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继盛——名臣耀千古

标签:
博客心境原创明史嘉靖杨继盛严嵩 |
分类: 读书之后 |
近读明史,读至嘉靖年间,谏臣杨继盛为消除明朝第一奸臣严嵩,慨然上疏,却为严嵩所害,下入“诏狱”。在狱中受尽苦刑,严嵩假传圣旨,杨公受廷杖一百,打得杨公皮开肉绽,满身皆伤,奄奄一息,由于无法医治。杨公的伤口发炎、化脓,有了大量腐肉。可是,杨公铮铮铁汉,他做出一个震惊世人,让我们无比敬仰的硬汉行为。他让狱卒点亮蜡烛,就在狱中,用残破的“碗片”,割自己身上的腐肉,碗片不锋利,他面不改色,更无叫喊,就这样一点点的割自己的肉,割下来的据说有三斤多。另外,割掉肉后,露出骨头,其又挑断筋膜两条。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潸然而下。我哭的是什么?我长久没有淌下的泪,却为杨公而悲哭。硬汉,实打实的硬汉。
杨公虽然活了下来,但是严嵩在,他是无法出狱的。斗争是他全部的信念,这个际遇在他冒死上疏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初一,奸臣严嵩将杨公杀害,弃尸于市。杨公妻殉夫自缢。杨公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于后人补!”
杨公一生光明磊落,自幼家贫,苦苦读书,终于致仕。为匡扶正义,扶万民于水火,积极清除奸党。以性命去换取良知。以坚强、信息与无畏去捍卫信念。虽死而犹生。其死后为后世所敬仰,一生之拳拳之心为我辈所叹服。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人行不可为而为之事,去为一个并不会让自己获得多少利益价值的目标,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我们个人的私心覆盖着自己的私欲,一个人活于世,谁不知道吃好、穿好。可是,大义下的责任与使命从何而来?我们的民族在近些年的苟活中,渐渐的丧失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英骨,我们缺失了道德的约束,我们不再看重这种责任,我们不太相信信仰,更不相信什么良知。我们真正的在流失着我们的坚强,我们的信念,我们丢失的何止是文化,更是我们内心里的那个“小”,我们懦弱了,我们害怕了,我们退缩了,我们不知道大义还否安在?我们不知道我们还能够创造什么?如果说财富能够创造一切的话,那么我们也就没有活着的价值了。
读到杨公的所为,我真的是哭了,原本以为自己有点麻木的心不会再为这样的古人哭泣,可是我真的被感染了。感染的不单是这样的一个行为,更感怀这样的铮铮铁骨,无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