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麦早报10。24 [2008年10月24日]

(2008-10-24 08:36:35)
标签:

财经

股票

股指

股指期货

理财

商品期货

证券/理财

分类: 投资笔记

期糖大幅涨停。电子盘小幅上涨,现货报价多数不变,南华下调。当日期货市场普遍出现先跌后涨的走势。白糖再次天量成交,但主力多头增仓依旧不明显,空头主力依然没有动静。如果继续冲高,可能会有多头参与平仓,由此需要注意走高回落的行情。近期期糖可能依然剧烈波动。操作要谨慎。

[现货信息]

        南宁2900-2950元不变;柳州2900-2950元不变;南华2950元,下调50元;凤糖3000元。

        柳盘行情——数据来源:广西糖网

代码

开市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市价

涨跌

成交量

订货量

结算价

时间

08124

2910

2990

2898

2965

29

30814

39456

2939

2008-10-23

09014

2892

2999

2892

2963

24

3518

17008

2949

2008-10-23

09024

2954

3019

2913

2992

49

1026

3900

2977

2008-10-23

09034

2960

3060

2946

3026

37

1872

7086

2995

2008-10-23

09044

3020

3120

3015

3082

32

33524

29582

3061

2008-10-23

[其他咨询]

——信息来源:中国糖网

南宁:今日广西产区现货方面继续昨日的姿态,中间商多以持稳报价为主,仍然是糖源较少,且中间商普遍不敢从厂家订大量的糖,主要是为了规避近期糖价的大涨大跌的风险。估计后期价格仍有拉涨的可能,但上涨幅度不会太大,集团最好还是多走糖为妙。 

柳州:今天现货的盘面算是稳住了,但是集团主动把报价下调了,如今陈糖大多数在集团手里,一味的保持高价位对陈糖的销售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趁着盘面向好的时候主动降低价位促进销售也不妨视为上策。

 小麦

期麦走跌反弹。伴随下午盘大幅反弹行情,当日期麦收盘时再度拉高,暗示在1950附近有一定支撑。咽下,期麦受到20日均线压制,但5、10日均线都已向上走,5日均线即将穿越20日均线。但是,国家提高小麦收购价格,又支撑期麦底部区间。下跌空间有限。眼下,短线操作,空间更大。

[现货信息]

        国内部分地区麦市麦价有所走低。全国14个大中城市二等小麦平均报价1731.43,下跌2.14元/吨。

[其他咨询]

——信息来源:中华粮网

     10月20日,发改委公布了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按这个价位和现行的拍卖政策推算09年普通一等小麦的收购价格将达到0.91元/斤,拍卖价格将达到0.94—0.95元/斤。这将是今后国内普通小麦的参考价位,而且不将达到或接近这一水平。但对优麦的影响相对较弱,商家不可抱有太高的预期。

一、国内小麦总体供求总体平衡,数字自不用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托市收购数量仍然不低,意味着市场实际可供量下降。而且今年各省区收购数量分布很不平衡,意味着各个省区的工厂可依靠的托市粮源分布不均,必须向当地农民采购,农民自然会看着政策卖粮。

     二、几年的托市收购和拍卖已经使农民看得很清楚,托市价已经不是市场底价。市场底价是托市价加上国家加价后的拍卖价,只要国家掌握着粮源数量足够多,市场就会足够好,农民卖粮向托市小麦拍卖价看齐已经是大势所趋。  

     三、08年我国小麦部分地区出现灾情,个别面粉厂集中的区域优质普通小麦供应短缺,必须适当外采。这将改变国内小麦供求流向和结构,这种变化和国内托市收购数量的分布不均融合在一起就意味着价格的坚挺和地区差的存在。  

     四、这次政策托市价上调使得河南小麦顺价出库成为了可能,如果移库工作做得好,河南小麦外销数量将会增加,可以平抑个别地区的供应不足问题。但是河南小麦靠市场出省,必须加上一定的运费,价格到需要的地区也不会低,对市场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五、关于优质小麦,我们要说的是几年的市场变化证明国产优质小麦并不短缺,而且进口小麦拍卖仍在进行,供应绝对充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期货交割库有近18万吨07年小麦按规定要流向市场,而08年的小麦基本没有仓单注册,这一反一正的变化相当于增加了35万吨的优质小麦供应,供应的压力绝对大,价格上扬的空间当然也就十分有限。

 

 

周四,大连玉米受豆类大幅波动带动,早盘探低后午后急速拉升,收盘涨跌互现。905合约收盘1663,涨9元/吨;909合约收盘1710,跌2元/吨。总持仓增加6844手。

10月20日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在东北地区,玉米每市斤0.75元的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的政策。与此同时,每周一次的玉米拍卖本周暂停,暗示政府打压价格的调控措施告一段落,后期将转向以保护农民收益为主的抬价政策基调。另外,我国玉米出口计划也在讨论之中,后期如果政府也对我国玉米淀粉出口取消暂定关税或恢复出口退税,那将极大地进一步提振国内玉米价格。

我们认为,政府利好农民的政策兑现后,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底部区间已经确定。在粮食大丰收的背景之下,“谷贱伤农”的现象将不会出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谈到“继续控制价格上涨,改善主要农产品和能源等基础产品的供求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既想提高农民收益,但又担心价格上涨过高过快。”20日公布的CPI数据虽然继续回落,但离全年既定的调控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政府宏观调控压力仍然很大。

09年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将大幅上调,调整幅度达到200元/吨,远远高于玉米价格的调整幅度,因此,近期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在不断扩大,后期小麦在饲料中对玉米的替代优势也将因此不再明显,会扩大对饲料玉米需求的增长。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呈较明显季节性回落行情,不过,托市收购政策的出台将逐步筑起国内玉米价格的底部区间。与此同时,虽然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业恢复进度并未达到此前的市场预期,但依然处于持续恢复阶段,对饲料玉米需求的增长也将推动其价格逐步走强。从中长期走势来看,随着新玉米的集中上市,玉米价格可能还将出现一轮小幅的探底过程,但在托市政策的利好支撑下,其回落空间有限,后期随着系列利好因素的推动,中长期走势仍将看好,后市仍应高度关注国储收购进度。

目前收购政策只是构筑了一道价格防守底线,就玉米而言,在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极小,低位整理的可能性最大。

操作建议:905压力位1700、1730,支撑位1630、1610,近期应保持高抛低吸的操作思路。

[现货市场]

国内玉米市场整体走势偏弱,局部地区新玉米价格反弹:吉林辽源饲料厂陈玉米进厂价1610-1620 元/吨,下跌10元/吨;山东潍坊饲料厂新玉米收购价1500元/吨,下跌60元/吨;河北邯郸饲料厂新玉米收购价1600元/吨,上涨20元/吨;大连港口二等玉米平舱价1650-1660元/吨,蛇口港玉米成交价1770-1780元/吨,山东青岛饲料厂新玉米进厂价1580元/吨,四川成都东北玉米到站价1780元/吨,上海地区东北玉米到站价1780元/吨,均基本持平。

[重要新闻]

1、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10月23日玉米交易行情:

 

商品名称

订货量

昨平均

开盘

最高

最低

最新

成交量

涨跌

C0811

3466

1400

1375

1403

1370

1403

40

3

C0812

22

1510

0

0

0

0

0

0

C0902

2645

1532

1554

1554

1527

1528

167

-4

C0904

16287

1579

1574

1585

1574

1585

403

6

C0906

41328

1573

1563

1584

1560

1583

20015

10

C0908

13368

1612

1602

1623

1601

1621

9097

9


 

[棕榈油]

 

 

周四,大连棕榈油受隔夜原油破位影响,早盘与菜油、豆油一起封跌停板,午后受农产品进口关税大幅上调传闻刺激,周边品种大幅反弹带动棕榈油快速走高,尾市飘红。主力901合约收盘4668,上涨10元/吨,减仓1106手。

 

船运代理机构ITS和SGS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1-20日棕榈油出口预估分别为72万吨和69万吨,均低于9月同期。主要出口国马来西亚、印尼纷纷计划采取降低出口关税、提高棕榈油生物燃料掺混率等措施应对价格走低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期待尽快稳定价格并刺激需求回暖。11月份印尼棕榈油出口关税将由10月的7.5%下调到2.5%。后期若主要出口国救市措施得以实施,那么将有助于出口国库存压力的减缓。

发改委公布,未来将在油菜主产区,按每市斤2.2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充实食用植物油中央储备。国家政策在惠及主要粮食品种的同时对油脂间接带来一些支持,但有关油脂收储还没有见到具体措施,现阶段对期价影响不大。

当前国际金融动荡没有结束的迹象,原油受OPEC减产预期在70美元附近短期曾有企稳迹象,但随着期价的再次掉头并于周三收盘跌破70美元,反弹夭折,再次陷于跌势。BMD毛棕榈油期货连续破位走势不佳,若外部市场无法企稳,则原来预计的振荡筑底行情有可能无法展开,期价将颓势依旧。

操作建议:901合约支撑位4500、4320,压力位4880、5100。建议日内交易为主,周末外部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隔夜头寸宜保持轻仓,回避风险。

[外盘评论]

周四,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受金融和原油市场疲软拖累下跌5.8%,至27个月低点。棕榈油市场未能守住盘初涨势,受一系列利空因素打压,包括印尼可能下调棕榈油出口关税以及印度可能重新开始征收毛食用油进口关税等。即期装船的现货毛棕榈油价格持平于每吨1,600令吉。

[现货市场]

国内港口24度精炼棕榈油报价继续下跌。天津港4600-4700元/吨左右,回落400-500元/吨,成交清淡;日照港4600元/吨,下跌300-350元/吨,贸易商议价出货;张家港4650元/吨,调低300-350元/吨;宁波港4900元/吨,跌幅为300元/吨;广州港4950元/吨,也调低了400-500元/吨。

[重要信息]

1、印尼贸易部周四表示,该国已经下调11月棕榈油出口关税至2.5%,10月为7.5%。

2、英国头号棕榈油进口商-AarhusKarlshamn公司周三预计美国对棕榈油的需求可能大幅提高,但欧盟需求增长空间有限。预计2008年美国棕榈油进口量达到85万吨,明年进口量可能进一步增至100万吨。欧盟的棕榈油年进口量约为450 万吨。

3、商务部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简述

本期报告以进口商10月01日-15日的报告数据为基数。下期报告期为10月16日-31日。

大 豆:本期进口实际装船84.11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207.37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110.27万吨。本期实际到港72.29万吨,下期预报到港109.97万吨,本月预报到港182.26万吨,下月预报到港180.6万吨。

油菜籽:本期进口实际装船0.0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9.15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5.5万吨。本期实际到港5.56万吨,下期预报到港8.2万吨,本月预报到港13.76万吨,下月预报到港6.75万吨。

豆 油:本期进口实际装船7.48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7.48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0.0万吨。本期实际到港4.06万吨,下期预报到港15.25万吨,本月预报到港19.31万吨,下月预报到港33.1万吨。

棕榈油:本期进口实际装船6.38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17.7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3.05万吨。本期实际到港8.1万吨,下期预报到港13.07万吨,本月预报到港21.17万吨,下月预报到港5.06万吨。

菜籽油:本期进口实际装船0.5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0.7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0.0万吨。本期实际到港0.7万吨,下期预报到港0.7万吨,本月预报到港1.4万吨,下月预报到港0.0万吨。

豆 粕:本期进口实际装船0.0万吨,本月进口预报装船0.0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0.42万吨。本期实际到港0.0万吨,下期预报到港0.0万吨,本月预报到港0.0万吨,下月预报到港0.0万吨。

4、本期进口棕榈油装船情况    单位:吨

装运港

本期

预报10月

预报11月

预报12月

装船数量

装船数量

装船数量

装船数量

印度尼西亚

11739.74

21339.18

0.0

0.0

马来西亚

52081.31

140695.46

10500.0

0.0

待确定和其他

0.0

15000.0

20020.72

10000.0

合计

63821.06

177034.64

30520.72

10000.0

本期分地区棕榈油进口到港情况    单位:吨

中国口岸区划

本期

预报下期

预报10月

预报11月

预报12月

到港数量

到港数量

到港数量

到港数量

到港数量

华北区

7602.78

0.0

7602.78

0.0

0.0

东北区

0.0

0.0

0.0

0.0

0.0

华东区

45145.62

37994.59

83140.21

13499.43

20.72

中南区

28283.16

86748.61

115031.77

36191.2

10000.0

西南区

0.0

0.0

0.0

0.0

0.0

西北区

0.0

0.0

0.0

0.0

0.0

待确定

0.0

6000.0

6000.0

1000.0

0.0

合计

81031.57

130743.2

211774.77

50690.63

10020.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豆报10。2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