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规则 |
分类: 规则探讨 |
博友因为一个最近补救点的问题出现争议,特意画了一张示意图从微信上发过来讨论。
球车道右边是一道人工砌筑的矮墙,墙顶上面往右就是OB界,墙顶和OB界之间有约半米宽的草地。
A和B都能脱离球车道妨碍,A距离原球位比B要近,故A为最近补救点;但如果在A的一杆范围不更靠近球洞处抛球,则站位又会受到墙的妨碍——博友遇到的争议是:这种情况下能否选择B为最近补救点?或者A就根本不是最近补救点?
这个案例很有意思,主要是多了那堵墙。
一开始在微信上讨论时,道长还以为那堵墙是球场范围内自然存在的,故很好回答:A就是规则许可的最近补救点,至于抛球后能不能正常站位、受不受到那堵墙的影响,那是另一回事。
讨论到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堵墙是人工砌筑的。
这样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人工砌筑的墙体本身也是不可移动妨碍物,也可以接受免罚杆补救的。
具体处置方法是:先在A的一杆范围且不更靠近球洞处抛球,抛球后如果站位受到墙的影响,则再找最近补救点进行第二次免罚杆补救。
根据图示的场地情况,第二次脱困的最近补救点会进入OB界以外,不是规则允许的抛球区,所以最近补救点会在那堵墙的左侧,而且还会在球车道上——这就复杂了:抛来抛去的岂不会成了死循环?脱离球车道妨碍后会受到墙的妨碍,而脱离墙的妨碍后又会再受到球车道的妨碍。
这时候,可以将球车道和墙视为一个整体的不可移动妨碍物,一次性寻找最近补救点脱困。
由于最近补救点不能在OB界以外,故最终的结果实际会是在球道上抛球。
这个案例还可以延伸几种情况:
1、如果那堵墙不是墙而是一排深深的灌木丛,则只能以A点作为最近补救点,抛球后实在没法站位就只能宣布不可打。
2、如果没有那条OB界,则第二次脱困的最近补救点还是会在墙的右侧,不会跑到左侧的球道上去。
3、如果那堵墙不是人工砌筑的而是自然存在的(如高出球车道的山壁),则最近补救点还是A。
前一篇:高兴的事:拿到了新版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