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自远方来 格外亲切

标签:
高尔夫休闲 |
分类: 高球随笔 |
这一段时间啰啰嗦嗦的事忙个不停,很少下场。
博友老唐童鞋回国南巡,专门来俺西南一隅造访,本道长自是不亦乐乎,欣然球叙。
北京博友会上与老唐童鞋对上了号,获赠一古老收藏球杆,还有一拍就哈哈笑的球;当时就对一副西部牛仔打扮、高大威猛的老顽童印象极深,只可惜未能同组球叙,相约再找机会。
这一别就是差不多两年,再见面时风采依然。
俺和老唐童鞋平时在网上交流的机会很多,他经常在美国参加各种比赛,也经常会因为规则问题寻求支援,不少问题还既有趣又特别,记得有一次大清早越洋电话讨论,活生生把俺道长的手机电池都给打爆了!
第一场没有约其他人,就俺俩在嘉和城球叙,是要好好自由自在聊聊天。
在酒店门口一见面,知道俺之喜好的老唐童鞋就乐呵呵地说特意带了一本“美国规则”送给我;俺一瞧,原来是美国高尔夫协会印刷的《Rules
of
Golf》,和俺手中常用的那本R&A版是兄弟;俺也立即奉上早就准备好的《高尔夫业余爱好者常用规则读本》,话题就从“规则”开始了。
在去球场的路上,老唐童鞋重点谈到一个观点:国内的高尔夫礼仪与规则氛围不理想,和球童有很大关系;俺诧问其详,曰:球童懂规则和讲规则的太少,经常会误导客人;为了迎合客人,什么事都敢干,久而久之,使很多人尤其是不怎么具备规则知识的初学者误以为本来规则就是如此,高尔夫就是这样的规矩。
虽然平时俺也经常用各种方式提醒甚至批评一些球童,但俺并不完全赞成老唐童鞋这个观点,认为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打球的不在乎规则,球童们不敢讲规则;客人总合计着弄虚作假,球童不敢得罪客人,甚至明里暗里主动提供“作案条件”,以博得客人欢欣。
一句话,就是整个的“规则氛围”不够,“规则意识”太差。
这场球听老唐童鞋说了很多在美国参加比赛的趣事。由于周一上午下场的人很少,正好给我们不紧不慢的边打球边探讨各种规则问题,时不时还能停下来现场比划一些实际案例情形;老唐童鞋似乎已经憋了一肚子的规则话题,我们一路讨论几乎没歇过气。
前一篇:继续吹鼓 多多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