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杂谈 |
分类: 高球随笔 |
与前些年的情况相比较,目前国内各地业余高尔夫球队的数量、质量、活跃度、影响力、涉及面、组织和活动形式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球队的组织很能实际体现中国一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几乎所有业余高尔夫球队都是由某一特定小圈子范围的高尔夫爱好者组成:或者是源出同一院校的,或者是同一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或业务关联度比较高的,或者是同一省区客居外地的,或者是都活跃在同一类或类似社交圈的,或者干脆就只是平时在一起玩得比较来的,等等。
总而言之,一个球队的队友大体都会是“一伙的”。
但凡做过球队组织工作的球友一般都有一个共同体会:不容易!
早期形容民营企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如果把这句话用在球队上,可以说是“好不容易三五年”——球队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开张热闹一阵子,口号很响,劲头很足;一年半载下来,各种问题就慢慢都冒出来了,矛盾也渐渐地多起来了,弄来弄去,要么勉强维持,要么争斗不断,要么改玄易帜,要么就干脆名存实亡。
真正能长期正常持续活跃三五年以上的球队,基本都有一个经历风雨再见彩虹的过程。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环节:
第一,球队的核心人物或灵魂人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运行良好的球队,队长往往并不是球打得最好的,甚至可能还是打得很一般的,但一定是队里面“德高望重”式的人物,至少在人格上能够得到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队员的认可和拥戴。
第二,球队的总体追求和价值理念导向。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队友们在一起厮混久了之后,互相之间一定会更多地关注到“球技”以外的东西,需要形成一种无形的、基于球队成员个人价值观表现的凝聚力——既然在哪都是打球,为什么要是这么一帮人长期凑在一起?
第三,球队的运行模式。做一个球队是要花钱的:搞例赛,外出打球,组织参赛等。有的球队有相对比较稳定的赞助,有的是少数几人做贡献,有的是队里轮流坐庄,有的是靠收取队费,还有通过球队集中理财解决经费问题的;做球队还要花精力的,如果就那么三板斧,球队的运行没有一点创意或创新,久而久之就会“疲”。
一支球队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
松散型球队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要求,高兴了、方便了就凑在一起打打球,活动活动,队友之间平时可能也没有太多的联系,各忙各的,无非是有那么个“球队”的名号,合则多聚,不合则散。
半紧密型球队相对比较讲究,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约定俗成的规矩,基本能够保持定期活动,队友之间的来往和交流也相对比较密切。讲究球队的声誉和整体形象,也愿意有目的、有组织的参加一些赛事活动或交流活动。
紧密型球队则更多地体现出一个“组织”的特点:一群特定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类球队都会有明确的章程,有自己比较成型的组织管理模式,有球队集体的追求。一些球队除了“球事”还会长期做一些公益或慈善,或通过其他一些有益的活动传达球队理念。
现在流行“圈层”的说法,大大小小的各色球队其实也就是一个个不同的“圈层”,只不过都有一条共同的纽带:高尔夫。
既然是以“高尔夫”为纽带而形成的圈层,“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的高尔夫精神对球队之影响就来得尤为重要。窃以为,大家伙在一支球队里,球技有高低,身家有大小,行当各有不同,性情各有差异,惟此“高尔夫精神”才有可能成为衡量组织与个人行为规范的一个统一尺度,也是一支球队能否健康、长期存续的根本所在。
球队作为一个整体要讲究高尔夫精神。
缺乏诚信、自律,不愿意多为他人考虑的球队是很难被尊重的——即便你这个球队再牛、高手再多。
譬如一个经常看到的现象:球队应邀参加比赛活动,主办方辛辛苦苦安排的一些环节(宴会、仪式等),稀稀拉拉爱去不去,去了也是吃饱肚子嘴巴一抹就走人,管你什么氛围不氛围的。
这算是典型的“不为他人考虑”。
队员作为球队的基本组成元素更要讲究高尔夫精神。
不可能想象一群藐视高尔夫精神的人组成的球队会整体表现出这个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在球队内部“杀伤力”最大的也正是那种不把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当回事的。
想起一个小故事:某大型比赛活动,某球队表现不错,获得了主办单位提供的若干奖励基金;颁奖时,全队十名参赛队员只剩四名在现场,其余都以各种借口打完球就已溜之大吉(打过招呼的算好的),几位留下参加颁奖活动的一气之下把奖励基金在现场就瓜分了——不是为了多得那几两碎银,而是为了对不顾球队形象的队友表示一种抗议。
还有一个小故事:某球队组织外出打球,定好了中途一起用餐,开吃时忽然发现少两个人——原来是嫌球队定的餐馆不好吃,不够高档,也没有对谁先吭一声,自个儿跑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这类故事还有很多。像一车人等一个人、到了预定的开球时间影都不见、稍有不满就拉脸发牢骚说怪话等。看起来可能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从球队整体来说更不能算是小事。
一支球队得有凝聚力才能相对长久。靠什么产生凝聚力?一种氛围。一种健康、快乐、向上的范围,一种可能让人难以弃舍的、只有“组织”才能形成的特定氛围。
这种氛围是要靠球队成员共同努力来营造的。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袁朗对成为老A部队的成员有一段谈话:你们就要加入老A了,就要长相守了,长相守不容易!
队友们在一支球队里也是一种“长相守”,也不容易。
不管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虽然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只要上了席就得珍惜;一支球队亦如此,所谓“百年老队”云云也就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的,更多的还是这个“珍惜”——珍惜当下,珍惜队友,珍惜球队,珍惜一切值得珍惜的和应该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