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韵与思考(完):博友赛的规则话题

(2013-06-04 16:32:00)
标签:

高尔夫

观点

休闲

规则

分类: 博友赛
这次郑州站博友赛给我自己一个最大的感受是:“规则”已经在博友赛深深扎根,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一种最大的欣慰。
 
记得第一届博友赛时,俺在欢迎晚宴上说这规则那规则,愿意听的真就没几个人,俺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站在台上喊,下面碰杯寒暄的该怎么热闹还怎么热闹,最多也就是好奇地瞅瞅台上吧嗒吧嗒不知在说什么的我。
 
大连那次俺照样挂着个“裁判长”的名在场下打球,唯一意外的收获,是和博友开心就好搭档,因着“按规则打球”,把大连本地两位高手打得一个骑了准三轮、一个得满分(100杆)。
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威虎要求在长草区免罚杆抛球(陷入地面),票友大哥以其“十几年的业巡经历”坚决不同意;威虎说是风尘子说的,可以抛;票友说,要是风尘子说的我就打风尘子的屁股!
一帮子博友都在球会大厅等俺回场,俺进大厅时一看那架势,还以为发生了多大的事呢!
结果当然是票友大哥没打成道长的屁股,俺专门到球会前台把“当地规则”打了一份出来解释。
 
北京博友赛是道长在规则问题上花功夫最多的:第一,赛前连续写了若干关于博友赛规则问题的博文,命名为几道“菜”,从比赛条件到当地规则到案例分析到注意事项等,很是费了点心思;第二,专门请joanna安排印了一批俺编写的规则小册子,发给每位参赛博友;第三,专门腾出一天时间做场上裁判,不打球。
北京博友赛上的规则氛围已经有那么点意思了,处置的规则案例也不少。
 
真正开始比较到位的是博友赛成都站,包括同组交叉记分,不允许球童动球,该处罚时处罚,包括因记分卡错误被DQ等。
尤其是领先组全场举牌、18洞果岭夹道欢迎、最后几洞跟组裁判等,既是博友赛上的第一次,也为博友赛的“正规”营造了浓郁气氛,让全体参赛博友耳目一新。
 
到了这次的郑州站,“按规则打球”确实已经成了几乎每一位参赛博友的自觉行为。
 
实事求是地说,甚至包括成都站,博友赛参赛球友的规则马虎行为并非罕见,OK的、照打NOTOUCH的、“别那么较真”的、成绩记录随意的等等,道长其实都心中有数;极个别仍然就是不把规则当回事、我行我素、怪话讥讽等,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这次郑州站的规则氛围和规则表现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有几个细节印象极深。
 
第一,没有一名博友要求调组。
去年成都站时,俺还为了这个问题第一次和药师老弟红脸了;这次完全不存在分组问题,所有人都只问“我和谁一组”,没有一个提出来就得和谁谁谁一组的。
包括第一天的分组,有几位博友希望分在一组,但这不符合博友赛一贯的首场分组地域分开原则,经解释后也没有任何怨言或再坚持。
 
第二,都是很自然的打“球场规则”,再没有什么NOTOUCH。
不用说更早的几届博友赛,即便是去年的成都站,俺还是发现了有照打NOTOUCH不误的,只不过在遇到道长路过时才不好意思的掩饰掩饰,俺也只能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提醒提醒。
 
第三,对寻求规则帮助的需求空前高涨。
说实话,只有这次的博友赛,道长才正儿八经算得上“裁判长”的角色,在场上正儿八经干了不少“裁判”的活。
以前各站博友赛,俺更多的可能还是扮演一种类似于“传教士”的角色,老和尚念经,不厌其烦,也不怕被人讨厌,“灌输”为主;正如小爱博友说的,对道长开口规则闭口规则颇不感冒甚至反感加抵触的大有人在,其实俺自己也是心知肚明,不好放在面上来说自讨没趣罢了。
 
俺和不少博友诚恳地交流过:就俺们这种松散性的民间业余赛事而言,博友们对俺风尘子的尊重也好、美言也罢,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风尘子有多了不起,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博友对“规则”本身、进而对“高尔夫”越来越尊重、越来越敬畏;风尘子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最多也就是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已;如果不是因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谁认你风尘子还是雨尘子?
 
我为博友们骄傲:这次两个球场都不约而同地对咱们博友赛表现出来的守规则、讲礼仪、有纪律感到非常意外,好评不断,赞美有加。
 
博友赛走到今天,俺风尘子个人也算是基本完成历史使命了,因为俺能做的、喜欢做的也就是“鼓吹规则”这点事。
感谢众博友几年来的信赖、支持、厚爱、宽待。道长书生气重,又常常会认死理,肯定会在不经意间给这位那位博友造成过不爽,一并告罪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愿博友赛把“规则”的火种继续撒播到球场上的角角落落,愿更多的球友“按规则打球”成为一种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