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奇石分类
(2015-02-10 10:42:25)
标签:
金刚石徐公石石灰岩竹叶石泥灰岩 |
分类: 奇石 |
沂蒙青石原为碳酸岩的沉积岩,主要以石灰岩为主。这种石灰岩易与酸性水起反应。因碳酸钙的内部结构不均匀,岩层上的肌理凸凹不一,经与酸性水的长期冲蚀后,有的溶蚀成空洞,构成姿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形态。
红花石为富铁的泥灰岩,主要成份为黄、红粘土和碳酸钙并混合少量的方解石等矿物,一般厚度小于35厘米,多呈中小块片状裸露于地表,有的与青石灰岩连结为一体,覆于其上或夹于其中。石上图案一般由方解石细脉侵入,或有构造裂隙而构成。其红色纹理的深浅,缘于石中的三价铁离子部分转化为二价铁离子。天然形成的红花石独立块体则极具观赏价值。
彩霞石属沉积岩类,为含铁质的灰岩、泥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混入一定的粘土矿物和陆原碎屑矿物。石中绮丽的色彩是由含铁等矿物构成,色泽深浅与铁及其它微量致色离子的含量多少有关,一般多则色浓,不氧化则色艳。
冰雪石产于灰岩地区的断裂破碎带中,是碳酸钙由深部上升充填于其中沉淀结晶而成。部分裸露于地表,至深处可达数米,呈条带状分布。藏量以莲花山北麓为多,且质量较佳。
山东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沂沐河流域的砂矿和蒙阴原生矿中,整个沂沐河水系中均有金刚石产出,但只在沂河下游郯城至临沐河段形成砂矿,砂矿中宝石级含量约50%。重158.786克拉的"常林钻石"和重218.75克拉的"锦鸡钻石"均产在这一地区。蒙阴原生矿区面积为55×18km2,每吨矿石含金刚石10.6克位,蒙阴金刚石颜色从无色、微黄到浅棕色均有,并以浅棕色为主,大于3克拉的仅占1~2%,宝石级金刚石仅占10~15%。大颗粒金刚石多出产于沂河、沭河流域,金刚石砂矿床富集点则主要在距沂河、沭河较近的临沂市以南地区。
郯城金刚石矿属残积砂矿,主要分布在郯城县李庄镇、沙墩乡、泉源乡、郯城镇,主矿区座落在李庄、沙墩两乡镇境内的陈埠。蒙阴金刚石矿系国内第一家原生金刚石矿,始建于1966年8月,矿区分布于蒙阴县城关镇、常马乡、平邑县武台乡,东西跨30多公里。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呈八面体形状的晶体,含有杂质的金刚石略带棕、黑等颜色。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并不闪烁光泽,需经琢磨成许多面和棱角后,才璀璨夺目。
杏山石属于火山岩与沉积岩的混合物,含有金、铜、铁、镁等多种元素。杏山石的原岩是在"燕山造山"过程中,火成岩部分侵入元古代岩体,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岩体交融而成。
艾山石是在石灰熔岩地貌中,经风雨浸蚀、沙土充填、搬运沉积等长期作用,形成的黑色石灰岩与黄色的沙成岩相结合的奇石。
|
《聊斋杂记·石谱》沂州土玛瑙:“红多,细润,不搭粗石者,佳;胡桃花者佳;大云头及缠丝者,次之;红、白粗花,又次之。可锯板,嵌桌面、床屏。” 蒙阴绿石,产于山东省蒙阴县西部山区。该石多呈块状,也有片状;石中有似海浪状黑纹,构成的图案具一定观赏性。 徐公石为薄层状、多具自然溶蚀边、含少许粉砂质的微晶石灰岩,产于沂南县青砣乡徐公店砚台沟。用它制成的砚台称“徐公石砚”或“徐公砚”。其含矿地层为震旦纪土门群佟家庄组上部,岩性为薄层状或薄板状、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地层产状平缓。徐公石呈石饼状,直径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约三、四雨。其颜色多种多样,有蟹盖青、鳝鱼黄、沉绿、生褐、绀青、橘红、茶叶末色等。砚材周边有呈石乳状、纵横交错和垂直、变幻无穷的石纹。 徐公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砚台沟。该石呈薄层状,其形方圆不等,多具自然溶蚀边,色泽纹理丰富,纯朴雅观。具有形奇、色美、质润、石温之特点。其含矿地层为震旦纪土门群佟家庄组上部,地层产状平缓,储量丰富。 徐公石存于玄武岩风化夹层中,大多都是层状硅质灰岩,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参差凹凸的自然块体,上边晶质隐约可见,质地细腻、脆硬,叩之清脆如磬,硬度约摩氏4.5度,比重2.78~2.9。开采出来后,几乎都是不规则的薄层状或薄板形状,外形奇古,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度在5至10厘米之间。石头周边生有细碎石乳和风化剥蚀很深的纵横交叉或垂直的石纹,上下两端石边向外突出,中间呈凹状,别具雅趣。但有一种当地称"石隔"的"白砂线",则属石疵,易使石体从线处断裂。徐公石颜色丰富,深透而不浮艳,主要有蟹青、鳝黄、沉绿、绀青、橘红、黑、紫、褐等,呈多色相间,五彩缤纷。石头纹理变幻多彩,有霞辉、迷雾、云浪、水波等。 徐公石密度极高,历史上大多用来制砚,称"徐公石砚"或"徐公砚"。利用天然石型雕琢而成的砚台,四周可见亿万年风化水蚀的纹理。成砚质嫩纹细,清莹如玉,色泽沉静,着手生润,下墨如锉,发墨如油,不损笔毫。徐公石的天然形态,古朴风雅,亦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观赏石。 相传,古时有赴京赶考的举子徐晦,路经沂地时,曾偶拣此石为砚,携带入京应试,中进士,年高后迁居得砚之地,时人尊称徐公,故村称徐公店,砚为徐公砚。 |
天景石,也叫尼山石产于山东省曲阜市、平邑县、费县等丘陵地带的石灰岩夹层中。该石清代时产于曲阜城东南20公里的尼山,得名尼山石,在20世纪80年代末,费县城南天井汪村又发现类似之石,取天井谐音称天景石。天景石属沉积岩类之泥灰岩,略有变质,兼有泥岩、钙质泥岩、页岩等,为微粒结构,质地细腻,硬度2.9~3.5。石色基调多呈棕黄色,内夹天蓝、绛红、青灰、绿、褐、紫等多种色彩,杂以由锰、铁氧化物沉积形成并浸入石内的黑色、赭红、黄褐等纹彩点辍。其色有深有浅,纹理别致,但不抗氧化,易褪色变淡。该石块体独立,最大厚度约15厘米,多嵌于山腰数十米厚的石灰岩夹层中,储量稀少其开采需凿山挖洞,取之不易。
竹叶石多散布于半山坡上,大小不一,独立成块,极易觅寻。外型一般较完整,用淡盐酸清洗一下,即可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竹叶石形态各异,品种繁多,以石头上竹叶凸突石面、竹叶与基底经谓分明、分布均匀者为佳。临朐南部青石山区产的竹叶石,石底色与石上纹理颜色对比鲜明,花色斑斓,石质细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