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死囚的悲剧人生
(2011-07-20 12:01:03)
标签:
孩子成长死囚爸爸妈妈心理咨询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7月9日《心理访谈》播放了一个20岁孩子因为抢劫把出租车司机杀害,曾经是草根群众演员的他,也不知道是在戏中还是因为如戏太深,就是因为自己在喝酒后说露嘴最终被报警逮捕,在孩子开庭时,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父母,哪怕是父母能够寄一张照片都好,但最终孩子的父母选择回避,选择放弃孩子,用爸爸的话说,等于自己没有生养过这个孩子拒绝与孩子见面,让一个不倒20岁的孩子承担自己的为此付出的代价和伤痛。
孩子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20岁的孩子怎么就能够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给残忍杀害,相信在这个悲剧背后,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中找到些许的轨迹,从孩子的话中能够了解到,自己一直生活在父母争吵打骂中,因为受不了爸爸对自己的动手,有时也会反抗,在自己14岁选择离家出走,想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证明给爸爸妈妈看,想活出一个人样让爸爸妈妈接受自己,但不论自己做出怎样,在爸爸妈妈眼里一直就是不争气让他们失望,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乐只能在别人孩子眼里感受到,而在自己家里就是一种奢望,除了爸爸妈妈的冷眼和责骂,好像就没有其他记忆,在家里几乎就没有什么平静,感觉自己就是家里一个多余的孩子,好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怕被爸爸妈妈抛弃,在家里感觉不到爱,但愈是担心,最终不论自己做出如何的努力,爸爸妈妈还是把自己拒之门外,内心的那份渴望和孤独,也许只有孩子自己清楚。
类似的案例在我们平时的心理咨询中也经常接触,就像当下很多极端案例一样,孩子因为冲动或内心的需求做出这样那样的举动,在当时也许让太多的人不能理解和接受,当能够沉下心去梳理去认识孩子的背后,相信在孩子成长的经历中,孩子的家庭还有生活环境,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沟通和相处方式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当然其中也是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正确引导和影响,在诸多的悲剧中,或多或少都会看到家庭的影子,都能感受到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也许这样说有点牵强,但回头想想,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和经历无不在家庭和父母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我们可以把责任推给社会和学校,但谁去理解和懂得孩子内心的缺失和伤痛呢,就像文中的孩子,在开庭判处死刑后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见见自己的父母,请求劳教人员留给自己机会,不要给自己理光头,想把自己的另一面展现给父母,但孩子的父母呢,还是选择抛弃孩子,不愿意接受孩子,我们不能说父母做错了什么,但谁来照顾和挽救自己的孩子,谁来读懂和理解孩子,是否值得身为孩子父母的过来人反思呢?
一个家庭的互动关系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作为父母的关系是否和谐,感情是否融洽,就像很多咨询中情感纠结的当事人一再说,为了孩子在勉强维持自己的婚姻,为了孩子自己可以承受诸多的心痛和伤害,但这份爱,孩子真的能够承受吗,在这份爱的背后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和影响谁清楚,不要总是用爱的谎言在遮掩自己内心的自私,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不能料理好,不能照顾好自己,又能够拿什么去爱孩子,去给孩子幸福,回头看看,很多离异家庭孩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信和阳光,但在拥有父母的家庭中,有多少孩子在承受父母关系带来的压抑和委屈呢?
在孩子的成长中,特别是在孩子的生活家庭中,关系比爱更重要,不要总是拿自己的思维来衡量孩子的感受,用自己想当然的理由来猜测孩子,学会爱孩子,懂得去理解和包容孩子,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优秀,也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能讨人喜欢,重要的是在发现孩子问题后,作为父母如何去补偿和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而不是忽略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因为孩子做了让自己难以接受的事情吧孩子抛弃,孩子需要爱,孩子更需要爸爸妈妈给予的情感支持和呵护,一句话,一个手势也许孩子就很知足,但最终作为父母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值得父母反省和深思,爱孩子不需要理由,前提是需要我们相信孩子,能够给予孩子适合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当发现孩子问题时,回头想想,作为父母真的在爱孩子吗,在如何给予孩子爱呢?
不要再让悲剧重演,也不要等惨剧发生后才警醒,没有谁生来就是残忍,就是冷漠无情,爱,可以化解彼此间的隔阂,爱,可以融化彼此间的壁垒,当彼此间感觉不到爱,在指责和抱怨对方不会感恩,不懂得孝顺和争气时,是否给自己时间静下心在自身反思呢,学会自我觉察,能够在自身梳理和清楚问题所在,在自己难以走出来时,能够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而不是一味沉浸在自我的自以为是中不能自拔,爱也是需要学习,在说对方没有爱,不会拥有爱时,能否在自身考虑考虑,你爱过吗,你曾经付出爱吗?这份爱是适合孩子成长需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