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观点 |
分类: 风尘白话 |
老詹童鞋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回答俺的“四问”,不过也专门写了一篇博客阐述他对规则问题的观点:《慈善,规则,五大会所联赛》。
首先需要说明,“只要有一条违反了高尔夫规则就不是打高尔夫”不是俺风尘子的观点,俺对规则问题的态度一向非常明确:具体掌握了多少规则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从内心尊重规则、敬畏规则。
俺和老詹童鞋在第一届博友联谊赛上相识,几年来虽然近距离打交道的机会不是很多,但也算是老朋友、老博友了;之所以对老詹童鞋有那么几问(显然不是“骂”,更谈不上“下重手”之类),没有任何恶意。
高尔夫运动确有其特殊性,譬如,高尔夫规则就是建立在高尔夫精神的基础上,以“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为前提,薄薄一部《高尔夫规则》、区区34条规则条文,处处无不渗透着高尔夫精神的精髓,远不只是下水原地打还是在两杆范围抛球这么简单。
一直有人强调这样的观点:不管什么规则,只要大家商量好就行。
这个观点谈不上绝对的对或绝对的错,但一定得有一个前提:你们商量的规则涉不涉及到他人?
这个“他人”的含义还是很广泛的,包括但不限于同场不同组的球友等。
相信很多球友都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接一个球下水,一个接一个原地重打,堵得后组的人仰天长叹也视如不见。
只要是涉及到他人的事,就不可能只是哥几个商量着办。
道理真的很简单,开个玩笑:假设老詹童鞋在我们后面一组打球,我们哥几个“商量”:一个洞打两遍,让老詹童鞋急去吧!
这成么?
实际情形中也确实有商量好一杆没打好时大家都可以练一个的,都不罚。
这种“商量”大概只有包场打球才没有问题。
老詹童鞋提出的一个说法显然也不符合国内业余高尔夫的实际:只有“高手”才会打NT,“那些初学球的球友不可能使用这样的规则来打球”——事实恰恰相反,更多的初学者正就是只知NT、不知“规则”为何物,道长之所以老和尚念经似的成天鼓吹规则,也正就是基于这种爱好者中“规则盲”太多的现实,希望尽微薄之力多在爱好者中强化些规则意识、多普及些规则常识。
以老詹童鞋的韧劲,本可以在鼓吹规则方面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和非常好的正面影响,但老詹童鞋大概除了参加业巡赛、希望赛之类的赛事外,几乎天天NT并天天广而告之,甚至还因“和中高协副秘书长打NT”这样的字眼引起球友对中高协领导人的规则表现质疑,这种搞法难道仅仅是“实在”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底是正面因素多还是负面影响大?
就拿这次老詹童鞋参加的五大会所联赛来说,主办方显然在“按规则打球”方面下了狠劲,百来人的业余赛事竟然组织了几十名裁判人员跟组执裁,还请了冯力源老师出马,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你老詹童鞋不是不知道如何按规则打球,毕竟多次参加了业巡赛之类的正规赛事,就这一次不玩NT、老老实实按主办方要求打球不行么?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NT了,在赛后的博客中多说说主办方在赛事组织之规范性方面所下的功夫,咱就这一次不说这个NT不行么?25名跟组裁判辛辛苦苦按规则执裁比赛,你老詹童鞋却堂而皇之在那NT,让裁判们和参赛球员们情何以堪?
你不是对唐总产生了敬意、非常认同五大会所严格比赛么?假如唐总在赛后问上这么一句:老詹啦,您为什么就不按规则打球呢?
你怎么回答?“唐总,我们是嘉宾”?
“嘉宾”、“非参赛球员”真的不是不按规则打球的理由。从高尔夫精神之“为他人考虑”出发,甚至正因为是备受尊重的“嘉宾”,才更应该主动遵守规则、主动配合主办方的工作、主动尊重比赛要求,更没有理由自行一套。
我在给博友的回帖中曾经说到,很多比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往往就是“嘉宾组”最让人头疼,又要混到一起打(有的还参与获奖,如最远距离奖、最近球洞奖),又不愿意遵守举办方的要求,迟到,调组,另行一套,高高在上,搞特殊,等等。
但凡做过比赛活动或有过类似经历的都能想象得出,在上百人如此隆重、如此认真的比赛活动中,老詹童鞋这一组仗着“嘉宾”身份该干啥干啥的做法,不可能不影响到整个比赛;且不说其他,仅仅对比赛气氛的影响就很对不起主办方了——25组人比赛,老詹童鞋这一组肯定是夹在参赛组中间(不管是不是同时出发),人家一组一个裁判认认真真按规则比赛,就你们哥几个另类,说“不影响”说得过去么?
这种做法只能说这是对主办方、对高尔夫、对规则的不尊重。
关于NT,俺没有兴趣再说更多,以前打过的嘴仗已经不少了。
套用跟帖博友的句式:不管什么规则,都应该在高尔夫精神的大原则下行事——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对高尔夫的尊重,谈不上对规则的尊重。
前一篇:就规则论规则:四问老詹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