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成为两人情感的砝码
(2011-06-29 08:42:39)
标签:
孩子爸爸妈妈情感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在平时的孩子问题咨询中,经常听到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指责和抱怨,诉说孩子的不是,为了孩子父母可以说付出一切,也伤透了心,在全身心爱孩子,为什么孩子会如此不听话,不能懂得父母的苦心,在与孩子纠缠和无奈中,经常会发出内心的无助,既然孩子这样,早知道就不该让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如果不是为了两人赌气,也不会有今天的折腾,打心里自己不是很喜欢这个孩子,但作为爸爸妈妈,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希望孩子会好起来。
如果不是爸爸妈妈亲口说出来,也许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爸爸妈妈会说出这样的话,会讨厌自己的孩子,会对自己的亲生孩子有诸多的看法和无奈,在咨询中了解到,爸爸妈妈在热恋当初,为了证明自己的爱,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爱的结晶,会用孩子来证明两人的爱,特别两人的关系不是很稳固,没有良好的爱的基础,孩子就成为两人的爱的赌注,当然也成为两人爱的绊脚石,因为孩子,如果两人没有爱,就会把诸多的情感投注到孩子身上,记得在一次咨询中,因为两人感情濒临危机,但妈妈已经怀孕,因为诸多的原因不能或不想打掉,在勉强留下孩子也就在勉强支撑两人的爱情和婚姻,可想而知,在这份勉强婚姻中,孩子成为两人维系情感的基础,当然也成为两人抱怨和指责对方的工具,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已经成为父母情感的牺牲品,可以想象到,如果两人的情感出现了问题,又拿什么去爱孩子,即使一味在说爱,也是发自内心自私的爱,而不是在爱孩子,因为当初就不想要孩子,回头想想,在怀孕时,相信妈妈的心情和情绪会是怎么样,特别是在孩子出生,即使有些许的开心,但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如果父母的关系不能缓和或者是选择离婚或是勉强继续维持,这个孩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境地,谁又能够理解懂得孩子的心,一个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喜欢的孩子,包括孩子自己也难以喜欢自己,父母会孩子之间心有灵犀,父母的情绪的细微之处无不在影响着孩子,即使父母在装作恩爱,在孩子面前故作开心,也难以欺骗孩子内心的那份孤独和冷淡还有那份深层的害怕被抛弃,在如此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如何才能阳光自信起来,在父母指责和抱怨孩子的同时,是否想过自身的责任,如果彼此间没有爱,又拿什么抱怨孩子不会感恩,没有爱呢,回头想想,作为父母何曾爱过孩子,发自内心拥有爱呢?
作为父母本是就是不喜欢孩子,在孩子出生后很快就把孩子送给老人照顾,说是怕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意,会有诸多的借口把孩子推出去,回头想想,既然孩子成为自己的累赘,成为自己的负担,为什么要孩子呢?就像在一次咨询中一孩子在对爸爸妈妈说:既然不喜欢我,既然嫌弃自己,为什么要生下自己,为什么小的时候不把自己丢弃送人?是呀,既然打心底不喜欢,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呢,在折磨自己委屈自己的同时也在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伤害和心痛,作为父母为什么要一直用自己想当然的爱来牵强来欺骗孩子,回头想想真的在爱孩子吗?就像有的父母在说,为了孩子自己付出一切,为了孩子自己愿意付出生命,连自己都不能喜欢都不懂得爱,又怎么去喜欢孩子,爱孩子,为什么要拿孩子的开心和快乐来换取自己的幸福呢,在孩子受伤时,作为父母能否沉下心回头想想,彼此间发生了什么,曾经发生了什么,即将会发生什么,自己想要怎样的结果,如何来主宰和经营这份爱,不是别人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用心去梳理去呵护,只有爱才能把彼此间的沉闷积怨唤醒,回头问问自己,心中还有爱吗,如何去爱,怎么样去施爱需要自己重新认识的,而不是自以为是就可以,爱也是需要智慧的。
不要拿孩子的幸福和快乐作为两人情感的赌注,也不要用孩子作为两人爱的砝码,作为爸爸妈妈相信没有谁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谁不疼爱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在指责和抱怨自己的孩子时,需要父母自身静下心在自身去认识和梳理,孩子自小就是这样吗,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今天的样子,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孩子身边发生了什么,作为父母又是如何与孩子相处交流的,爸爸妈妈真的理解和懂得孩子的内心吗?当自己困惑无助时,不要自身用无谓的爱在给彼此伤害,能够及时走出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帮助,让心理老师协助自己把曾经迷失的爱,还有很早就丢弃爱找回来,只要彼此间拥有爱,知道如何去爱,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一定会享受彼此间爱的沐浴和滋润,前提是彼此间还有爱吗?是否还愿意去爱才是值得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