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事论事:到底难在哪里

(2011-04-17 13:24:51)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先看看几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规则。

 

一条是规则3-2,说的是比杆赛每一个洞都必须击球进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OK”;如果不击球进洞就把球拿起来,按规则是罚1杆,放回原处再推下一杆。

一条是规则20-1,说的是谁有权力把球拿起来:当按规则将球拿起来时(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球上了果岭以后做Mark),必须是球员本人或经过其授权者的人(球童或其他人)去拿球,否则罚1杆。

还有一条是规则20-3:必须是球员本人或拿起球的人把球放回原位,否则罚1杆——譬如,如果在果岭上球员自己拿起了球,然后又让球童把球放回果岭,则罚1杆。

 

这几条规则执行起来应该说不难吧?这里面既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又谈不上什么复杂的要求,一说就知道,简单的很。

可实际上,平时大家在场上犯得最多的恐怕就是这几条——这是为什么呢?

 

曾经有一位很熟悉、平时都打80几杆的球友,很诚恳的邀请俺一起下场走走,说是想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如果“严格按规则打”到底是多少杆,并要俺先不要给他讲规则,等打完一场再告诉他哪儿违规。

俺说: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用不着去下场检验了,你至少是100杆以上!朋友乐了:你也太夸张了吧?怎么可能?我闭着眼睛也不会打出100杆!

俺笑嘻嘻地告诉他: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如果不事先提醒,起码可以按规则罚你几十杆!

朋友张大了嘴看着俺不作声,眼神里估计有N个问号。

俺还是笑嘻嘻的:只要说一点,你在果岭上从来都是球童帮你拣球的吧?每拣一次罚2杆,你自己去算会罚多少杆吧!

 

“OK”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了。俺一直就纳闷:不“OK”难道真就这么难?!更纳闷的是,为什么到现在都还有那么多人要为“OK”找出那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

 

譬如,“浪费时间”、“影响速度”说。

俺在球场上观察了那么久,发现这真的是一个“伪命题”:

第一,如果是“死OK”,不管是球童还是自己走过去把球拣起来,过程中所花的时间绝对不会比走过去“敲进洞”多;更何况,很多时候你有问“OK吧?”的功夫都可以推进洞几次了;

第二,如果不是真的百分之百要进的球(洞口边),你又凭什么要“OK”?谁能保证你一定会推进?

 

譬如,“没那必要”、“不必太认真”说。

俺认为这种观点根本就经不起演绎。如果没必要推杆进洞(理由是就那么点距离,反正没什么大影响),那在球道上动一动球也没必要太计较,在沙坑中击球前把球杆放到沙子上也无所谓,抛球还是放置球也用不着那么认真,等等——那我们还要“规则”干什么?还有必要为了一杆两杆的争得不亦乐乎么?

 

譬如,“面子”说。

有人说,和朋友、客户、领导一起打球,你非要求人家“不OK”,未免太矫情、太不给人家面子;俺的观点是:如果当事人真的连这种最起码、最简单的“游戏规则”都不能或不愿意遵守,那也就只能是“无语”了;更进一步说,现在久而久之甚至有点“颠倒是非”:不按规则要求推杆进洞、要求给“OK”倒成了理所当然,不给还满不高兴;希望不要“OK”的反倒显得小心翼翼、多“提醒”一句都要患得患失,生怕“得罪”人!

 

说到果岭上自己做Mark拿起球,按规则本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反倒成很稀奇了,就好比还得特别称赞一下谁:“哟,不错啊,您老人家今天亲自吃饭啦”?

 

平时在果岭上最常看到的是“大爷作风”:一杆推出去后,球童赶紧屁颠屁颠跑过去Mark、拣球、擦球、再摆线,当事人本人推完后则悠哉游哉站在那,不管也不问,似乎那颗小白球压根就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时不时还可能会训斥一下球童:动作快点啊!怎么回事?

 

有时候俺会想: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是面对过于复杂难弄的规则情况,马虎一点倒也情有可原,反正规则中专门还有一条“公平原则”;如果是明摆着应该遵守也不难遵守的规则,还就是要不当回事、还要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来开脱,那就一定不是规则“难”与“不难”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