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高尔夫规则杂谈 |
分类: 规则探讨 |
DQ是高尔夫规则中最严厉的处罚,被DQ当然不是啥好事。
另一方面,只要不是因为严重违反礼仪等行为被DQ,一般来说被DQ也并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更不必动不动就上升到“道德”高度无端猜测甚至大加鞭挞——因为违规也好、DQ也罢,几乎是各类比赛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违规的原因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技术层面的(不懂、大意、无心),一类是道德层面的(弄虚作假、明知故犯)。
对于前者,除了当事人应吃一垫长一智,牢记“知晓规则是球员的责任”这一规则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规则意识,努力提高规则知识水平外,其他并无可指责。
譬如,因签错记分卡被DQ的,上到世界顶级球员、下到一般业余爱好者,“中枪”者屡见不鲜,有几个能是与“道德”有关的?尤其是职业球员,谁敢、谁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冒天下之大不讳故意少填杆数?那可是要冒着做“人民公敌”的特大风险的!
现如今,关注规则、尊重规则、讲究规则意识的球友越来越多,这肯定是大好事。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未经证实的所谓消息(不管是小道消息还是路透社消息),有些甚至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无限放大的谣传或幸灾乐祸的恶意中伤,窃以为还是要用高尔夫精神来审慎对待——为他人考虑,不能依据只言片语便愤而指责。
高尔夫赛场上发生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时候即便是在场上执裁的裁判人员也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取证才能最终判定事实,更何况不在现场亲历、不是亲眼目睹事情全过程的“局外者”,更何况(不客气地说)这些“局外者”中本身还有不少就是对规则一知半解甚至基本不解的。
个人观点:爱好者可以结合各类赛事中发生的规则案例就事论事从技术层面探讨规则问题,但不宜想当然地直接把当事人扯到其中,更不宜不负责任地随意“以人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