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呼兰河传》——家乡的心曲
标签:
博客心境原创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鲁迅 |
分类: 读书之后 |
心境读经典作品之六——《呼兰河传》
读《呼兰河传》就象听父母讲那过去的事情,亲切、自然,那是缓缓流淌着的家乡的心曲,是一首恋歌,带着我深情的家乡回忆,是我们游子的心的寄托,那种震颤与感动发端于我对呼兰河无尽的思念。
每次回到呼兰,都要路过萧红故居,她的塑像就静静的那儿,对于我是一种种极端的渴望。每次都要看看她,觉得这是回归。我生在呼兰,长在呼兰,在那儿生活了18年,它对于我的情感是别于任何一个地方的。那里埋藏着我的父亲,有我可爱的同学,有我朝夕相伴的邻居,这是自己心灵成长的地方,是自己童年的回忆,更是走向社会的归属之地,想念不是简单的思绪,是深深的刻在脑海中的印痕,无法挥去。
《呼兰河传》小时候就读过,感受到的是萧红美好的家乡,既有愚昧、痛苦、忧郁、寂寞,又有热爱与情思,说读懂是不可能的。但从中我领略到的是一种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小城的认知,那悠悠的呼兰河,我曾在嬉戏、玩闹、游泳、钓鱼、滚冰、抽陀螺,美丽的河畔金柳在微风中不断抖动,那也许就是萧红的追思。小说中所有叙述的场景,都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有此比照,东二道街、花园中的昆虫、娘娘庙、火烧云、冻裂口的土地、跳大神、粉磨、年糕,都是我在生活中的实际接触,那不是也与好多书中的隔离,而这些恰就是我的生活。虽然有别于萧红的童年,但文化的沿习依然让我感受到其中的亲近。
长大了,走出了家乡,再读《呼兰河传》,读到了萧红的深深的眷恋,这种思念何尝不出现在我的梦中与心里,时常会不自觉的想到家乡的情趣,想到那不舍的故土之情。它虽小,却有着故乡别样的情怀。感受到萧红在外的寂寞之情,同时对于童年美好的回忆与消失在社会之间的一种怅望和痛苦。她在追忆着我并不太熟悉的社会,却叙述出了与我一样感同身受的乡情,那种对于自己的怀旧,满怀着希望未来与回忆,同我自身的境遇连在一起,那种心与心的交流,跃然于书中,在我品尝书香优美的同时。却更深层的去接触自己的家乡,甚至去探索家乡文化内涵中所包含的人性价值与道德感化。
《呼兰河传》是一首抒情的诗,它流动、自然,具有感召力,静静的、朴实的笔端活化出了小城的色彩,让我们读到了童年中的心灵之曲,那是诗,是画,是无法抹去的记忆,就在这记间,萧红带给我们一种简单的告知。既有自己对于回忆所能够全部认同的深深的情怀,又从回忆中去发掘民族文化中一种根本的人性,扩大的人性在文化中的一种碰撞。我们总是在生活中询问我们自己为什么?实际上,童年的成长与对于周边事物的感知过程,让我们注定在人生经历中不得不去回顾,这种回顾是形成我们自身人生与行为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看不见,摸不到,存在于心中,有时无暇顾及,其实你每天都在以它而在行事。
《呼兰河传》的写作是独特的,既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传记,说它很不象一般的作品,是有道理的,它短小的七章既相互连接,又自我独立,叙事流畅、自然,不露痕迹,从叙事中窥见于自我的意识流转。我总是认为《呼兰河传》意为一种“意识流”的写法,萧红从来没有设计过此书该怎样写,她完全是以一种自然的回忆来叙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不是她能够以一种基本的文学写法能够写出来的作品,她是在用心来回忆自己的过去,是在用心在思念着故乡的一草一木,整个作品洋溢的浓浓的情思,使我们同她走入呼兰,在那美丽的呼兰河边,感受着青草的芬芳,阳光的挚烈。茅盾先生曾经说过:“《呼兰河传》的别样东西,一些比别的小说更诱人的东西”。《呼兰河传》的不矫揉造作,不作假之真情语言,似是听一位游子在同你饮茶,说着她的故事,回忆有感伤,但它是那样的自然。
难言一尽对家乡的热爱,美语难说对《呼兰河传》的喜欢,如果说我也想有所归属,也想忘记这尘世的羁绊,想要寻找回来的世界,静静的听着心灵的曲调,感受故乡带给我们的美好记忆,从《呼兰河传》中我能够找到我所应有的答案。
《呼兰河传》是呼兰人的一个记忆,是我们对家乡无尽的相思。
借以此文告慰萧红女士!我们为有你这样的一位乡亲而自豪!
同时向家乡的亲人们表达我的思念,我爱你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