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1optrbzy6X1oBo3uRd5&690
两次探访重庆大厦。
香港高楼大厦林立,90米以以上高度的大厦就有6000多座,但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几座地标性的大厦外、位于香港尖沙咀弥敦道36号的重庆大厦也一样闻名遐迩。
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大楼,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亚洲最能反映全球化的地方,也是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CNN称它是“非官方的非洲驻香港办事处”。重庆大厦绝对是香港全球化的一个绝妙的缩影。
http://s9/mw690/001optrbzy6X1oJkRlee8&690
重庆大厦也绝对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而且许多故事都充满传奇色彩。为了解它,我专门调看了风凰卫视陈晓楠主持的《冷䁔人生》,我比较喜欢这个节目,其中有一档叫作“走近重庆大厦”、其中讲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我记住了那位对香港由恐惧到深爱并在重庆大厦结婚生子的南非女歌手,那位发誓要当总统的津巴布韦小伙,那些港人业主、小老板....,
重庆大厦很容易找,我探访过两次。一出尖沙咀的地铁,就可以看到这座破旧的大厦。它于1961年落成出售,由5座17层高的大厦组成。楼外墙上挂满了招牌和空调的室外机。外观虽然破旧,但内里的风味吸引不少喜欢“猎奇”的游客。
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这座高层大厦,在香港的水泥森林中一点儿也不起眼。它位于著名的半岛酒店的对面,被夹在两幢星级酒店之间,宾客如云。
有人说,这里“因残旧而显得阴暗,因阴暗而显得神秘。”大约有5000名各种肤色的人生活在重庆大厦里。除香港本地的少数族裔人士之外,以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裔和非洲裔人士为最多。他们在大厦内当餐厅工人或贩卖手表、手袋,务求以最快速度赚取金钱。
重慶大廈毗鄰麼地道金域假日酒店,亲戚曾带我在这个酒店吃过3次意式西餐,但当时并不知道其隔壁就是重庆大厦,这座大厦匯聚着來自亞非各國的商人、勞工和避難者,和各國的背包旅客。雖然大廈最早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居住,但現在由平價酒店,商店等其他服務組成,因為大廈特殊的氛圍會被與九龍寨城做對比。
重慶大廈以咖喱餐館,旅店,莎麗服裝店,和外匯兌換處為特點。它經常會被當成香港少數族裔聚集地。具體有東南亞人,尼泊爾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中東人,尼日利亞人,歐洲人,美國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CNN 的
Peter Shadbolt 將其稱為"非官方非洲驻香港辦事處"
大廈建於1961年,最初由中國人主要居住。50年之後的今天,估計大廈居住者超過4000人。
重慶大廈雖然理論上為一座住宅大廈,但事實上卻變成了一座混合型大廈,擁有很多廉價賓館、商店、食肆、外匯兌換店及其他服務行業。大廈內的約4,000個住客中,主要是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裔人士、以及來自不同非洲國家的人士最多。由於大廈業權分散,一直未有人能夠成功統一業權而重建大廈。有些人會將這座建築物比喻成「香港少數族裔的九龍城寨」,為當地甚有特色的一個另類國際化地標。
樓高17層,共770個單位的重慶大廈可能是香港住宿最便宜的地方,向來是背包客麇集的地方。這裡是歐美日背包族的投棧首選,许多歐美出版的旅游指南,一直将重庆大厦列为香港廉价食宿的首选之地。重慶大廈中出沒著形形色色意圖不明表情曖昧的人,各式招攬生意的牌匾密密麻麻,甚至連内地許多語言培訓機構都在這裡尋找可作為外語老師的背包客。住宿費用的低廉也超出想像,約200元港幣的標準套房就是重慶大廈中最奢華的住所,50元港幣一晚的床鋪,也有空調、公用的淋浴間和廚房等設施。
重慶大廈商戶不少,最多是手機、電訊公司、外匯及外幣找換店、小型賓館、東南亞特色西餐廳、咖哩小食店、電話卡、士多、成衣商店都有。顧客主要是南亞遊客。
楼内底下两层分成380个摊位,以出售珠三角地区制造的廉价的中国商品为主,也售卖南亚和非洲地区的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三层以上开设有大约90家廉价旅店,以及20-30家食肆。
重庆大厦分属920多个大小业主所有,多为香港人;其中的经营者和打工者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地。
重慶站是香港的一個商場,位於重慶大廈之內,不過與所謂「龍蛇混雜」的商場及地庫並不互通。重慶站商場的出入口在重慶大廈正門毗鄰並列。商場在1樓和2樓,租戶包括大家樂、莎莎國際、萬寧、滿願泰國佛牌等,顧客主要是香港人。
WK廣場是香港的一個商場,位於重慶大廈地庫,佔地超過40,000平方呎,與重慶大廈的其餘兩個商場並不互通。WK廣場前身為2009年商場開業的活方商場,開設過蘭芳園的第一間分店,2013年因為商場進行裝修工程而休業,至2014年WK廣場開業後復業。
2007年5月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發表一份名為亞洲之最的評級選舉,一體化的例子」重慶大廈被評選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也是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時代雜誌引述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所作出的專門研究,指出重慶大廈至少居住有120個國籍的人士,除一般的旅客外,有為賺取外快的逾期居留者,又有營商的商人等不同人士,他們和平共處,充份反映出民族的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
重慶大廈环境混杂,香港本地媒体的各种报道更使此处给人犯罪集中和黑社会盘踞的印象。1994年,电影导演王家衛看中了此处混乱、复杂、神秘、多元的氛围,以此为主要拍摄地拍摄了《重慶森林》。
因為大樓歷史較長,且人口組成多元,大樓的安全一直被人詬病。安保,用電使用,封閉的逃生通道都存在潛在為危險。1988年2月21日,大樓發生火災,一名丹麥籍旅客喪生。1993年,大樓因為電力供應不足連續10天停水停電,導致業主和居住者無法無視大樓維護問題。1995年,大廈因一名37歲印度籍旅客被斯里蘭卡同伴殺害一度成為香港當地新聞頭條。
重慶大廈被認為是吸毒者、難民、罪犯和非法移民的聚集地。在1995年6月,超過1750人被警察詢問,來自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的45名男子和7名女子因涉嫌偽造身份、逾期滯留、販賣毒品等被逮捕。在1996年“撒哈拉行動”(Operation
Sahara)中,來自14個國家的52名男性和7名女性因違反相關移民法律被捕。
為解決安全隱患,重慶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在1999年花費13萬港幣修復大廈。截止到2004年,共安裝208個閉路電視鏡頭,並且聘請了保安隊伍24小時巡邏。
2013年6月2日,北京師範大學一名21歲女大学生來港探访重庆自助游,在入住的重慶大廈賓館,遭一26歲印度籍男子闖入房間內強姦。香港警方憑藉大廈閉路電視錄影帶鎖定兇犯,於另一賓館房間內將其拘捕。
在香港我很少见到警察,偶尔可见街头巡视者,但在重庆大厦遇到几位,看起来他们与这里的业主及租客都很熟,其中有一副照片记录了他们在楼内巡视、问讯的埸景。
最近偶遇了一位邻居的小孩,在美国读了6年书,他每次去美国都在香港转机,当谈起在香港住什么地方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重庆大厦”!问为什么,同样不假思索:"便宜”!我真佩服这男孩的胆量,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啊!
话又说回来,重庆大厦也并非危险之地,上述几个事例仅属个案。香港毕竟是法治社会!
重庆大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 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的特色,不同民族、多元文化,在这里和平共處,和谐相融。难怪时代周刊評選它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體現全球、也是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
http://s10/original/001optrbzy6PLj8gebnd9&690
一层的食肆
http://s16/original/001optrbzy6PLjcI4xx6f&690
http://s2/original/001optrbzy6PLjet4it61&690
随处可见的南亚及非洲人面孔
http://s16/original/001optrbzy6PLji74xpef&690
http://s3/original/001optrbzy6PLjkR0xYb2&690
http://s14/original/001optrbzy6PLjmSku92d&690
http://s12/original/001optrbzy6PLjo1Vr5cb&690
http://s10/original/001optrbzy6PLjv1Usp89&690
在香港第一次看见警察在商场巡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