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病”,家长吃“药”
(2012-04-17 09:17:54)
标签:
家庭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家长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类似的话题在心理咨询中经常听到,当两人的婚姻摇摇欲坠,两人除了冷战或忙各自的应酬和工作,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只是过多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会给孩子储备充足的物质财富,就像一次咨询中一妈妈说,要给孩子赚足面子,给孩子提供的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平台,不能让别人看不起,孩子需要房子,车子这些作为父母是必须考虑到了,只要把这些准备好,有一天在自己无能为力时也可以高枕无忧,当问起妈妈当有一天自己不能做,有一天离开孩子后,孩子的生活谁来打理,孩子谁来照顾,妈妈居然说,那个时候自己已经看不见心不烦,自己已经给他足够的财富,可以够孩子花几辈子的,还有什么担心的,何况孩子也长大了,也会打工养活自己--------,但这只是父母的愿望而已,记得一次咨询中一60多的母亲带着自己近40岁的孩子来到我们心理咨询室,说儿媳妇又跑了,为什么自己对孩子这么好,孩子连个老婆都看不好?经过咨询了解,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一直没有受什么委屈,即使已经结婚生子,生活方面多是父母给打理,自己家有公司,父母给孩子买车买房,让孩子自己开车玩乐,说孩子只要不在外面惹事就好,但不知道为什么,给孩子找了几个对象,生活时间不长就说不能生活在一起,就要离婚,说找的不是男人,只是一个孩子------让母亲百思不得其解,孩子自己面前懂事乖巧,为什么在其他女人面前就如此没有本事。
是呀,作为父母爱孩子没有错,问题是如何爱孩子,怎么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作为父母很少会考虑,更多的是只是一厢情愿给予孩子,满足孩子,无意识中因为自己的爱让孩子成为无能儿,回头看看今天好多的问题孩子,问题家庭背后,作为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又是如此的在爱呢?就像一次咨询中一对爸爸妈妈在哭诉,为了给孩子创设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让孩子跳出农村能够在城里安家,两个人在外面打拼把孩子寄养了老人这里,很少有时间回来陪孩子,有一天真飞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和房子,车子,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时却发现孩子变得叛逆,惹事,讨厌,整天把家里折腾得天翻地覆,老师也不断电话联系诉说孩子的问题,让父母纠结头痛,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不断对孩子打骂,软硬兼施,最终闹得怀疑这个孩子是否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这么辛苦付出,为什么会换来孩子如此的折腾?纠结的自己错了,还是社会问题,还是孩子真的变了?
孩子有“病”,家长吃“药”,这也是最近很多教育界很多专家提出的话题,孩子毕竟是孩子,作为父母在指责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懂得感恩,不能顺从自己时,是否有时间回头反思,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爱自己曾经做了什么,自己该做些什么?而不要把问题推给孩子或别人,家庭教育的根本首要的家长做好自己,而不是父母想当然用自己的方式来说教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学习做人的过程,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用自己的转变来影响孩子,只要家长真正懂得了做人的真谛,能够发自内心来爱孩子,懂得如何给予孩子爱,才能去教会孩子成人成才,就像很多人在说,孩子就是父母外在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能够清晰照出父母的婚姻景象和生活状态。
爱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早日自立,早日学会生活和学习,能够及早学会与父母分离,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但反观今天的很多家庭,当初恩爱有加的两个人在孩子到来后会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过早承担两人的责任和意愿,回头看看所谓很多说爱孩子,照顾孩子,为孩子无私付出的父母何尝不是带着自私的目的让孩子无形中背负大人的压抑和包袱,而把两人的情感关系忽略甚至懒得互动,把孩子放在至高的位置,因为孩子让本相爱的两个人变得陌生疏远在生活中也是很多,孩子不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人,在爱孩子的同时不要忘记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是自己挚爱的爱人,有一天孩子会离开家门寻找疏远自己的爱和幸福。
父母是孩子人际交往的第一伙伴,好好发展与孩子的平等相处,不要过多苛求替代他,多用心去欣赏关注他,多和孩子有身体层面的接触,有时间分享孩子的快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多鼓励孩子的决定,给予孩子自信,当孩子能够与父母发展一种良好的关系往来,同样也会把这种能力应用在同龄孩子交往中。
孩子有“病”,家长吃“药”能否引起父母的觉醒和反思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