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羽先生自言在写作《我的祖国》之时很苦恼,无法找到一个点来写,出外闲走巧遇一群孩子嬉戏于一条河中,突来灵感,遂写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老先生说:“人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大河。”听过这句话之后,我深深的藏在记忆中,封存起来,深为其所震撼。
“人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大河”,这个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河,是记忆中的家乡,是记忆中的情感,水是一种缘份,它来自自然,融于一体,汇聚而成为河、江、湖、海,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美好想象中,在我们的期盼中。我们幼时玩闹于河边,捉青蛙、学狗刨、抓蜻蜓、撑船、划桨,母亲于水边洗衣,父辈于河中捕鱼捞蛤,风吹过,芦苇荡处,轻风在,根立住,仰望天之蓝,又俯首见微澜,清脆于心,而心中荡生出一派广阔,随着这河、这湖、这水,我们的心在无私的天地间,回荡着童年的梦幻。
梦醒了,我们踏上了离家之路,渐行渐远,与河分开,我们不在河边徜徉,却梦中常回故乡,我们不在与伙伴争游,却于现实间争渡。于是,我们开始惦念那久不消失的心中的大河,在河中我们还在追想自己的影子,那个河上的记忆在童年的回忆中放大,我们的心胸是否仍如幼年般的辽阔。河边还有伙伴吗?还有父母吗?还有兄弟吗?这就是大河的依恋,是心中不曾荡去的思念。
河是纵横的,是弯曲的,是流淌的;湖是迷蒙的,是诗意的,是想象的;江是大气的,是宽容的,是非常的;海是博大的,是深邃的,是无涯的;我们虽说是河,其实是心中存在的一片心,是辽阔,是故乡的留恋。是母亲的召唤,是儿女的依恋,是不舍的亲情。黄河是中华的母亲,长江是中华脊梁,心中的大河即在沉睡间给我们一种象征,在象征的空间,在象征的岁月,我们好象总在重复着这种心灵的挑战,挑战着我们不能忘记的神经。我们有颓废,我们有孤寂,我们有暴躁,我们有无助,我们要倾诉,我们要拥抱,我们要拥抱奔腾的大江,要去细细品味大河的波澜。心中的大河,实际就是——母亲,是爱的灵感,是爱的企盼,心中的大河是家、是国、是情,我们的爱无止,我们的心无涯,渴望着梦,期怀着梦,在梦中寻找大河,寻找天地,寻找心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