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仙山云架山
云架山又名文显山,位于洛南县城东南60余公里的高耀镇。云架山南接丹凤,东临河南卢氏官坡,主峰海拔1709米,横亘于秦岭莽岭之中,山崖突兀,怪石嶙峋,犹如斧削锦屏,刀分翠障。岩石错落斑驳,似一幅天然画屏。山上林木茂盛,云烟缭绕,峭崖漫灭,胜似仙界。诗云:“文显传,翠屏灿,白云齐,青玉案。巍峨一列障鸡头,古松老柏交枝干。旭日朝霞相映鲜,晨星夜月染河汉;悬岩时有麋鹿游,藤萝千条馢断案,颠米落笔画难成,好鸟一声山水青。”
谷歌上看好路线,与随风、华仔三人相约,由随风驾车,出商州,经丹凤城北进入涌峪,上界岭,过庾家河,终于找到去云架山的高耀乡清明沟。
在清明沟,巧遇从洛南三要镇自驾游的朋友,他们也是来游云架山的,还专门请了当地一个姑娘作向导。云架山很大,没有向导,很难找到上山的路。我们真是幸运!跟了他们一起去登云架山。
跟着导游姑娘,一路走,一路摘食道旁灌满了汁液的红艳艳的羊奶子,不觉就到了龟背石。远看龟背石,恰似一只巨龟高悬在山腰,在云雾里,好像是巨龟背负着大山,在迷雾里游动。导游姑娘说龟背石下有木梯,可以爬上龟背照相。随风闻言,便捷足先登。等我到了龟背石前,看着那么险峻,此时狂风大作,我吓得不敢上去,担心瘦小的身躯被大风卷到谷底。
继续攀登,前边遇一处危崖。转过危崖,寻找那峰顶,一下子云遮雾罩的,不辨东西。导游姑娘带我们绕到石寨前,她说最美的风景在南崖,等游过南崖再登顶。
到了南崖,只见百丈悬崖之上,凿有一线细路,路口有一道柴门,推开柴门,里面的境界开阔了许多。其间有大小不等的神庙,供奉着各路神仙。一位老师傅衣衫褴褛,面色殷红,问其高寿,已届八十。老师傅生活极其简陋,住着石头房。屋侧有清潭,泉水从石缝浸出,我惊奇如此高崖之上,哪来的水源?老师傅告诉我们,再往前走,还有更大更清澈的两潭水呢。
走出老师傅的院落,石道开始变窄,有些地方完全是用木椽架起的栈道。身贴崖面,下临深渊,站立其上,心惊肉跳,双腿虚软,要不是跟着胆子大的随风,我真不敢过去。走到栈道尽头,回视那些石庙,已经都淹没在云烟之中。
我们沿着前边的小道绕到山北,山势变得平缓,树木茂密,林中有野猪刚刚拱过的痕迹。登上山顶,一股清爽的凉意沁人心脾,俯瞰四周诸峰,似在屈膝跪拜这云架山。山顶大庙巍峨,有君临天下之势。
拜过大殿,稍事歇息。眼前云来雾绕,缭绕的云烟如同重重薄纱,一层层卷起,又一层层落下,山中光影变幻,山间美景忽隐忽现。好似精灵纤手弄巧,点化描摹,才弄出这万般气象。
庙旁有碑,据文字记载,云架山庙宇始建于明朝初期(公元1368),扩建于清乾隆44年(1779),重建于嘉庆16年(公元1811),后来又经多次修缮。现存的文物古迹、碑文、诗作极具史料价值。据传,秦朝四皓因避秦乱,曾隐居云架山;明末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在此留下足迹;李自成曾在此厉兵秣马、养精蓄锐,留下了箭洞、劈刀石、拴马桩、箭杆岭等名胜遗迹。更有红二十五军及其红七十四师,智取铁锁关,转战豫陕边,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山上那些高筑的碉堡,严整的寨门,雄阔的墙垛,让人彷佛看到了战乱年代金戈铁马的场面,听到了李自成义军的呐喊。历史经历了几多沧桑,人类演绎了多少厮杀!山石无言,但它见证了史上发生的一切。大山的厚重、大山的风骨经久长存。
走过空中栈道,胆量大了,返回时再次经过龟背石时,我很轻松地爬上龟背,站直了身子,发现下边的群山在缭绕的雾海里如同猛浪奔涌,这龟就在海浪里浮动,有点晕眩,赶紧爬下龟背。回望南崖,已完全被云幔遮住了,这为云架山增添了一重神秘之感。
下山时随风就像一股风,在林间扫过,我们紧随其后,速降到山根车前。
人坐在车上,我的心还在想云架山。在忙完一周事务之后,欲安顿好浮躁的心,能够偷得一日清闲,走近云架山,感受它的神奇神秘,领会它的博大悠远,解读它的智慧密码,实在是明智之举。品一口山泉,听一声鸟鸣,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你会觉得心神清爽,豁然开朗。
这云架山宛若一位萍水相逢的好友,让人一见倾心。这离奇的境界,犹如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意境中,平日里多少烦恼,都消散在这眼下的烟雾里;现实里的多少纷争,都开始化为乌有。原生态的云架山就像一副熨斗,把我的心熨得服服帖帖。
听说云架山正待开发,我反倒希望不要开发,让云架山保持它的宁静自然,保持这般原生态的面貌。17点10分下山,经三要走洛南县返回商州。
2016、09、07修改
云架山是座神山(原作)
五一早上还下着小雨,正瞅没处去时,随风打来电话:去丹凤游云架山,你去不?
求之不得,咋能不去呢!带了相机和水壶,就登车出发。
在路上,我问随风去过没。随风说他是从网上看到的,是个未开发的景点。他只知道在洛南三要,还不知道具体怎么走。
我想丹凤县户外群应该去过的吧,就打电话问丹凤一个驴友,朋友说他们也没去过,不知道怎么走。我们就听导航仪的指挥,目标确定到洛南三要。
从丹凤城北去庾岭的路口进去,很快就进入涌峪。峡谷沿岸,山清水秀,正在赞叹,眼前又出现一挂瀑布,我们便停车观赏。正好有一辆小轿车也停在路旁,有大人带着小孩在河里捉螃蟹,一问,是西安纺织城的,原本是专游金丝峡,去一看,人多得进不去,就把车开到这里来了。
上了界岭,山上风景更美。时值初夏,又是雨后,新叶经过雨洗,翠色欲滴,路旁的野花沾满了晶莹的水珠,亮丽得让人心疼。下山的时候,我们让华师开车走,我和随风徒步,我们跑一跑,蹦一蹦,走一走,喊一喊,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自由奔放。
十一点半至庾岭镇,吃过午饭,过庾家河,参观了红军纪念亭。走一路问一路,终于找到云架山所在的高耀乡清明沟。
在清明沟,巧遇从洛南三要镇自驾游的朋友,他们也是游云架山的,还专门请了一位当地姑娘作向导,我们就跟了他们,一起去登云架山。
云架山很大,没有向导,很难找到上山的路。我们真是幸运!轻轻松松地跟了导游姑娘,一路走,一路摘食道旁灌满了汁液的红艳艳的羊奶子,不觉就到了龟背石。远看龟背石,恰似一只巨龟高悬在云架山中腰,好像是背驮着山头,看着很是惊险。导游姑娘说龟背石下有木梯,可以爬上龟背照相。随风闻言,便捷足先登,我给拍了两张。等我到了龟背石前,看着那么险峻,此时狂风大作,我吓得不敢上去,担心瘦小的身体被风卷到谷底。
举目前瞻,看到一处危崖,上前合了一张影。转过危崖,寻找那峰顶,一下子云遮雾罩的,不辨东西。只好等待导游姑娘来了,才跟着绕到石寨前。满以为石寨子就是峰顶,原来峰顶上有大庙,导游姑娘说最美的风景在南崖,游过南崖再登顶。
到了南崖,只见百丈悬崖边上,凿有一线细路,路口有一道柴门。推开柴门,里面的境界开阔了许多。其间有大小不等的神庙,供奉着各路神仙。一位老师傅衣衫褴褛,面色殷红,问其高寿,已届八十,生活极其简陋,住着石头房,里面杂乱不堪。屋侧有清潭,泉水从石缝浸出,我惊奇如此高崖之上,哪来的水源?老师傅告诉我们,再往前走,还有更大更清澈的两潭水呢。
走出老师傅的院落,石道开始变窄,有些地方完全是用木椽架起的栈道,身贴崖面,下临深渊,站立其上,心惊肉跳,浑身发软,要不是跟着胆子大的随风,我真不敢过去。走到栈道尽头,回视那些石庙,已经都淹没在云烟之中。
我们沿着前边的小道绕到山北,山势变得平缓,树木茂密,林中有野猪刚刚拱过的痕迹。登上山顶,一股清爽的凉意沁人心脾,俯瞰四周诸峰,似在屈膝跪拜这云架山,境界开阔,顿觉心旷神怡。
拜过山顶大殿,稍事歇息。眼前云来雾绕,真是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缭绕的云烟如同重重薄纱,一层层卷起,有一层层落下,山中光影变幻,山间美景忽隐忽现。好似精灵纤手弄巧,点化描摹,才弄出这万般气象。
这云架山宛若一位萍水相逢的好友,让人一见倾心。俯瞰这离奇的境界,我犹如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意境中,平日里多少烦恼,都氤氲在这眼下的烟雾里;现实里的多少纷争,都开始化为乌有。我的心归于平静和清净。
返回时再次经过龟背石,空中栈道壮大了胆量,我很轻松地爬上龟背,站直了身子,发现下边的群山如同猛浪奔涌,这龟就在海浪里浮动。留了一张影,赶紧爬下龟背。回望南崖,此时完全淹没于云幔之中,为云架山增添了一重神秘之感。
下山时随风就像一股风,在林间扫过,我们紧随其后,速降到山根车前。
人坐在车上,我的心还在想云架山。原生态的云架山就像一副熨斗,把我的心熨得服服帖帖。听说云架山正待开发,我反倒希望不要开发,让云架山保持它的宁静自然,保持这般原生态的面貌。
云架山是座神山,它神奇而又壮美!我们爱美的心还没有满足,游完云架山已是17点10分,我们还要再去石瓮沟,贪娈地去游览石翁沟的另一番美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