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看电影的“流水帐”

(2012-03-05 07:36:14)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影世界

    〖原创〗看电影的“流水帐”

    说来电影话长,内容也太大,不谈中国电影的虚假繁荣景象,也不说好莱坞的文化“帝国主义”,只讲讲“看”,普通老百姓一个,谈不上那么大的话题和主题,我们的眼睛吸引我们的只是好看,耐看。了工作之余的一点心情,感官一下视觉神经,体会一下人文情怀与思想。幼时观影,几乎都是来自厂区内的“露天电影院”,几乎每天晚上,院里的“老宋师傅”,至今还是很怀念他,会支起那个白色的大幕,挂上两支能听得见声音的木质音箱,在宿舍楼的二楼区放上电影机,于是《地道战》、《地雷战》、《永不消逝的电波》、《智取华山》全部与我相识,正、反两面都能看到,那是站着看电影的岁月,未感到寒冷、也不感到蚊虫叮咬的难受,如果炎夏再来支冰棍,那种幸福的“滋滋”的声音从心里往外的冒。想起来,《红色娘子军》中红军的脚是立着走的,想着《画皮》中那可怕的脸转过来,牙和冰都快冻在一起啦!

    看了《望乡》说句实话,只知道挺苦和阿崎婆的哭,但没看懂。当然,也花钱去过电影院看,但我没有花过,都是哥、姐带着去的,印象最深的有几部电影《红楼梦》、《流浪者》、《两个小伙伴》、《马兰花》。

    走过了童年的观影,开始上学。看电影的日子基本是学校组织包场看电影,一个学期一般是有4次左右,每次同学们排着长队向电影院走去,“累也快乐着”,于是什么《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少林小子》、《峡江疑影》等武打片全部看过,又有各类外国译制片,记得那年风雪交加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去扫烈士墓,扫完墓之后看《三十九级台阶》,至今不解。《第一滴血》让人震撼到傻眼,《野鹅敢死队》让人理解又盲然,《胜利大逃亡》让我迷上足球,《啊,野麦岭》知道了啥叫遭罪,就这样与同学们看了一场又一场的电影,那种一同观影的手舞足蹈,兴奋之情再无体会过。

    上了中学,可以自己去看电影啦!那时都是武打片与所谓的警匪片。看的《大上海1937》、《过江龙》、《峨眉飞盗》等等吧!还有香港的《鹰爪铁布衫》等,现在看起来也是不错的。对了,不能不提《霹雳舞》使同学们天天看电影后回来练习,其疯狂程度超过以往。有一次上晚自习,偷着和几个哥们去看《湘西剿匪记》下集,看完回家,谁也不知道。可是电影院改了主意,上、下集一起放,上集虽看过,得等下集啊!这一等就看到了晚上10点半,骑着自行车回家,妈妈站在门外张望,未敢出声,妈妈只问一声没有说什么。现在想起来,有点想哭,从那儿以后再未敢晚上去看电影。我的家乡有两个电影院,一个在城的南面,一个在中心,其实相隔不足1000米,这时的电影院人不审蛮多的,但是人也是越看越少。最后一次在家乡看电影是《周恩来》,自己在电影院哭的一塌糊涂。还怕被女生看见。

    长大了,工作了,电影却看得越来越少,一是没有什么电影可看,二是电视占据了他的功能。把我们都圈禁起来了,一段时间,国内的电影青黄不接,少有佳作,但老谋子、陈导等还是奉献了几部佳作,以慰麻木前进的中国电影。94年,外国大片涌入,《亡命天涯》让我们再一次傻眼,《真实的谎言》让我们都想骑马、开飞机去当特工,一时间大片占领了市场,可是中国电影放的却越来越少,也许好的只有老谋子啦,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唯一此时好的电影。大片是越来的越多啦!刚工作时,工厂没有电影院,倒是重温了一下童年的露天电影院,可怜的是连个幕布都没有,直接投到家属楼的白墙上,那也看得不错,因为无聊啊!此后,到了城市里,时不时的去看场电影,但那时的花费还是蛮大的,自己收入不高,但也能挤出钱来看一些,《泰坦尼克号》我可是没哭,倒是被最后的场景所震;很感动于《拯救大兵瑞恩》的真实。这期间,认识了一个电影院的朋友,如获至宝,这下好了,看电影不用花钱啦!想着占了不少便宜。后来,这朋友不在影院了,自己着实难过了一阵子。这个时候还未出现豪华的电影厅,电影院人很少,我每次去看电影基本都是躺在那里看,电影是循环场,我看《阿甘正传》时就是连看了三遍,才觉得过瘾。想想,那时自己有点无助,有点懒惰,看个电影也属释放吧!这有时成了一种习惯,每个周日,在电影院静静的看上一场电影,很是满足。

    中国电影在2002年终于又被老谋子所颠覆,一个《英雄》再次唤醒沉睡中的中国电影,自此虽然票房屡创新高,我却感到一次次的被他们用视觉的效果在愚弄着,至《满城尽带黄金甲》,出了影院,气不打一处来,发誓再也不来电影院惹气啦!这期间,所有的大导演都在破纪录票房的拍片,可是越拍越烂,烂的不能再看,看了一遍不想第二遍,还有极恶之作。烦死啦!偶有搞笑一类影片,也是云烟,未有大兴趣。葛优与冯导着实火了起来,华谊、博纳等公司也横空出世,可惜都是市场之流,没有“大智慧”,只有“大块头”,电影如果真都是这样的拍法,还是得了吧!电影院越来越高档,效果越来越好,瓜子不吃了改吃爆米花啦!有座号了、有位置了,可以同时观影几部部,选择多了,票价贵了,有外文的了,有字幕的了,有同步上映的了,有夜场首映了,有明星宣传了,可是我找不到看电影的感觉了。那豪华的电影厅小得不能再小,电影放的时候就在我的眼前,没有纵深感,我感到没有大电影院的那种纵深与距离感。整个一个没劲,电影中除了炸,就是飞,假的他们自己都笑,还想让你来哭,你哭得出来吗?别受骗上当了。中国的电影在艺术创作上集体的在沦落为不折不扣的“妓女行为”,看看《梅兰芳》、《无级》、《夜宴》、《十面埋伏》烂得真是可以啦!

    近三年不怎么去看电影,他们咋“忽悠”我都不太想去,我受够了刺激了,我这爱看电影的有时除了看几个美国大片,就是看过去的电影,看了几遍我也不烦,现在的电影看一遍不想看第二遍,不知列位何等感官。

    拍点好电影,我还是愿意去电影院看,那效果与感觉还是无与伦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