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魔鬼”爸爸
(2011-06-20 08:25:23)
标签:
魔鬼爸爸孩子家庭心理咨询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由于两人感情不和,在经过热恋走进婚姻不久在有了孩子后很快就分手了,期间妈妈曾经为了孩子希望能够守住这份爱,拥有属于自己的家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面对老公的冷言冷语让自己几近崩溃,特别是对孩子的责骂更是让自己自己受不了,最终在无助中丢下孩子回到娘家,留下无辜的孩子也留下自己无尽的伤痛。
随着年龄的变化,孩子慢慢长大,因为爸爸一直没有再找,在与孩子一起生活中只要有些不如意就会对孩子打骂,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对孩子的呵护和疼爱,在忙的时候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在外面打工,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脾气愈来愈火爆,稍有不如意就会发火,特别是孩子经常在家拿钱还不是很听话,让爸爸愈加严厉,用孩子的话说,看到爸爸就害怕,担心自己做错了会受到惩罚,虽然自己也明白不应该惹爸爸生气,也想改变,但真的控制不了,看到同学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自己真的很羡慕,也很想妈妈,但这只是一种奢望,每次爸爸打自己,感觉很委屈很压抑,好想逃离这个家,想找妈妈,但自己知道,妈妈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另一个家,自己是一个多余的孩子,妈妈因为不喜欢自己才离开的,感觉自己好孤独,与爸爸在一起,很多时候特别是爸爸发火时就像是魔鬼一样让自己想跑开,但自己不知道哪里会收留自己----
父母的情感纠结为什么要孩子来承担呢,当爸爸妈妈不再爱时,在说要分手离婚时是否想过孩子的感受,相爱时爱得轰轰烈烈,没有爱时为什么会把孩子当成彼此的挡箭牌,孩子是无辜的,作为爸爸妈妈在爱恨纠结中,什么时候会记得考虑孩子的感受呢,当孩子把爸爸看成了魔鬼,作为爸爸是否需要反思,爸爸是怎么了,在孩子面前自己扮演了是何种角色,自己真的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父亲吗?是否作为父亲在为孩子负责任?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作为爸爸不仅对孩子有纠错的能力还要保护好孩子,不要孩子受委屈,给孩子呵护和安全感,但回头看看诸多问题家庭的背后,作为当事人在自己的角色中又是扮演如何的位置呢,自己是怎样的一个角色的确值得深思,而不要因为成人的恩怨让孩子来背负,消散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够拥有爱,孩子还小,对爸爸妈妈在说恨,在抱怨的背后也是想拥有一份挚爱和渴求,孩子有恨的种子真的不快乐,但如果有一天孩子连恨都难以恨起来,作为爸爸妈妈把这份恨都要给剥夺,不只是没有给予爱,还不时指责和苛刻孩子的恨,相信对孩子的内心更是一种无尽的伤痛,作为成人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呢,在自己做出选择时,是否有时间去处在孩子的角度去反思和考虑,想当初自己不也曾经是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还小,孩子很无辜,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爸爸妈妈如何去陪伴孩子,如何去正确引导孩子,需要父母付出心思和用心去面对,而不是自己想当然让孩子自生自灭或是按照自己既定的计划培养孩子,孩子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需要给予自己自己成长的天地,不要因为成人的纠结发泄到孩子身上,多一些心思去培养孩子的情感需求,用自己的行动去挖掘孩子的内心的情感需要,学会感受爱,懂得去爱,而不要因为自己内心的缺失而给孩子不负沉重的负担,在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回头想想,你在爱孩子吗,彼此间拥有爱吗?
孩子是无辜的,爸爸妈妈都健在不要刻意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孤儿,学会去爱孩子,让彼此间的爱互动,而不只是自以为是去指责和抱怨对方,不要因为自己的独特方式成为所谓的“魔鬼”,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只要彼此拥有爱,能够让彼此间的爱流动,就没有不能逾越的坎,问题是自己动起来没有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