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离高尔夫有点远

自打与高尔夫结缘以来,每年春节都离不开这个“球”,但蛇年这个春节是离“球”最远的了,连后花园也一直没有打理。
节前携家人赴京,与从英伦回来的大女儿汇合后,即留在帝都工作的妹妹处,加上老爹老娘,两家老老少少加起来刚好是十口子一起过年,暗合了“十全十美”。
早在一个多月前就订好了机票,原以为肯定是航班满满,起飞前一瞅,竟然空了差不多一半的位子——后来看报道才知道,春节期间离京的有一千多万,说是北京城成了“空城”。
怪不得进京的航班如此空闲!
到京的第二天,即特意带女儿们到博友完美挥杆的“七号餐厅”体验。这地儿是拍《北京爱情故事》的,孩子们都很兴奋,围着墙上的照片转来转去看;俺这过时的半老头不懂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倒是和完美及他几位刚兴冲冲从模拟器上下来的球友们好好聊了一番球事,一直聊到孩儿们哈欠连天才不得不告辞。
顺便说一个好玩的小插曲:进京前去理发,匆匆忙忙中慌不择店,山寨版理发师一剪刀下去,俺便暗呼“完了”!整个成了劳改犯形象,去机场时顺手抓了顶球帽遮颜;和完美合影时,习惯性地又把帽子给摘下,加上这一身鼓鼓囊囊的黑袄子,也就是刚刚“出来”没几天罢......
年三十俺自告奋勇亲自掌厨,招呼孩儿们做下手,热热闹闹弄了一桌子家常菜;最解馋的是开了一瓶珍藏许久的五十年的茅台,满屋飘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大年初一,忽发奇想,带着孩儿们跑去地坛逛庙会。
这种熙熙攘攘的气氛确实能让人感到像传统的过大年。
这些小玩意是孩儿们的最爱,恍恍惚惚中俺自己似乎也回到了儿时在乡下放炮仗过年的年代......
虽说天寒地冻的,演员们仍然非常敬业,给逛庙会的老少爷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沉浸其中,看不出任何“商演”的矫情。
老北京颇有代表性的民间活儿之一:吹糖人。
这种环境下听相声比在电视上看的强了去了,俺抱着膀子、缩着脖子、跺着脚丫子站在第一排,乐滋滋一直听到这两位收摊子。
春节年年过,年年味不同。
主持人问郭德纲:上春晚前后有什么不同?答曰:长了一岁呗!
这是大实话。
这个春节一过,俺也是翻过五张望六张了,想想挺不是味儿:此生来日无多矣.......
按国人的习俗,正月十五之内都算“年”,趁开工第一天,向各位博友拜个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