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尚文化 |
济南一中
2020
语文试题
分值:150
一、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材料一: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始于
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1997 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但也造成了娱乐节目克隆成风的现象。
益智竞猜类节目时期:2000
大众选秀类节目时期:以 2005
年《超级女声》的红极一时为开端,引发各大卫视相继制作各类“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选秀节目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电视
20
(摘编自闫亚红《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材料二:
媒体获得新生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的竞争。
没有收视率,作品卖不出去,便不给或少给稿酬,长期下去甚至请编导走人,将媒体关门。必须通过生存竞争来无情地淘汰各类混饭者,这样才能逼着有关人员物色人才,考虑办出自己的特色,立足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必须正视媒体平庸化的根本缺陷,在通俗文化之外,应当致力于培育精英文化。不能只是让一批通俗明星占领媒体的大部分空间,而应开办形式活泼生动、思想敏锐的各类专家论坛、辩论会,在现有各类专家中有意识地培养能说会道、能吸引观众的名主持人、领衔专栏,推出真正具有文化底蕴和修养的节目明星。
编导应当有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诸如什么是通俗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时候什么对象适合用通俗方式表达,什么时候必须用雅文化的形式,都需心中有数。比如,在元旦、国庆等庄重的节日之夜,几乎不播通俗歌曲演唱会,而是实况转播国家音乐厅的古典音乐会或演讲会,以便与其气氛相称。如果以为对所有的对象都可以用通俗文化来表达,那就大错特错了。
世界已经进入多元文化竞争的时代,媒体形象的单一化显然与此潮流格格不入。媒体如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多样和不断更新的产品,而是靠王婆卖瓜、耍点噱头、明星充数,搞点有奖促销,长此以往,其失宠之势将不可逆转。
(摘编自顾肃《电视的名字叫平庸》)
材料三:
作为电视娱乐的一种,综艺节目最近几年由于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和游戏娱乐功能强调“娱乐至上”,引来一些批评。
……
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
(摘编自《浅评中国的综艺节目》)
1.
A.
B.
C.
D.
2.
A.不同时期我国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发展都经历了快速兴起、迅速走红、收视锐减这三个阶段。 B.益智竞猜和大众选秀两类节目因为有普通百姓的参与,与前面两种娱乐节目区别明显。
C.努力追求节目高品质,不以收视率的高低作为其唯一的评判标准,可以避免综艺节目的低俗化。
D.因为大众媒体有提供娱乐、监视环境、传承遗产等功能,所以有责任传播和维护主流价值观。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材料二观点的反面论据的一项是(5
A.
B.
C.
D.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2
嘱咐孙犁
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他走的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女人说:“你想过家吗?”水生说:“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生出,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懂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复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的冰花,知道夜已经深了。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像离开了强驽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住眼泪,笑着说:“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4.
A.
B.
C.
D.
5.
A.
B.
C.
D.
二、古诗文阅读(25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
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1
始闻秋风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0.
A.
B.
D.尾联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毫无二致。三、语言文字运用(20
(一)
处于复读的你总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
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别人发愤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
11.
|
A.轻举妄动 |
得过且过 |
心安理得 |
自讨苦吃 |
|
B.轻举妄动 |
虚应故事 |
理所当然 |
作茧自缚 |
|
C.草率行事 |
虚应故事 |
理所当然 |
自讨苦吃 |
|
D.草率行事 |
得过且过 |
心安理得 |
作茧自缚 |
12.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二)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13~14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13.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4.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
B.无疾而终 |
名垂青史 |
兼容并蓄 |
按图索骥 |
|
C.寿终正寝 |
名垂青史 |
博采众长 |
照猫画虎 |
|
D.无疾而终 |
名噪一时 |
博采众长 |
按图索骥 |
四、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
4
15.
A.爱憎.(zng)
捕.房(p)
抹.杀(m)
长歌当.哭(dàng)
B.淤.积(y)
模.样(mó)
轧.票(gá)
挈.妇将雏(qiè)
C.校.勘(jiào)
拓.荒(tuò)
A.
B.
C.
D.
17.
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 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由于护路工人的精心管理,不论大雪封山还是山洪 ,这条运输线总是畅通无阻。
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 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
两本书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 ,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
A.简洁 |
爆发 |
收集 |
情随事迁 |
|
B.简洁 |
暴发 |
搜集 |
情随事迁 |
|
C.简捷 |
暴发 |
搜集 |
时过境迁 |
|
D.简捷 |
爆发 |
收集 |
时过境迁 |
18.
A.
B.
C.
D.
19.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语文参考答案
1.D
2.A
3.C
4. A
5. B
6.
C
7. D
8. A
9. C
10 .D
11.
12.
13.
C
14. C
15.
16.
17.B
暴发和爆发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爆发”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例如:“前几年,他靠投机倒把成了暴发户,没想到这几年摇身一变,成了农民企业家.”“他很善于走上层路线,果然没几年就暴发起来.”;也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例如:“河上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暴发时,被冲毁了.”“大水退走后,又暴发了一场传染病.”
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例如:“这一带的火山正处在活跃期,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也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例如:“1927年秋,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人们的愤怒不可遏上止地爆发了.”“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爆发出了鸣般的掌声.”
收集:把零散的东西搜罗、收拢在一起。搜集:搜求汇集。搜集较收集而言,更强调汇集的过程。
时过境迁: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8.
19.审题:这是一道题目非常贴合生活实际,体现人格健全、人性优美的材料作文。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对待得与失的认识。这三句话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个题目的重点是对待“得失”的三种态度:一是终点,一是起点,一是过程。这个提示其实是讲的三种人生态度。
如果把得失看成是终点的人,其实是“唯结果论”,把得失看成是起点的人,则是“唯动机论”。这两者其实都是“把人生的得失当成了人生”。这样的“得失人生”,可能都会有些风尘仆仆。
人生有起点有终点,终点就是死亡——这是人生最后的结果。起点与终点之间,就是人生。每一个个体生命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生每一个阶段——如同余华小说《活着》里歌谣唱的“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晚年做和尚”——其实都有它的起点与终点,当然也有它的失去和得到,人生也就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得以成就。人生是一个“名利场”,也是“喧哗与骚动”的舞台。只有把得失看成一个过程,也许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吧。
如果把得失看成终点,那在得失都已经“落定”之后,必然是有“空荡荡”的感受——或许这“空荡荡是人生真像”;如果把得失看成起点,固然可以不断的“启程”,但“元气满满”的征程,好像也是风尘仆仆的——或许人生也就是风尘仆仆;但到底“得失”就是一个过程,它符合辩证思维,得失互相纠缠。
三种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其实就是三种人生态度,也是三种人生“认知”。
在文体选择方面,如果擅长写作记叙类,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挖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突出起点、过程、终点的关系;可以设计“断、舍、离”的曲折情节,表现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如果擅长写作议文,可以从选择时代热点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可以定位人性人情,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就,还可以从多角度审问反思,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
【立意】1.有得有失,才是最完满的人生。2.享受人生道路上得与失的过程。3.得是失,失也是得。
乐得亦乐失
得失之间尽显人生智慧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得到失去,轮回流转,如同福祸相倚,时为终点,时为起点,时为过程。
倘若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想必会走入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的结局,终于得到便快乐满足,最终失去便伤心难过,难免大喜大悲;倘若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在得到的开始即刻想到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立即又要立志未来必须得到,抑或伤春悲秋,抑或疲于奔命。
在我看来,得失之间,行而不辍,是为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在《偶题》中如是说,写文章的成败甘苦得失,惟有自己心里晓得,曾患得患失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在得失之间,选择了过程。推想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皆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怎能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的斟酌得失的佳句呢?
译文: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汉十一年,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替萧何忧虑。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