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需要新思维

标签:
博客心境原创教育文化 |
分类: 时事随笔 |
教育总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我说这个问题也有点不自量力,一个连大学都未上过的在这里枉谈教育,配吗?不配,但我有发言的权利。教育现在是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关注,又比较心急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教育体系与方式如果还这样维持下去,很难想象未来我们民族的复兴与未来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在这里,抛除教育体制、方式、社会问题以外,我想说我们的教育需要新的思维。为什么呢?
第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素质而非私欲;
名校、补课、个人学业,这些对于我们的家庭来说,目的是让孩子上一个较好的大学,更好就业,谁承想?这样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树立了一种私欲性质的个人目标,而非是一种全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很少强调教育在人文环境对于社会兴亡的责任,很难让人去兼大任。大多数的沦为了个人的体系,整体的教育向个人的成功方向倾斜,这对于未来我们教育的整体目标的完成,在于全民族素质的提升是很大的思想障碍。
第二,教育是所有人应得到的权利;
我们在看待教育的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我们一面在说加强农村、边远地区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可是,我们的社会依然在强调着金钱对于教育的“指挥权”,在上学拼爹、拼钱的物欲社会,想让一些贫穷的人真正的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件多么难的事。而且,我们从来就没有把教育的公平做到更好,心理面并不认同教育非是所有的人应该去真正获得的权利。相反,我们的可鄙的心理也在想着这些,可是嘴上却不承认罢了。教育是所有人应得的权利,这一点必须确认;义务教育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我们必须要付诸于实践的。
第三,教育是创造,而非是模仿;
教育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孔老先生将教育与思想融于一体,具有很深的意义与背景。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种程式化的体系上运营,很难将真正的现代化思想融于教育体系,仍然在教、背、念中去学,是掌握了知识,却无法得到创新和应用,这致使大多数的大学教育成为一种摆设。我们一味的模仿书本,让知识成为一种考试的工具,这样我们的教育始终维持在一个不可能更新的状态。教学方式、方法、应试、习惯上的长期如一,使我们的学生很难在创造与创新上有所发挥,所有的特长在工作中无法应用,学了知识等同于白搭。
第四,教育需要法制化的推动力量;
我们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可是执行的怎么样呢?城市的我们毋须多谈,农村呢?很多孩子未至九年辍学的在我们看来并不在少数。我觉得社会化的法制需要强力执行,在教育的问题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必须要以“法”来贯彻执行,一方面政府应该在资金与财政上予以支持。看过日本电视剧《阿信》中的片断,阿信在人家帮佣,在学校外听老师讲课,老师至阿信的主人家要求主人让其上学,说阿信到了适龄,必须要上学。这一点,我们能够做得到吗?如果能,我们的社会整体素质教育在法制推动下一定会加强。
第五,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教育不单纯是在学校里面,整体的社会与人文环境,必须创造一种重教的思想,教育的目的与方式均要发生极大的转变。现代化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习一种知识,认识一些字,更多的是建立与培养一种民族意识,创造一种人文化生活理念。教育更多的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一种共同责任,而非是学校的一己之力。全社会化的教育方向与目标趋于一致,社会的整体风气与环境培养会促使教育的大发展。
只是一点个人浅见,粗陋得很。主要目的是和大家共同探讨,期待教育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