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老电影的记忆

(2012-10-27 07:48:14)
标签:

博客心境原创

老电影

地道战

杂谈

分类: 电影世界

〖原创〗老电影的记忆

小时候,住在工厂家属区。小区广场上的露天电影院是孩子时最美的记忆。

不知道,国外有没有露天电影,那站在室外,头顶星星,脚踏土地,电影的声音在空中传递,那个影象似乎是无限的,可以渗透到广博的世界之中。放电影的叫“老宋”,电影机摆在独身宿舍的二楼平台上。每天我都盼着天黑下来,大幕一拉,我就知道我的电影开始了。

看的电影当然都是老电影,除了“打仗”的,就是“反特”的,别管懂不懂,反正胜利总是属于我们的。红旗飘扬、领导讲话之后,电影也就结束了。我现在还在想,那时的电影咋儿就那么好看呢!看得人一遍遍的看,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智取华山》、《奇袭》、《平原游击队》等,我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台词、动作、画面都背下来了,可是还是喜欢看。

〖原创〗老电影的记忆



那时的大幕就是推在两个大松木杆上,杆上有两个铁钩子,挂上幕和音箱,就算搞定了。天一黑,老老少少的聚在下面,成年男人都站着,小孩子和老人、妇女坐在中间,我们都是搬着板凳先去占一个好的位置。我其实很少坐在座位上,都是站在幕布下看,有时两面看,后面的当然都是反的。我还记得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总觉着别扭。如果夏天还能美美的吃根冰棍,唉美死了。冬天就遭罪了,天真冷啊,我姐那次把脚都冻伤了,想一想现在谁能冒着-30度在室外看电影啊!

〖原创〗老电影的记忆



电影的回忆就太多了,至今我一看电视上演老电影,仍然是不动窝,逢上必看。看《林海雪原》,觉得杨子荣真厉害呀!座山雕真可笑,那时对杨子荣、203、傻大个、老道、八大金刚、孙达得、高波、李勇奇、小炉匠、座山雕都觉得有意思。黑话也有意思,“天王盖地虎——宝塔震河腰”,“莫哈莫哈——正晌午说话哪个没有家”,“见过阿玛了”,非否非,否非否等等。看到小炉匠那傻样“在我老婆地窖里”,看着威虎山老九喊“孩子们,时辰已到,给三爷拜寿了。”看着小分队,穿着白斗篷穿行在林海雪原之中的神气,那是一种向往,激动不可言。

〖原创〗老电影的记忆



反特影片看的太多了,觉得谁都象坏蛋,公安人员真神气,那么复杂都能搞定,按现在的话说是YAH!看的反特片(包括卧底)有《徐秋影案件》、《铁道卫士》、《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羊城暗哨》、《跟踪追击》、《秘密图纸》、《神秘的旅伴》、《寂静的山林》、《东港谍影》、《猎字99号》、《古刹钟声》、《英雄虎胆》、《黑三角》,公安人员名字记得倒不多,大多数是李队长、高科长、张局长、王科长等等,主要演员是李亚林、印质明、冯哲、王心刚、田华等,可坏蛋我可记得倍清楚,徐秋影、王小飞、崔希正、梅姨、古仲儒、老和尚、阿兰、朗井田、猫头鹰等,好象“坏人”比“好人”更容易记住,记得《铁》里的火车上的厮打,《虎》中的全部被歼、《羊》中的抱着炸弹扔向海里,《秘》里的“火——火——火”、“先生贵姓,姓吴”,《古》里的“科长在吗?还没睡呀,我给你送点水”,《英》中的伦巴,《黑三角》中的“你怎么才回来,看湿成这样”,真的好玩,太好玩了,也太多了,写不下这么多。

〖原创〗老电影的记忆

老电影是精湛的,我现在也极度的认同这一点,虽说有一些历史痕迹与政治的因素,但老艺术家的才华与社会经历完全展现在影片之中。使之有些影片的艺术成就与表演功力相当醇厚。赵丹老师在《林则徐》、《乌鸦与麻雀》、《李时珍》等影片中的表演所体现出来的风采和张力,我现在仍然没有感觉到哪个演员可以匹敌。石挥先生在《我这一辈子》中的表演,包括他演的配角,那种镜头前的感觉与发挥真是无与伦比。于蓝老师的“江姐”大度从容,而演“张寡妇”那种平民特色与心理更是独到。当然,这些绝对不会是我小时候能够体会得到的。

〖原创〗老电影的记忆



《小兵张嘎》、《红孩子》更是百看不厌的电影,至今仍是。看过崔永元的《电影传奇》,真的很佩服他,有这样的勇气与决心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如果我要参预那件事情该多好啊!老电影青年人现在是不愿意看的,关键是他们没有感到老电影之中的乐趣,我认为老电影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豁达、信心、勇气、勇敢、坚定、信念、执着,正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普遍缺乏的一种精神。

老电影想说的话太多了。难以一篇而论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