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纪行

分类: 高球随笔 |
(一)“打飞的”奔佘山:刚好都赶上了趟
这一趟临时起意赶赴上海,虽然行色匆匆,一路上和时间赛跑,结果却是有惊无险,最终各个环节都出奇的顺利。
7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航班情况。知道现在的航班晚点是常态,平时倒无所谓些,但今天俺可晚不起——既然专程去一回佘山,当然得赶上看最后的现场巅峰对决;时间都是掐好了点的,稍一耽误就可能泡汤。
很没有把握地一问,还算好,俺这趟航班的飞机昨晚上是在南宁驻场的,至少是不会存在“由于飞机调度原因”而误点的说法了,只要上海方面的天气没有问题就一切都能OK!
启程,奔机场。
虽说只准备干那么一场,但这一场球的意义非同小可,必须得用自己的家伙什,否则味道会完全不同的。因此,俺不嫌麻烦,带齐全套兵器,到了机场先办完球包托运,不慌不忙的冲上一杯咖啡,再上网查看决赛日的分组出发情况。
这一看,脑袋“嗡”的一下,可大事不好:上海地区突发大雾!高速公路封闭!因交通问题影响,早上去佘山的人寥寥无几,第一组出发时间几次推迟!
其实,俺的第一感觉竟是一种莫名的高兴:领先组出发的时间推迟一小时,不是刚刚好能多留下几个洞等俺赶到现场观摩么?然后才突然反应过来:人家那边连开车去球场都困难(报道说能见度才50米),这飞机可怎么降落?
俺是10:05的航班,凭经验估计,想在比赛结束前赶到现场恐怕是没戏了。既然这样,反正鱼和熊掌本就不可兼得,俺此行目的本来就是冲第二天的球场体验去的,随他去吧!只要今天能到就行,总不成被憋在机场一整天都走不了吧?
于是,安安心心坐在机场的VIP里上网,一边关注佘山的现场动态,一边核计着明天这场球该怎么玩才好;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忽然发现竟还一直没有听到“我们抱歉的通知”那句令人心惊肉跳的话,最后竟然还能准点登机了!
进机舱安顿好,高高兴兴地通知上海方面接机的朋友:没有误点,12:45落地!
然后准备闭目养神。
刚把安全带扣上,那句最不愿意听到的话到底还是来了:“各位旅客,我们抱歉地通知,由于上海方面的天气原因,我们的飞机不能按时起飞,请大家在座位上耐心等候”!——这叫啥事!要等也在候机室里舒服得多啊!还可以看看计分卡直播么!
没法子,等呗!只要别等出个“航班取消”就行。
迷迷糊糊中,感觉屁股下面开始越来越抖动得厉害,耳朵里也传来一阵阵熟悉的啸叫。咦?飞了?一看表,10:40,挺好!能赶趟!
又一想,飞是飞了,谁知道到了上海能不能降落?俺的航空知识基本等于零,费老大劲也想不清楚上海的备降机场在哪:杭州?南京?那么老远的,到了上海附近总不能再飞回南宁吧?俺打定主意,如果真有问题,不管落到哪,哪怕是包车也要在当天赶到上海市里,反正怎么的也不能误了第二天这场球!
结果是一场虚惊。
虽然起飞晚了半个小时,但飞机在浦东机场落地却依然准点(甚至还比时刻表上的12:45分早了几分钟)——莫非机长老兄也知道俺火急火燎赶路的心情、在蓝天白云中一不小心给猛轰了几把油门?
后来才知道,由于这场大雾,7日上午从全国各地飞浦东机场的航班很自然的大面积延误,俺这趟是少数能正点到达的航班之一。
才打开手机,妹夫同志的电话就进来了:到哪了?老虎还有几个洞没打完呢!
俺一听,立马更兴奋:还有这等好事?俺知道老虎在前几轮的成绩一般般,决赛日的出发时间比较早,加上去年已经在佘山追着虎屁股跑了个够,这回就没打算再“现场观虎”的。
问接机的哥们(也是俺妹夫安排的,不认识):这儿到球场大概得多长时间?
球场?什么球场?
俺晕菜:佘山啊!高尔夫球场!汇丰杯!
佘山?那我倒是知道!在松江那边!不过你说的什么高尔夫球场我弄不太清楚噢!到佘山那边得两个小时左右吧!
两个小时?!要这么久?你不知道去佘山球场怎么走啊?
你说的那地方大概方向是知道的,一百多公里呢!而且这条路还说不好,一堵车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了!
几句话对下来,俺又泄气了,听天由命吧!
忽一想,看来这哥们非俺们同党,汇丰杯这么大动静的事竟一点概念都没有,连佘山球场都不知道,可不能岔得太狠了,不然连领先组也赶不上看了!赶紧给在现场的孺子牛打通电话,让接机的哥们直接听;完事问:这回明白怎么走了吧?
这哥们性格倒是挺好的,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冲我嘿嘿一乐:你朋友也没怎么说清楚呢!
俺无语:这可真愁人.....
猛然间一拍脑袋: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俺的HTC手机不是带有GPS导航功能么?!平时还很灵光的啊!
赶紧的,输入“佘山高尔夫”,花花绿绿的地图冒出来,一道绿线直指目的地,妥了!
紧赶慢赶,2:30到达佘山。接机的哥们在那自个儿乐呵呵地感慨:今天你的运气不错啊,看你急成那样,路上倒是一点都没堵!
俺这才停下来回想了一下从机场出来后的情况:可不是么!
这时,俺捏在手里的手机一阵颤抖,妹夫又在通报信息:老虎在第16洞!
和妹夫派出来拿着票接我的人会合后,俺连走带跑的直接就奔16号洞果岭,恰恰好赶上了老虎同志霉兮兮地拄着推杆站在果岭外等轮到自己上——俺从大清早起这一番疲于奔命的搞法,终于能赶上跟老虎两个洞,还可以从从容容接下来看领先组如何你争我斗的热闹场景,倒也很值得了!
能在汇丰冠军赛结束的第二天就挥杆佘山,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事——怪不得一干球友对俺的“好运”都大表羡慕。
7点的开球时间,由于住在城里,俺5点就起来了。略略漱洗后,一行四人便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兴致勃勃地出发。
原来只知道妹夫同志给弄了周一在佘山亲身体验冠军赛场地的难得机会,却还没来得及认真去想到底是个什么由头;到了球会才搞明白,这是专门为汇丰杯“赞助商代表”组织的活动,一共好像是80个名额参加,一切都按业余赛事形式组织,也设了各种奖项的,18个洞同时开球。
俺们这一组的几位当然都和什么“赞助商”扯不上什么关系的,谁知道是怎么七拐八弯的加入今天的行列,大概最多也就算是“赞助商代表”的“代表”罢了,哈哈!
由于之前已经连续两年在佘山“追星”,虽然还没能在这里动过杆子,但一幕幕场景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令人激动;尤其是今天的场子完全保留了决赛日的原貌,所有东西都原封没动,一草一木都让人恍若还置身于昨日的大赛场景:球员通道、观众席、计分板、发球台标记、果岭旗位、各种广告牌、电缆线,等等。
俺早就想好了,今天这场球成绩不成绩的完全放一边,就两个字:体验。
估计是考虑到参加今天这种活动的“代表”们的水平问题,主办方的要求是全体打白梯——这可不好玩!俺原来还核计着能不能直接在一众世界顶尖大牌开杆的黑梯上好好体验体验呢!
赶紧涎皮涎脸的找主办方工作人员商量:能不能给打蓝梯啊?答曰:打蓝梯就不能算今天的比赛成绩了!
俺一听大喜:好好好!——俺哪会在乎什么“比赛”啊!今天这种场面到了佘山,如果在白梯上干一圈下来,那可就太难受了!
第二洞开球。
俺抽出一号木站上发球台,笑眯眯地对妹夫说:汇丰杯延长赛开杆了!
大概是哪位大牌的神魂附体,虽然没来得及做什么准备活动,身上也有点凉飕飕的,这第一杆开出去却又直又远,还有点像那么回事噢!
冠军组的成绩还原汁原味地挂在计分板上,俺往跟前这么一站,多少也沾点世界冠军的喜气。
可难得有这么天作合的机会,能和老虎的球位在一起(典型的“意淫”)!俺赶紧摆出记忆中老虎的准备动作之一,咔嚓!
到第18洞果岭,俺攻旗杆后的小白球停点刚好在下坡位的不到两码处,手不抖、心不慌,干净利落的一推进洞——不过可没抓到鸟儿,因为俺在第三杆攻果岭时打出了和昨天哈灵顿在这个洞一模一样的效果:打短,小白球从旗前的斜坡上滚入红桩区,俺也在红线外照葫芦画瓢很矫情地来了个“两抛一放”,哈哈!
应该是打蓝梯的缘故(计分卡上标出的球场长度是6580码),加上果岭没有压,俺18个洞下来还真就没太觉得今天佘山的场子有多么难,离传说中或想象中的那种难度似乎还是有点距离——要不然恐怕俺也不能做了“80后”。
和平时打过的一些场子相比,体会比较深的是球道短草区都很窄,短草区之外的长草占据了非常宽的范围,不管用一号木开球还是在球道上使铁杆,一不留神小白球就会直奔长草;长草区看起来好像中规中矩,实际上却很难弄,既不好找球,又很容易缠杆,像俺这样没什么特别救球功夫的二把刀,进了长草后唯一的选择也就是只能先把小白球干回球道再说。
要说遗憾只有一点:俺平时对高小姐的主要兴趣都是放在“规则”上,至于球场设计的讲究和不同球道的布置秘密等就所知非常有限了;如果今天是换了药师老弟或白大侠、赵哥之类来打这一场球,他们就会有那本事逐洞分析“球场理念”、“挥杆策略”什么的,可以在这弄出一大篇“高科技含量”的体验文章了。
(三)见缝插针:愉快的球叙
这一次来去匆匆的,原本没计划能有机会和上海的球友们球叙。
“打飞的”赶到佘山后,由于现场的人太多,只来得及和刚好打了照面的药师、山川简单聊了几句,和看台上的双子通了番电话,对其他到场的博友是只能心领神会了。
起飞前知道了第二天佘山的场子是早上七点开球,一合计,应该还能有半天的余地,便赶紧和孺子牛、白冰联系,想着打完佘山后再和“地主”凑一组乐呵乐呵。
到底是“博友情深”,虽然这几天“地主”们早已忙乎得不亦乐乎、累得够呛,尤其是作为这次外地博友与上海本地球友联谊赛的具体操刀者孺子牛老弟,还有一连几天杀鸡宰羊疲于奔命的白大侠,二话没说就非常周到地安排了周一下午一点太阳岛的场子——考虑到离佘山最近,俺晚上又还要赶飞机;有劳在大连已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陆老哥不辞辛苦驾车接送,还有成名已久却不嫌俺技艺平平而欣然陪打的贾冰贾老师。
前九和孺子牛、陆老哥三人一组出发,白大侠、贾冰和另一位球友范老弟随后。
俺这场球意在和友人相聚,加上一直没有机会见识白大侠的功力,还有贾老师这样的高手在场可以观摩学习,又不存在任何形式的“PK”,除了见面后给各位奉上俺重新印刷的那本精装小册子外,并没打算在“规则”问题上切磋啥,大家该怎么打就怎么打,轻轻松松的一次球叙而已。
结果却还是出了点“状况”——孺子牛和俺在一起的9个洞,竟然打出了不可思议的+21杆!
要说“体力”的原因么,肯定是有这个因素的影响;问题是等后九俺跑到白大侠那一组去交换场地后,孺子牛老弟又很神奇的回到了“正常”状态:半场+5!
这一情况几几乎是两个月前在北京水岸居士和俺同组一幕的重演!记得水岸当时是九个洞打出+29,等俺一撤退,在前半场已经“崩溃”的情况下,后半场也是回到+9!
这一来,弄得Voodoo还回复俺的帖子说是“都被你给吓唬的打出了超好成绩”,哈哈!
忽然联想到俺妹夫。这老弟也是一见到大舅哥就歇菜,平时基本都跑不了“8字头”的,但只要是和俺一起下场,虽然俺不一定会在场上刻意说他什么“规则问题”,可就是怎么也整不出“正常成绩”,轻则变“90后”,重则骑三轮——昨天还在佘山又给弄出个满分(100杆)!
看来俺风尘子这“规则先生”的“恶名”是给背上了。
第一次现场见识白大侠的挥杆风采。
虽然白大侠打的很轻松惬意,但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人家那段位确实没话说,说话间随随便便就是收在“7字头”,比俺那是整高出一个量级还有多——看来看去的俺就硬是弄不明白,放着这么一把锋利的刀子,前几天的“白斩鸡”咋就变“鸡白斩”了呢?
贾老师的球技和场上风范就不用说了,整个一“高手”加“绅士”,在上海滩的江湖地位显见得不是“浪得虚名”。
另一位球友范老弟据说摸杆才一年多,却已经是动不得就见“8”;或许是俺的眼光太浅,反正俺看他那挥杆的架势也不见得有什么大“毛病”,再加上这“稳九望八”的成绩,俺竟然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远在京城的老詹同学(罪过罪过!)——都说“天道酬勤”,可和老詹同学相比,这位范老弟在小白球上花的时间和下的功夫恐怕连老詹同学的零头都够呛,这效果和差别咋就那么大呢?原因究竟在哪啊?
想多了,嘿嘿。
7点在佘山开球,11点多奔太阳岛,下午5点过收杆,一路顺畅到达虹桥机场;观顶级赛赛、体验冠军球场、博友愉快的球叙——这一趟上海之行啥都没耽误,真好!
谢谢孺子牛、陆老哥、白大侠、贾老师、还有范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