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亲自”一把

(2011-04-19 11:20:17)
分类: 高球随笔
朋友间有时候会开这样一类的玩笑逗乐:哟,您“亲自”××啦?
 
这一类玩笑背后所反映的信息无非是:诸如吃饭、打球、方便等,都不是能由其他人“代劳”的,本来就应该自己干或只能是自己干。
 
由此想到,俺们平时下了场不妨也试着多“亲自”一把:
 
——“亲自”推球进洞
其实,用很潇洒的姿势完成最后一击、好好听听球进洞时那悦耳的声音,不仅是规则要求(比杆赛),同时也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圆满”感觉。
 
——“亲自”拿起球来
且不说规则本来就不允许球童未经授权把球拿起来,如果我们每次在果岭上都自己拿球、多弯几次腰,哪怕只是借此机会强迫自己锻炼身体功能、消化消化啤酒肚也是很有好处的。
 
——“亲自”记录成绩
尤其是参加一些比赛活动或正儿八经的PK,同组的互相做记分员,既可以尽量防止对方可能的舞弊行为,有什么疑义也可以当场提出,免得事后再扯皮。
 
——“亲自”宣布球号
在第一洞发球台和换球后主动宣布自己的球号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特别是“打暂定”和准备找球时,很多时候都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怀疑或争议。
 
——“亲自”判断距离
俺始终认为,在场上怪球童报的距离不对没什么太多道理:既然大家都是根据码数桩和上下坡等参考因素来判断距离,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动用自己的智商呢?问一下球童倒是不妨,决定权还是自己来把握为好。
 
——“亲自”摆线看线
推杆的事至少有两个参数:方向和速度,没什么绝对的摆线“对”和“错”——方向再好,你速度不合适同样进不了洞;不同的力道可以按不同的方向推,你说哪个方向是“对”的?球童的意见最多只能做参考。
 
——“亲自”站位瞄准
问球童“站(瞄)的对不对”也是不大靠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击球习惯和弹道轨迹,球童怎么能搞得清楚你这一杆到底会往哪儿打?
 
演绎下去还可以列出很多的“亲自”。
 
最关键的一点是:“亲自”体会和“亲自”享受高尔夫带来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