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自己想当然的想法绑架孩子成长
(2011-08-17 09:41:58)
标签:
离家出走孩子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孙老师你好,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平台,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有出息,自己想尽办法去满足孩子,两人为了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每天就是给孩子关注和支持,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少走弯路-------”这是一孩子妈妈打来的电话,因为孩子离家出走经常与社会上一些年轻人一起打架斗殴,过去很是听话顺从的孩子,今天变得不敢认识和理解,自己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今天的样子,在无助中在网上找到我们心理咨询工作室,希望通过心理老师的梳理清楚自己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在咨询中了解到,两人对孩子从小就是备爱有加,对孩子的点滴和成长都有记录,这也是两人曾经的计划,想给孩子以后一个惊喜,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孩子也很听话很聪明,教什么会什么,在亲戚朋友眼里很是惹人喜欢,也成为别人家推崇和羡慕的对象,很多家长都会拿自己的孩子比较,也让自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直很用心在陪伴孩子,从幼儿教育到学前教育再到孩子的成长,可以说都是按照教育专家的提出的方式方法,都会用心去尝试,在遇到问题时也会电话咨询其他教育专家,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还专门到很多地方参加一些亲子专家的课程,回来会与自己的老公分享并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在孩子小学到初二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很受家长和老师欣赏和推崇,成绩也一直很优越,但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孩子初二后,成绩直线下滑,还经常与父母对着做,用孩子的话说,为什么要一直顺从你们,不想成为你们的工具,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们喜欢的,你们认为很好为什么自己要喜欢,自己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一次与父母冲突后,居然选择离家出走,还与社会上一些年轻人混在一起,在父母担心之余怎么也想不明白,究竟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孩子成长问题,自己也咨询好多专家老师,也各说有辞,让自己也搞不明白孩子怎么了?
“不要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机器人,也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工具来指使”,这是孩子的心声也是需要父母反省的话题,父母教育引导孩子没有错,问题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需要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和自由,但在咨询中能够看到,很多家长善意地把孩子的成长包揽,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给孩子创造自己认为很好也是孩子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用自己的想法还有学习到方法来把孩子当成试验品,就像一位爸爸在咨询中说,自己曾经受到很多困苦和难为,不想孩子重复自己的曾经走过的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平台,让孩子后顾无忧不要再重复自己的以前------当父母用想当然的思维方式为孩子着想,想让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时,孩子偏偏让家长失望,让父母伤心,因为自己用心付出和努力在孩子这里居然成为伤害,在这种内心冲突中让父母压抑纠结无助。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成长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不是一味按照父母的方式在走,把成长交给孩子,作为父母需要的是做好引导,能够在生活细节中给以孩子指引而不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学习中的曾经的“模板”,就像一孩子在咨询中说,即使自己摔倒了心里也很开心,因为自己知道该怎么走该去如何避免再次摔倒,但自己的父母呢,只是一厢情愿用自己的方式说教,他们根本不能理解自己,不能懂得自己,自己也知道爸爸妈妈是为自己好,但就是不愿意听他们这样每天某某专家说,谁睡怎么样了,自己的过去因为没有能够好好学习才落得今天的境地------,真的不明白他们想证明什么,自己成绩好了,他们会开心快乐,成绩有所下滑就会满脸不高兴,就会诉说个不停,自己的学习成绩完全是他们的阴晴表,但自己与朋友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很开心说笑,可以很放松,可在家里几乎让自己窒息,感觉自己就是他们十足的机器和工具,自己感到恐惧也不愿意回家-------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绑架孩子的成长,把成长交给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孩子,换个角度去欣赏孩子,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开心很快乐的事情,而不要把陪伴孩子当成自己的任务,在陪伴孩子中学会放手和洒脱,去祝福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快乐的,不是孩子变得令人难以置信和理解,当彼此间出现问题时,要的不是指责和怀疑,更多的是需要静下心去梳理和认识相处中的方式和交流有没有问题,去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才是自己和孩子最向往也是愿意与自己相处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