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瓦片-
瓦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8
  • 关注人气: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沂蒙奇石分类

(2015-02-10 10:42:25)
标签:

金刚石

徐公石

石灰岩

竹叶石

泥灰岩

分类: 奇石

                  沂蒙奇石分类  

 

    沂蒙山区有四条主山脉,北部沂源的鲁山山脉,东部沂水的沂山山脉,蒙阴南部的蒙山山脉,费县平邑南部的尼山山脉,权限大小山头七千余座,海拔多在200米至500米,最高峰为蒙山的龟蒙顶,海拔为1156米,是山东的第二高峰。沂蒙山区还素以七十二崮著称,不仅在中国大地首屈一指,就是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平邑县南为尼山山脉,北为尼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地理构造多样,所产出的观赏石品种之多,品质只好在全国也是少见。石种有:金钱石、彩云石、红花石、竹叶石、冰雪石、太湖石、尼山石、雪花石、石膏石、千层石、钟乳石、蓝天石、蒙山卵石及多种生物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沂蒙山区不仅奇石品种很多,风光还特别壮美。站在海拔1156米的蒙山主峰龟蒙顶上,但见蒙山山脉峰峰相依,山山相携,层峦叠嶂,岩壑起伏,云雾飘来。山腰间云涛翻卷,气象万千,我们寻石人每次到此处都是流连忘返。

  沂蒙青石

      沂蒙青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及沂蒙山区各地。该石与传统太湖石相似,同属石灰石,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系溶蚀石灰岩。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并略兼雄、肥;形状玲珑剔透、皱纹纵横、洞穴连套;造型千姿百态、自然古朴。沂蒙青石主产地在费县,尤以费县城北乡山岭上所产为佳,该地的沂蒙青石或半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沂蒙青石开发于80年代初,其大者可用于园林、庭院置景,小者可配座观赏。

沂蒙青石原为碳酸岩的沉积岩,主要以石灰岩为主。这种石灰岩易与酸性水起反应。因碳酸钙的内部结构不均匀,岩层上的肌理凸凹不一,经与酸性水的长期冲蚀后,有的溶蚀成空洞,构成姿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形态。

      红花石

     红花石,又称花红石,产于山东省平邑县东部的龙顶山、大笋山和东南部的箕子山一带。该石属泥灰岩类,与青州、临朐一带的红丝石类似。石质坚韧细腻,摩氏硬度3~5左右;颜色多变,纹理清晰,石体多以黄褐色为基调,上有深紫色的刷纹纹理,也有红底黄纹或黄底红纹等;脉络简洁,画面艳丽;不同色彩侧面磨光后呈现出不同图案,形成清晰明朗的精巧画面,似流云映彩、梅枝疏影、修竹摇曳,变化丰富。红花石红黄脉络相间,丝纹潦绕,除供观赏外,尚可制作砚台、镇纸等。红花石砚发墨润毫,手拭如膏。

红花石为富铁的泥灰岩,主要成份为黄、红粘土和碳酸钙并混合少量的方解石等矿物,一般厚度小于35厘米,多呈中小块片状裸露于地表,有的与青石灰岩连结为一体,覆于其上或夹于其中。石上图案一般由方解石细脉侵入,或有构造裂隙而构成。其红色纹理的深浅,缘于石中的三价铁离子部分转化为二价铁离子。天然形成的红花石独立块体则极具观赏价值。

     彩霞石

    彩霞石,又名彩纹石、彩云石,产于山东省平邑县长山周围一带。该石是碳酸钙为主的泥灰岩,硬度5~6度左右。呈浅灰白、蓝灰、土灰、棕黄、棕红、粉黄、橙黄、灰褐、绿、青、紫、黑诸色,多为五颜六色,常形成色调显明、交织变幻的画面,朦朦胧胧,似幻非幻,佳品通体云蒸霞蔚,流彩飞扬,绚丽夺目。彩霞石是1992年发现的新石种,尤其以独山藏量最丰,质量最佳。

彩霞石属沉积岩类,为含铁质的灰岩、泥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混入一定的粘土矿物和陆原碎屑矿物。石中绮丽的色彩是由含铁等矿物构成,色泽深浅与铁及其它微量致色离子的含量多少有关,一般多则色浓,不氧化则色艳。

    冰雪石

    冰雪石,产于山东省平邑县城莲花山和旺沟北山等地。该石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含有铁、锰、铜等氧化物,硬度约5度。质地细润,洁白如玉,半透明或不透明。呈白色、乳白色,间有铁、锰、铜等离子所致的不同色彩及泥质、灰岩质混入形成的浅灰或柠檬黄色块,构成似雪山景观、青松傲雪,惊涛拍岸等图案。原石多为巨型块状,采集后需切割、研磨、抛光,少数的自然石亦具有观赏价值。

冰雪石产于灰岩地区的断裂破碎带中,是碳酸钙由深部上升充填于其中沉淀结晶而成。部分裸露于地表,至深处可达数米,呈条带状分布。藏量以莲花山北麓为多,且质量较佳。

    金刚石

   金刚石,又称钻石,产于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中西部。山东金刚石硬度为摩氏10度,其中的宝石级金刚石约占12%,颜色多呈现微黄、淡黄色,也有白、灰、乳白、无色、褐、黄、棕、橙、黑、粉、紫、绿、蓝、红色等。彩钻个儿大,品位好,硬度高,但产量十分稀少,其中绿、蓝、红最为珍罕,其颗粒产量不足总量的十万分之几。由于彩色艳钻的稀有美丽,被尊为稀缺珍宝,克拉以上的大彩钻更为珍贵。

山东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沂沐河流域的砂矿和蒙阴原生矿中,整个沂沐河水系中均有金刚石产出,但只在沂河下游郯城至临沐河段形成砂矿,砂矿中宝石级含量约50%。重158.786克拉的"常林钻石"和重218.75克拉的"锦鸡钻石"均产在这一地区。蒙阴原生矿区面积为55×18km2,每吨矿石含金刚石10.6克位,蒙阴金刚石颜色从无色、微黄到浅棕色均有,并以浅棕色为主,大于3克拉的仅占1~2%,宝石级金刚石仅占10~15%。大颗粒金刚石多出产于沂河、沭河流域,金刚石砂矿床富集点则主要在距沂河、沭河较近的临沂市以南地区。

郯城金刚石矿属残积砂矿,主要分布在郯城县李庄镇、沙墩乡、泉源乡、郯城镇,主矿区座落在李庄、沙墩两乡镇境内的陈埠。蒙阴金刚石矿系国内第一家原生金刚石矿,始建于1966年8月,矿区分布于蒙阴县城关镇、常马乡、平邑县武台乡,东西跨30多公里。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呈八面体形状的晶体,含有杂质的金刚石略带棕、黑等颜色。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并不闪烁光泽,需经琢磨成许多面和棱角后,才璀璨夺目。

     杏山石

    杏山石,又称花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贾庄乡杏山一带。该石多呈叠生状,磷磷驳驳,朴素典雅;颜色以褐灰色具多,亦有黑、灰、黄、红、白、豆绿、绀青等色;体量大小不一,自然成形独立块状,纹理错杂,形态奇异,有飞禽走兽、山水树木、亭台楼阁等多种。另有呈峰窝状者,其细孔繁多,嵌空穿眼,非常奇妙;此外还有珍珠石、云板石、竹叶石、火山石等品类。

杏山石属于火山岩与沉积岩的混合物,含有金、铜、铁、镁等多种元素。杏山石的原岩是在"燕山造山"过程中,火成岩部分侵入元古代岩体,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岩体交融而成。

     艾山石

   艾山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艾山。该石由两种不同石质构成,黑黄相间,黑色的属石灰岩,黄色的属沙岩,两者硬度不一。体量有大有小,形状有板状形景观、山形景观等,板状形景观石是由不同形状的石灰岩凝聚体与侵入充填的砂岩相粘连,而形成块体独立的板状石,石相厚薄不等、凸凹不平,有似卷云飘洒,潮水涌动般的景观;山形景观石质地细腻圆润,呈青黑色泽,或间有白脉,风格独特,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艾山石是在石灰熔岩地貌中,经风雨浸蚀、沙土充填、搬运沉积等长期作用,形成的黑色石灰岩与黄色的沙成岩相结合的奇石。

 

 

      土玛瑙

     土玛瑙,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沂水县、费县、临沂、日照市莒县等地。该石质地不佳,半透明,多呈灰、白、红三色,石上有苔纹和胡桃纹理,花纹如玛瑙红,多而细润者佳。

《聊斋杂记·石谱》沂州土玛瑙:“红多,细润,不搭粗石者,佳;胡桃花者佳;大云头及缠丝者,次之;红、白粗花,又次之。可锯板,嵌桌面、床屏。”

      乌刚石

    乌刚石,产于山东省莒南县。该石属于针状矿石,色黑,半金属光泽,在光照下显得耀眼。可用于制作手链、耳坠等饰品。

     蒙阴绿石

蒙阴绿石,产于山东省蒙阴县西部山区。该石多呈块状,也有片状;石中有似海浪状黑纹,构成的图案具一定观赏性。

      徐公石

  徐公石为薄层状、多具自然溶蚀边、含少许粉砂质的微晶石灰岩,产于沂南县青砣乡徐公店砚台沟。用它制成的砚台称“徐公石砚”或“徐公砚”。其含矿地层为震旦纪土门群佟家庄组上部,岩性为薄层状或薄板状、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地层产状平缓。徐公石呈石饼状,直径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约三、四雨。其颜色多种多样,有蟹盖青、鳝鱼黄、沉绿、生褐、绀青、橘红、茶叶末色等。砚材周边有呈石乳状、纵横交错和垂直、变幻无穷的石纹。

  徐公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砚台沟。该石呈薄层状,其形方圆不等,多具自然溶蚀边,色泽纹理丰富,纯朴雅观。具有形奇、色美、质润、石温之特点。其含矿地层为震旦纪土门群佟家庄组上部,地层产状平缓,储量丰富。

  徐公石存于玄武岩风化夹层中,大多都是层状硅质灰岩,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参差凹凸的自然块体,上边晶质隐约可见,质地细腻、脆硬,叩之清脆如磬,硬度约摩氏4.5度,比重2.78~2.9。开采出来后,几乎都是不规则的薄层状或薄板形状,外形奇古,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度在5至10厘米之间。石头周边生有细碎石乳和风化剥蚀很深的纵横交叉或垂直的石纹,上下两端石边向外突出,中间呈凹状,别具雅趣。但有一种当地称"石隔"的"白砂线",则属石疵,易使石体从线处断裂。徐公石颜色丰富,深透而不浮艳,主要有蟹青、鳝黄、沉绿、绀青、橘红、黑、紫、褐等,呈多色相间,五彩缤纷。石头纹理变幻多彩,有霞辉、迷雾、云浪、水波等。

  徐公石密度极高,历史上大多用来制砚,称"徐公石砚"或"徐公砚"。利用天然石型雕琢而成的砚台,四周可见亿万年风化水蚀的纹理。成砚质嫩纹细,清莹如玉,色泽沉静,着手生润,下墨如锉,发墨如油,不损笔毫。徐公石的天然形态,古朴风雅,亦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观赏石。

  相传,古时有赴京赶考的举子徐晦,路经沂地时,曾偶拣此石为砚,携带入京应试,中进士,年高后迁居得砚之地,时人尊称徐公,故村称徐公店,砚为徐公砚。

天景石,也叫尼山石产于山东省曲阜市、平邑县、费县等丘陵地带的石灰岩夹层中。该石清代时产于曲阜城东南20公里的尼山,得名尼山石,在20世纪80年代末,费县城南天井汪村又发现类似之石,取天井谐音称天景石。天景石属沉积岩类之泥灰岩,略有变质,兼有泥岩、钙质泥岩、页岩等,为微粒结构,质地细腻,硬度2.9~3.5。石色基调多呈棕黄色,内夹天蓝、绛红、青灰、绿、褐、紫等多种色彩,杂以由锰、铁氧化物沉积形成并浸入石内的黑色、赭红、黄褐等纹彩点辍。其色有深有浅,纹理别致,但不抗氧化,易褪色变淡。该石块体独立,最大厚度约15厘米,多嵌于山腰数十米厚的石灰岩夹层中,储量稀少其开采需凿山挖洞,取之不易。 天景石经磨光处理,即呈现出绚丽多彩、古色古香的画面,有日月山川、亭台楼阁、苍松翠竹、飞禽走兽等,有的画面不仅有黄褐色的山岭峰峦、原野和黑色的丛林、花草,而更象蓝天流云、江河湖泊、日出东山或夜色明月。其色彩协调,层次分明,景物清晰逼真,浑然天成,意境深远,颇具观赏价值。天景石以色彩丰富著称,除观赏外,亦可制作砚台、镇尺、印章、摆件等工艺品,格调高雅,独具审美效果。曲阜尼山,古称丘山,其余脉延伸于邹城、泗水、平邑、费县等地,属低山丘陵,尼山的母岩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石灰岩。        尼山砚台沟裸露于地表的灰黄色石块,石质粗糙,硬度不均,而深层的柑黄色石头,则坚细温润。平邑县境内的天景石主要产于吴家庄、茄山头一带,与曲阜砚台沟的石质相同,并多沿用传统"尼山石"之名。

       竹叶石

     竹叶石,亦称鱼籽石、五花石,主要产于山东省长清县、平邑县、临朐县等一带山坡上。该石为石灰岩,学名叫竹叶状灰岩,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硬度约4至5度;呈红、紫、蓝、黄、白、青灰、紫灰等颜色;石上纹理多为竹叶状,有的凸出石面,奇形分布,相间明显,清秀可爱;因花纹既像竹叶堆积又形似一团鲕状鱼籽而得名。

    竹叶石原岩是集散于海里的碎石,经海水冲击、侵蚀成类似橄榄状长约0.3~10cm的碎块后,被钙质的胶接物粘压在一起,在地壳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长期风化、雨水冲刷等作用而形成。

竹叶石多散布于半山坡上,大小不一,独立成块,极易觅寻。外型一般较完整,用淡盐酸清洗一下,即可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竹叶石形态各异,品种繁多,以石头上竹叶凸突石面、竹叶与基底经谓分明、分布均匀者为佳。临朐南部青石山区产的竹叶石,石底色与石上纹理颜色对比鲜明,花色斑斓,石质细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竹叶石的学名叫竹叶状灰岩,俗呼五花石、鱼子石。竹叶石生成于距今5亿年的寒武纪,当时浅海沉积的尚未完全结构的碳酸盐灰泥,在海浪和风暴的作用下,被搅动成竹叶状砾屑,此后又被浪潮带到较深的水区进一步沉淀,在细晶方解石的胶结下,最终形成竹叶石。

   竹叶石品种繁多,有红、紫,青、白诸色,花纹清秀,相间分明,古朴典雅,素气大方,深受爱石者青睐。多数呈大小不等的条块状,只需用稀盐酸浸洗下即可获得理想的效果。据说,明清代,  当地民间许多人用其磨成健身球,俗称转手石,迄今保存者甚多。亦可镌刻花瓶、笔筒等。由于储量多,易觅寻,开发前景很好。陈树毅《高风亮节》;侯殿强《清秀》,徐瑞玉《天生一个仙人洞》等,均获国际奇石大展金奖。高崇鑫《新篁洒金》、《古瓶春秋》,徐斌《秀竹风韵》,侯殿强《紫竹和风》,被孟庆颐先生编入《赏石宝典》画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