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友自远方来 格外亲切

(2013-01-23 15:25:07)
标签:

高尔夫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这一段时间啰啰嗦嗦的事忙个不停,很少下场。
 
博友老唐童鞋回国南巡,专门来俺西南一隅造访,本道长自是不亦乐乎,欣然球叙。
 
博友自远方来 <wbr>格外亲切
北京博友会上与老唐童鞋对上了号,获赠一古老收藏球杆,还有一拍就哈哈笑的球;当时就对一副西部牛仔打扮、高大威猛的老顽童印象极深,只可惜未能同组球叙,相约再找机会。
这一别就是差不多两年,再见面时风采依然。
俺和老唐童鞋平时在网上交流的机会很多,他经常在美国参加各种比赛,也经常会因为规则问题寻求支援,不少问题还既有趣又特别,记得有一次大清早越洋电话讨论,活生生把俺道长的手机电池都给打爆了!
 

博友自远方来 <wbr>格外亲切
第一场没有约其他人,就俺俩在嘉和城球叙,是要好好自由自在聊聊天。
 
在酒店门口一见面,知道俺之喜好的老唐童鞋就乐呵呵地说特意带了一本“美国规则”送给我;俺一瞧,原来是美国高尔夫协会印刷的《Rules of Golf》,和俺手中常用的那本R&A版是兄弟;俺也立即奉上早就准备好的《高尔夫业余爱好者常用规则读本》,话题就从“规则”开始了。
 
在去球场的路上,老唐童鞋重点谈到一个观点:国内的高尔夫礼仪与规则氛围不理想,和球童有很大关系;俺诧问其详,曰:球童懂规则和讲规则的太少,经常会误导客人;为了迎合客人,什么事都敢干,久而久之,使很多人尤其是不怎么具备规则知识的初学者误以为本来规则就是如此,高尔夫就是这样的规矩。
 
虽然平时俺也经常用各种方式提醒甚至批评一些球童,但俺并不完全赞成老唐童鞋这个观点,认为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打球的不在乎规则,球童们不敢讲规则;客人总合计着弄虚作假,球童不敢得罪客人,甚至明里暗里主动提供“作案条件”,以博得客人欢欣。
 
一句话,就是整个的“规则氛围”不够,“规则意识”太差。
 
这场球听老唐童鞋说了很多在美国参加比赛的趣事。由于周一上午下场的人很少,正好给我们不紧不慢的边打球边探讨各种规则问题,时不时还能停下来现场比划一些实际案例情形;老唐童鞋似乎已经憋了一肚子的规则话题,我们一路讨论几乎没歇过气。


博友自远方来 <wbr>格外亲切

    第二场在青秀山球场,这次请了两位球友作陪,都是合老唐童鞋口味的:一是球技可以,二是讲究规则。

    右边那位也是博友,网名“阿波打波”,打高尔夫既刻苦又特有悟性,加上年轻的优势,两年时间的球龄已稳在“8”字头,俺道长自愧弗如。


博友自远方来 <wbr>格外亲切

    两场球下来,俺给老唐童鞋做了个结论:原来以为我们的黑大个也不过是“快乐高尔夫”——因为在博客上看老唐童鞋打球的花样实在太多,一会是稀奇古怪的杆子,一会是笑破肚皮的轶事,还有搞不清真假的调侃;实际上,老唐童鞋的球打得比俺原来想象的好了去了,正经很有些功底的!


博友自远方来 <wbr>格外亲切

 

    博友们相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纯”,纯朴,纯真。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除了“高尔夫”,没有其他因素参杂在内,真正意义的“球叙”。

博友自远方来 <wbr>格外亲切

    前一段时间,博友潘教授夫妇从瑞典回国度假,也是一次非常快乐的聚会,因忙于俗务,一直没能记叙,补上一张合影权作纪念吧!

    右边一位是正卯足劲和俺一起研讨规则,很有可能成为俺这个“山寨版裁判长”接力者的球友。

   

    加上和另一位瑞典博友“小马老将”的球叙,去年以来已经与多位海外博友欢聚;老唐童鞋这次也是半真半假的来了一句:下一回是不是得考虑来一场“美国博友赛”啦?

    本道长立刻响应:我看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