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百年孤独》
标签: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布恩迪亚文化 |
分类: 读书之后 |
多年以来,对于《百年孤独》一直有着一种崇敬的心态,错过与其深度接触的时光。那日,读罢此书,合卷之时,似乎有一种力量将自身紧紧的包裹,那种来自于头脑中的过电式的反应,促使脑中不断的变换出两个字“震撼”,这种“震撼”蔓延至自己的全身各个细胞,想来拿不走,挥不去,仍然未完全从书中奇幻的力量所摆脱,渐成心底发出的呐喊。
初捧此书,看得很慢,被书中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生辟的姓名所颠倒,看了这个人,忘了那个人。而且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超现实的对话,将时空与现实的思维接触融于一体,既让我们在多个时空转换,又不得不同人物的命运相连在一起。看得很累,可是看过三章之后,我则完全被其那种“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的张力所完全吸引,被其过人的叙述所折服,我好久未看到这样让我痴迷的书啦!从此欲罢不能,除了吃饭、睡觉、工作,所有的时间全部给予了此书。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表作,于1982年凭借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堪获此奖,看《百年孤独》之前我一直在看“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觉得写得也不错,可是看过《百年孤独》之后,我觉得那些书同此书相此,不是差得一点,那种深重的历史与人物相关的命运,扩展至整个美洲大陆的文化,将我不得一次次被书中的情节而感到窒息。
书中紧紧的围绕着“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历史,深刻的揭示了美洲大陆历史、文化、宗教、战争、人性、政治,透过家族的历史,透视出整个美洲大陆的繁衍过程,在一个极度富于丰富想象力的假想空间内再造出了历史的深重,从侧重剖析了美洲人的“孤独”之感。小说极具魅力,艺术手法独特,各类叙事人物结构错综复杂,通过变换的写作手法,深刻得描绘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现实。既有魔幻的色彩,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小说最主要的是以“家族”的命运,揭示出一种个性。
我们通过一些常识可以了解到,南美人个性独立,自由精神昂扬,想象力丰富,又富于变换和梦想,其人往往处于“孤独”境界,天马行空的思想遍布其身,其孤傲的性格很难形成一种真实的合力,其互不关心、漠视、冷酷的人性弱点在其生活中不断的显现。《百年孤独》恰恰以此为主要的文化背景,突出人性在生活命运变迁中的作用,使一个家庭的命运以一种相同或近似的形式在发展,无论怎样的地位、环境、因果、来源,其最终的根源似乎预定着这种“孤独”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中领略到的那种人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博弈,命运所带给我们的无力与抗争,在书中穷尽一样的表现出来。
《百年孤独》是那种情节带来的力量与曲折离奇的梦幻,为人所难以想象的冷酷与可怕,让我读之残酷之时,有不寒而栗之感,那种我们所无法触摸到的现实让我们对于人性的剖析与未来的取舍充满着无限的感怀。文中家族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那样的离奇,他们每一个人的离去都是那样的相似,甚至是相同,这种相同的命运契合的背后都深深的刻着“孤独”两个字。那种无以复加的所能够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震撼”,还是我在看文学作品中从未体会到的。
读过之后,在酝酿着什么时候再重读一遍,那时我的感受绝对会更有所不同的。
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百年孤独》。
向伟大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致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