对子。” “好!”县官肚里有点文才,一开始就出了个难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徐文长一向傲岸不羁,蔑视权贵,一听县官想压自己,马上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徐文长以“光棍”自居,摆明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式,且对得天衣无缝,县官也无可奈何。他望了望大堂上挂的灯笼又吟道: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徐文长不假思索,随口应对道: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徐文长隐喻公堂暗无天日,县官不觉怒火中烧,说出了第三个上联: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徐文长借题发挥,对出了下联: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县官见徐文长骂自己有眼无珠,气得差点昏了过去。这时,徐文长开口道:“大人,三个上联我均已对出,告辞!”说罢,“嘿嘿”一笑,扬长而去,只剩下县官目瞪口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好好读书
一天,徐文长到一个学馆去讲学,许多年轻人聚在一座大客厅里,静听他的教诲。他勉励年轻人要珍惜大好时光,勤奋读书。这时学馆主人捧出笔墨,请徐文长为学馆写副对联。徐文长兴趣正浓,他挥笔写出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大家看后,面面相觑,不知其意,待着下联。只见徐文长将笔蘸饱,将下联一气写出: “好读书,不好读书。” 在场的人看了,都不明白这副对联的含意,一个个默不作声,也不好意思追问徐文长。待徐文长走后,这些年轻人七嘴八舌,反复吟读,也没读出个意味来。站在一旁,一直沉思不语的学馆主人,终于悟出了这副对联的奥妙。
提示:此联是告诫年轻人要刻苦读书。乍看此联,上下一样,何以成对 ? 其实,认真思考,便知奇妙。上联是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时光大好,此时为读书的好时候;可惜有人不知读书的重要,只顾玩耍,不爱好读书,这叫不好读书。下联是说,年老时方知读书重要,而爱好读书,却因耳聋眼花力不从心,不能好好读书 ! 这个‘好’字,一字两个读音,两重意思,交错相对,耐人寻味,就是这副对联的奇妙所在。上联:好(hǎo)读书, 不好(hào)读书。下联: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难倒太师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窦太师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开路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正是炎热盛暑,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心想给他一个下马威,把他的御赐金牌除下。主意既定,就赤身露腹地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
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告窦太师:“有个小孩子挡官拦道!”窦光鼐听得拦道的是个小孩,也不以为意,吩咐住轿,自己出来看看。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连忙把他叫醒。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开言问道:“睡在热石板上作什么?难道不怕皮肤晒焦?”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 “不作什么,晒晒肚皮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还会对课。我有个课要你对,对不出,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刻提出反问:“如果对得准,那怎么办?”窦太师想:一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好,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占题:“南街三学士。”徐文长不加思索,回对:“东郭两军门。”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而且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声的,不由得点头称赞:“好奇才!”
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你那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何解释?”窦太师听得问起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过,因此御赐这块金牌!”徐文长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你'时建书'总该熟读吧?”窦太师被问得哑口无言,暗想:不要说熟读,就连书名也没有听说过。徐文长见时机已到,把早已准备好的《万年历》拿出来,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说着,就径自背诵起来,背得又流利、又纯熟。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名不虚传,等徐文长背好,他也能背了。但徐文长还能倒背,窦太师却不会。徐文长就理直气壮地问:“太师爷既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那当然不适用于我了!”
智斗财主
明朝的时候,有一年,绍兴城里出了个贪心的财主,只要看见别人家的好东西,就趁人不注意拿走。徐文长知道后。决心要惩治这个贪心的财主。一天,徐文长把家里一只祖传宝贝瓷瓶拿了出来,瓷瓶上刻着许多珍禽异兽,令人十分喜爱。徐文长熬了一些糯米汁涂在这只瓷瓶上,然后把宝瓶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难备妥当后,他邀请财主来他家做客。财主也不客气,果然来了,一进门,他那双贪心的贼眼一下就看到了那只宝瓶,看得入了迷,手都发痒了。徐文长请他坐下后,借口说端茶走开了。财主看着瓷瓶想:徐文长家既然有这样的宝贝,它早就应该归我。他看四下没人,一手把这只瓶紧紧抓在手中,想往怀里收。突然,他大喊起来,原来他的手被糯米汁粘住了,指头分不开,手也松不掉,又怕有人进来,焦急万分。躲在屋后的徐文长看清了这一切,暗暗发笑,他走了进来,故意惊奇地大声说:“啊呀!老先生,这可是我专门为了防备小愉涂上的呀!你的手怎么给粘住了呢!”
贪心的财主听了,脸顿时胀得像块红布。在徐文长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把瓶从手中脱落下来,连茶也没喝一口,便慌忙逃走。从此他再不敢拿别人的东西了。
徐文长孤山吟雪诗
有一年冬天,徐文长到杭州作客人。这天早上起床,看天上阴云密布,飘起鹅毛大雪。他空了没事情,听说孤山上梅花盛开,想道;我何不趁脚噶时光到孤山踏雪寻梅,领略一番雪西湖滴景象。主意一定,就头戴竹笠,脚穿雨靴,沿着白堤望孤山逛过去。一路逛去,但见远山近树,银装素裹,西湖一片茫茫,宛如一个玻璃世界。徐文长边走边看雪景,不知不觉到了孤山,看满树梅花,飞雪怒放,幽香扑鼻。真当是别有一番景象在人间。噶时光,一阵山风吹来,寒气袭来,徐文长感到有滴凉,便踏着山径望放鹤亭走去。
徐文长来到放鹤亭前,望见亭内早己聚了一帮人。他掸了掸身上滴雪花,脱下竹笠,信步走入亭内,只见杯盘交错,果肴陈列,原来是一班杭州书生来噶里对雪赏梅。饮酒赋诗,一个个自以为是,摇头晃脑,却吟不出一句诗来。徐文长也不理会,自顾自寻了个空位坐了下来。
噶班人见徐文长头戴方巾,身穿蓝衫,虽是文人打扮,却衣着简扑,显出一付寒酸。纷纷说道;我等今日在此饮酒赏梅,即景赋诗。噶里没你滴座位。徐文长见这帮人眼光势利,以貌取人,心中不悦。便说;要是我吟得好诗尼?这帮人正苦于做不出诗,听说他为作诗,马上调了一付笑脸。其中为首滴一个人站起来说;兄台如有雅兴,不妨同来一吟。说罢,满满倒上一杯酒递了过来,徐文长也不客气。接过杯子,一口喝了。放下杯子,问道;今日诗会以何为题?答;以雪为题。徐文长略一考虑,出口吟道:
刚说出一句,立即引来一阵嘲笑;哈哈,这算啥个诗。徐文长对书生嘲笑不置可否,继续吟道;
书生听到噶里,恼道;不会作诗就不要冒充风雅,免得在噶里出丑。徐文长不慌不芒,吟出最后一句:
吟毕,向书生拱拱手,戴上竹笠,扬长而去。
书生们都被这出其不意滴一句惊呆了,回过神来,见徐已走。望着满树梅花,犹如点点白玉,分不清那是梅花那是雪花。把刚才四句诗连起来一吟,情景交融,真是奇句妙文,禁不住同声叫绝。
这叫屎?
徐文长是位潇洒倜傥才高八斗却无意仕途的文人,也就是说他不稀罕什么国家一级之类的头衔,但他的嘻笑怒骂皆成故事。一天,纨绔弟子吴仁拿着一把稿纸找他。原来吴仁写了几篇诗来向徐文长“请教”,实质上是要徐文长来赞扬的。徐文长读罢吴仁的诗感到难以恭维,又不好直说,就对吴仁讲,看来你目下学业很忙,功课的事以后再说,今天讲个故事轻松一下如何。吴仁当然同意。于是徐文长开始绘声绘色讲故事。(以下是徐文长讲的故事梗概)
城外某某村的老员外去年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小妾,十分宠爱,但毕竟自己身老体衰,无法满足年轻的小妾。小妾便渐渐勾搭上员外家年轻的帐房。一日正趁员外外出的机会在房中偷情,员外却突然归来。帐房忙提起裤子逃跑,却在门口跟老员外撞个正着。小妾来不及掩饰只好坐上马桶。员外气急败坏,大声喝问:“你干什么?”
小妾吓得脸如土色,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没……没……没干什么。我……我拉……拉屎……”
员外气得发抖,指着小妾手中抹着精污的手纸说:“妇人,这叫屎?”
徐文长故事讲到这里,抖了抖手中吴仁的稿纸,重复了一句:“这叫屎?”
吴仁浑然不觉徐文长所指,开怀大笑,故事听得很过瘾。
巧救民女
有一个贪色的员外,新近抢了个民女,要强逼成亲,民女的母亲在街上哭哭啼啼地寻死觅活。这事刚好被徐文长撞见,他听了老太太的哭诉后说:“不要紧,我来想法救出你的女儿。”
徐文长想法买通了那员外的丫头,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丫头点头答应。
第二天,徐文长咋咋唬唬地闯进员外家,声称员外抢去了他的夫人,今天一定要评理。员外见是不好惹的才子徐文长,就陪着笑脸解释着。但徐文长丝毫不理睬他,一把拖住员外要上县衙评理。
到了衙门,知县听了他们各自的诉说后,问徐文长:“你夫人有什么特征?”徐文长说:“我夫人屁股上有一个很大的黑圈,那是他小时候不小心坐在炭盆上烫伤的。”知县立即传来那民女,领到自己的内室,请夫人验明。等一会儿,夫人来报,果然和徐文长所说的一模一样。徐文长这下喉咙又响了:“你青天白日抢走我的夫人,是何居心?”员外一时有口难言。知县一声令下,员外的屁股上当即挨了五十大板。徐文长满意地将那民女领出来,归还了她的母亲,母女俩千恩万谢。
你道徐文长真的是神机妙算,知道那民女屁股上有黑圈?不是的。原来那天他买通了丫环,要她在民女使用的马桶上撒上一层黑炭。当民女小解时,黑炭便印到了她的屁股上去了。机智的徐文长只使了个小小的计谋,就使贪色的员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吃白食
传说徐文长专吃白食,他的几位朋友一直想治一治他,但总是找不到借口。
这一天,他们四个人一起来到一家酒店,叫了一桌好酒菜,便畅饮起来。
酒足饭饱,其中一人故意一摸口袋,说道:“唉哟,我忘记带钱了!”其余二人也装模作样地摸摸口袋,都说没带钱。三人笑嘻嘻地对徐文长说:“老兄,今天的饭钱就由你垫付了吧。”徐文长也笑嘻嘻地说:“真对不起,由于走得匆忙,我也忘了带钱。”
一位朋友胸有成竹地提议:“我看这样吧,我们来对诗,每首诗的第一句必须有‘圆又圆’,第二句必须有‘缺半边’,第三句必须有‘千千万’,第四句必须有‘难上难’。如果谁对不上,谁就付今天的酒菜钱。”其余二人一致同意。
那提议的朋友不等徐文长表态,就清了清喉咙说:“那我就第一个对吧。‘一个麻饼圆又圆,吃掉一口缺半边。芝麻粘上千千万,拿来做种难上难’”。
第二个站起来说:“那我也献丑了。‘十五月亮圆又圆,到了初一缺半边。天上星星千千万,拿来点灯难上难’”。
第三个也接了下去:“一张藕叶圆又圆,风吹雨打缺半边。咬开藕丝千千万,拿来织布难上难”。
轮到徐文长了,只见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饮着桌上的剩酒。
三个人想:我们是事先准备好的,就等着看你老兄的洋相了。
就在这时,徐文长猛地站了起来念道:“一桌洒肆圆又圆,跑掉一个缺半边。白食吃过千千万,要我会钞难上难!”说罢转身便走。
三个人一时还没转过弯来,徐文长却早已跨出酒店不见了踪影。
一會哭一會笑,二個眼睛開大砲
按:這個故事是同事的母親講的,同事轉述的,俺裝勒一個上海話的童謠作為題目,來記一個傳說中的徐文長故事。
有一天徐文長和朋友一起乘船去郊外遊玩,踫巧有一船人送葬,船上的人哭的好不傷心啊。朋友對徐文長說,如果妳能讓這些人先號啕大哭,再哈哈大笑,那么我就請妳喫飯。徐文長一聽到可以白食喫,高興起來勒,“好,看我的。”
于是他們跟着這船人到勒墳地,在送葬隊伍徬邊隨便找勒一個墳頭就開始大哭,口中唸唸叨叨說:妻啊,妳死的太早勒。。。。。徬邊的人看到他哭得那么傷心,也被感動勒,同他一起掉眼淚。哭勒一半,徐文長說,妻啊,妳生前喜歡看我繙跟頭,我現在也繙一個給妳看吧。說道這裏他就開始繙跟頭。這裏或許要插一句,徐文長的窮,窮的到處騙喫騙喝,窮的衣服都沒有,他老人傢除暸一件外麵的長衫,其他都沒有。一旦繙起跟頭勒則全部暴露勒,送葬隊伍開頭還在大哭,看到眼前這番景象一下子被驚獃勒,每個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呵呵,于是徐文長從朋友那裏得到勒那一餐飯食。
明空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