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2014-11-17 23:10:39)
标签:

高尔夫

杂谈

分类: 高球随笔

今天因为要回答一位球友比较复杂的规则问题,把《高尔夫规则判例》拿出来翻查,不知怎么忽然又想起了上月底参加国家级裁判培训考试的一些场景。

 

道长这辈子估计应该是不会再进考场了,这次的学习、培训、考试基本属于“绝唱”版,印象深刻、念念不忘也是自然的。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更多的是因为在这次学习过程中触发了一些思考。

 

自打R&A与中高协合作在中国大陆引进裁判员培训项目以来,每年都有若干期初级、中级及一期国家级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持证裁判”,既基本满足了国内众多赛事的实际需要,国内高尔夫裁判员队伍也从无到有逐渐成形。

这其中,既有为数不多迅速成长并跻身国际裁判行列、直接参与世界级大赛执裁的佼佼者,也有一批支撑着国内各大赛事裁判工作的优秀骨干,更有不少陆续进入裁判员队伍的后学新晋。

这个培训项目自是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就目前的裁判员培训工作而言,窃以为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有关方面进一步思考:第一,关于培训体系;第二,关于培训内容;第三,关于培训方式。

 

先说培训体系。

目前各等级的裁判员都是由中高协统一组织培训,统一委托一家合作机构负责执行。

这种做法在初期一片空白时用于快速建立裁判员队伍是切实可行的,但随着时日增长与需求激增,其不足也会逐渐显现。

譬如,相应于各种赛事的数量激增,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版块(院校、协会等)对受过专门培训的裁判员之需求也在激增,全国一家机构做培训理论上就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

现在每期初级班、中级班报名越来越困难的现实情况多少也佐证了这一点,尤其是初级班。

此外,不管是初级班还是中级班,数来数去就是非常有限的几位讲师担纲教学,讲师本身的时间和精力既有限,讲师队伍的数量更是有限。

是否可以考虑:今后中高协只管两个环节,一是负责国家级裁判员培训,二是负责其他等级的裁判员培训讲师队伍培训。

国家级以下的裁判员培训可考虑分解到各地方高协或大专院校甚至合适的球会去组织。除了国家统一的裁判员等级考试外,还可以允许形式多样的“地方粮票”存在,以满足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赛事裁判工作需要。

 

再说培训内容。

从2008年开始,道长总共参加了四次裁判员培训考试:一次初级、一次中级、两次国家级。

总的感觉是:初级算入门考试,稍加学习就能“拿证”;中级和国家级考试在性质上差别不是太大,无非是后者的出题难度和题量明显加大。

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各等级裁判员的考试大体都还属“纸上谈兵”——虽然国家级有实践考试一环,但说实在话,短短十几分钟还真的很难“考”出太多名堂。

因此就有了这样有趣的现象: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实际比赛裁判工作(甚至可能连高尔夫球场是怎么回事都不太清楚)的学生娃,就因为英文基础好、规则(判例)本本翻得熟而拿下“国家级裁判”。

这样考出来的恐怕还不能称之为“裁判员”,更多的还只能算作是“规则学习委员”。

裁判员的工作至少需要两个基础:一是专业知识,二是执裁方法。

目前的培训内容主要还只能解决专业知识问题。

而实践中执裁方法往往会来得更重要。

回忆道长前后参加的四次培训,好像还没有哪次有明确、完整地讲到过这样的主题:高尔夫裁判员到底是干什么的?主要有哪些职责?一场比赛都需要裁判员做些什么工作、承担什么责任?裁判长和裁判员的角色有什么不同?等等。

譬如,“裁判长”仅仅做到规则条文娴熟是远远不够的,一场比赛的裁判长相当于现场总指挥,专业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管理、调兵遣将、对突发或棘手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处置水平等。

是否可以考虑:在R&A培训教材基础上,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各等级裁判员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加以适当变革和部分改进?如大幅度增加案例教学和现场讲解、区分不同需求的课程设计等。

 

最后说说培训方法。

目前的裁判员培训都是一次性集中授课、讲师按本本(R&A教材)讲解。教学水平高、讲课技巧好的自不用说,学员受益匪浅;也有照本宣科式、和尚念经式、满嘴规则术语、听者云里雾里的。

总的来说基本还没有脱离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好的裁判员不一定就是好的讲师,正如好的运动员不一定能做好的教练员。

实践经验丰富并不必然等于教学能力也强。

如所知,“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一门专门的学问。

如何用通俗、易懂、形象的语言和合适的方法将裁判知识(注意:不仅仅是规则知识)传授给学员,则更是一门大学问。

道长愚见:教室里是很难培训出“裁判员”的。

是否可以考虑:将裁判员培训课堂部分搬到球场上甚至赛场上去,把“培训”拓展到“培养”?譬如,不是一次培训考试通过就发证,而是经过一定数量、一定规模、一定水平的实际比赛执裁并通过相应考核后才正式颁发裁判员证?

当然,这个不是几句话能解决的,涉及的因素和课题都有很多,需要有业内人士去做专题研究。

 

所以叫做“抛砖引玉”。

 

在手机里翻出了一些这次培训班的照片,顺便再晒一晒,权当纪念。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第一天开课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每期裁判员培训班的标志,不同的只是下面三个字。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讲师们做现场教学的场地准备,很辛苦!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现场教学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回答学员提问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示范果岭上的散置障碍物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讲解正面水障碍与侧面水障碍的分界问题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讲解不可打之球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讲解困难球位的规则处置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对学员现场提问:被考住了!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讲解沙坑障碍区规则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沙坑中辨认球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沙坑中的散置障碍物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讲解球场通道的可移动妨碍物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示范“不好的”裁判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惟妙惟肖的演示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颇有点陈佩斯小品的味道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考前练习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四次培训都少不了李今亮老师这位真正的“金牌讲师”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冯力源老师也是俺四次参加培训的“四朝元老”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高大帅气的孔维东老师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多次在赛场上合作的四川观岭球会副总罗凌同学,这次一举荣升国B,心愿得偿!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R&A讲师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相当敬业、每期国家级培训必到的R&A讲师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二李”老师可谓桃李成林,和学生们在一起乐融融

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有感: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      和小同学们在一起更显俺这个“大叔级学生”的不容易!

————————————————————————————————

PS:

      于道长而言,“考试”也好、“国A”也罢,实际都既重要也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继续“吹鼓”。

      有生之年也许不会再上考场,但今后的每一次“吹鼓”、每一次规则探讨、每一场比赛执裁都将是地地道道的考试,道长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丝毫不敢马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