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抹不去的时代烙印

(2014-02-01 11:15:13)
标签:

休闲

杂谈

分类: 风尘白话
看了一个网络段子,说是春晚进行到英雄组歌那一段,孙女边看边嘀咕:没意思!
奶奶生气:去去去,一边玩去!
把孙女赶出去了。
俺不禁会心大笑:真好玩!
 
应该是“纯属巧合”:第二天的北京卫视春晚竟也来了段《红色娘子军》,而且还把五代琼花都请到了演播现场;中芭原汁原味的舞台演绎比孙楠那“加花”的调调舒服多了,听得俺大呼过瘾。
 
俺车上常年放着几张碟:《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智取威虎山》,都是百听不厌,动不动还会冒出点“热血沸腾”的感觉。
特别是在跑几百公里的长途时,这些“革命老歌”就是俺最好的伴侣,或如诉如泣,或感慨激昂,一句“霎时间天昏地又暗”或一段“洪湖水浪呀么浪打浪”的旋律便能如醉如痴。
总之就俩字:亲切。
 
年前开车去柳州公干,同事做驾驶员,回程的路上实在忍不住了:还有没有能听一点的啊?你这一路咿咿呀呀的不停,不睡也要睡着了!
有时候,车上坐了年轻人,不小心弄出“万泉河水”之类的动静,就会有人捂着嘴乐:看看,来了来了,我们家爸妈最喜欢的......
 
没法子,这大概就叫做“烙印”,时代的烙印,忘不掉,抹不去,一辈子就这样了。
我们那个年代就是几乎天天听着这些旋律长大的,不熟也熟得不行了,不懂也懂得差不多了。
无关乎“思想”、“觉悟”,也谈不上啥“价值观”,习惯尔。
 
就好比俺们这些在南方长大的,虽然不排斥面食,但总会觉得吃不饱,吃的不是“饭”。
反过来,北方人对大米饭的感觉也差不多。
 
这个年过得特清净、特平和,哪也不去,哪也不动,就在家呆着,
连窗外无比明媚的阳光竟也未能勾起下场打球的欲望。
这架势似乎有那么点不得劲——真的老了?
 
向前进,向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