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敦煌丝绸之路我记录历史 |
分类: 驴行手记 |
我们想象中的敦煌,是历史教科书中描述的敦煌,是敦煌的往昔。敦,大也;煌,盛也。从名字就可以想见敦煌曾经的繁华。丝路自长安出发,一路西行,至敦煌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经玉门关,南路经阳关,继续向西延伸。无论南路北路,无论西行东进,敦煌都是绕不开的一站。“前阳关而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位置之关键,由此可见一斑。
在海上贸易尚未兴起的年代,敦煌作为贸易重镇,是接受外来文明的桥头堡,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在丝路最繁盛的唐代,敦煌的繁华仅次于都城长安,二者的地位,与现在的北京与上海颇为相似。唐诗中被反复吟咏的繁华城市扬州,虽有着“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的美誉,若论市肆之繁荣,据说也要排在敦煌之后,屈居第三位。
宋元之后,丝路衰微,敦煌这颗丝路明珠,也失去了往日的璀璨光彩,在大漠戈壁的阻隔之下,逐渐变得默默无闻。
站在敦煌的党河西大桥上,我蓦然发现,距离水泥楼群不远处,就是鸣沙山金黄色的沙丘。心中突然猛省:自己脚下这座城市,实际上位于中国西北广袤戈壁荒漠的夹缝中,距离任何人烟稠密的地方都十分遥远。养育这座城市的,只是一小片绿洲而已。想想早已衰落的丝路,再想想近在咫尺的戈壁荒漠,才觉得敦煌能保有今天这片小小的繁华实在是一个奇迹。比起早已成为遗迹的楼兰,高昌,交河,敦煌是幸运的,虽然蒙尘多年,但往日繁华留下的遗馈仍然滋润着这片土地。倘使没有莫高窟,没有本世纪初藏经洞的惊现,敦煌不会是一个国际旅游城市,今天这小小繁华,恐怕也将无法维系。
接下来的几天里,白天的旅游日程结束后,我总喜欢在敦煌城里溜达。渐渐的,我发觉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来到敦煌,你不要总是把它和想象中的图景进行比较。今天的敦煌,已经不是昔日的西域边关,丝路重镇,而是一个安逸的西部小城,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
在这个与北京有两个小时时差的小城里,只要不赶时间,任何地方你都可以步行到达。这里治安良好,你可以通宵达旦的闲逛而不必忧心安全。在敦煌街头,你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人,当地人对此早已见惯不惊。
走在敦煌的街头,我没有身处异乡的感觉,只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想想看,城外不是很远的地方,就是浩瀚的戈壁荒漠,城区周围,却是绿意葱茏,流水潺潺的田园风光。人们生活安定而且眼界开阔,地处偏远却毫无闭塞之感。晚上八九点钟,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天上;十点钟,热闹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曾经在一本小说上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感慨: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在一个边远的小城,和心爱的人一起,养几个孩子,过平平淡淡却衣食无忧的生活。
敦煌,大概就是这样的小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