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汉魏晋南北朝
(2023-03-15 15:51:21)
标签:
育儿教育健康房产历史 |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
1.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淮南子·难一》)
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司马迁《史记》)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6.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8.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1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1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
13.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1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1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1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17.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20.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2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2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日夕间。(《孔雀东南飞
2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
25.仰手接飞揉,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蠕。(曹植《白马篇》)
26.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2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3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3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3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3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34.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
3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38.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枚乘传》)
3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4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论衡·感虚篇》)
4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4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陈寿《三国志·吕蒙传》)
4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陈寿《三国志·高贵乡公传》
4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三国志·王肃传》)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先主传》)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49.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0.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1.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诚子书》)
5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5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5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55.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5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5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6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6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说苑》)
63.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事空。
(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6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
65.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范晔《后汉书》)
66.臣多多而益善耳。(司马迁《史记》)
6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68.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6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70.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丘迟《与陈伯之书》)
7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同《六代论》)
7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积,一生之计在于勤。(萧绎《纂要》)
7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7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78.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79.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