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故事(六) 球人
(2010-09-03 13:25: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球随笔 |
“球人”么,打球的人是也。
俺参加博友会活动时,总希望每场球都能和不同的博友一起下场,因为平时都只能是在网上神交,这凑到一起可不容易。
这一次北上收获最大。
俺搬着手指头按顺序算了算,如果从北京算起的话,一圈下来竟然有幸与这么多博友进行了同场交流:老詹、水岸居士、雪莲、小维、闻香品味、阿瑟、笑面虎、猛虎、马虎、金牛座的牛、完美挥杆、MISSKING、孺子牛、老花眼、两推、咖啡、开心就好——俺这一趟下来可是成大富翁啦!
先说说老詹。
老詹在新浪博客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不用俺罗嗦。上次在西安未及与老詹近距离接触,这次不仅和他一起打了一场半球,还从北京同机赴大连,球里球外的事交流了不少,感慨颇多。
有人说老詹“轴”,有人对老詹“爱恨交加”;依俺个人的感觉,老詹就是一个做人做事都极为“认真”的主。
这种“认真”有时候可能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会让人“不爽”(也还有人“不屑”)。
譬如,既非正式比赛又非什么正儿八经的“PK”,老詹会因为回场后发现带了15支杆而“认真”地宣布自己被DQ(通过这次对老詹的了解,俺知道他此举绝非“矫情”)。
譬如,当事人自己都觉得开出去的球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老詹会因为“不一定能找到”而“认真”地、不厌其烦地提醒你打暂定,一个不行还得两个、三个。
譬如,明知道有“宣布不可打”的规则可以利用,老詹却非得“认真”地一杆一杆在长草中锄它个天翻地覆,看得旁人都“心疼”。
诸如此类的故事当然多了去了。
对于老詹的这种“认真”,各人自有各人的高见,很难说出个是是非非;俺的观点是:无论如何,当今社会可能不是“认真”的人多了,而是太少了。
所以,老詹同学就继续“认真”下去吧——当然,一些时候如果能再适当注意一下“认真”的方法,特别是在涉及到其他当事人时,也许就更“完美”了,呵呵。
和雪莲女士在网上本已做过很多交流,对她关注规则问题的认真投入态度印象颇深;这次得以同场球叙,更是现场目睹了其严谨的球风和高超的球技;虽经其一再主动要求俺“严格”,但9个洞下来俺瞪大眼睛怎么也挑不出雪莲女士在规则方面的“毛病”,绝对的中规中矩。
第一个倒在“规则”门槛下的就是水岸居士了,特别有意思:跟俺在一起的9个洞就整整加了29杆,俺撤退后的后9个洞才加9杆!
实际上,水岸的球技肯定比俺强多了,半场球下来也并没有真正因“规则”挨罚杆,最主要的应该还是“心态”使然——因为俺在现场有意营造的“规则气氛”相比于平时“随意”的玩球大为不同,更多的已经不是检验球技,而是考验心理调适能力。
略举一例。
水岸有一个球进红桩区,“法定”抛球补救区域附近刚好是几颗高大的树木挡住球道,严格抛球后只能先往后面的球道方向“回放”一杆,再攻果岭起码还得两杆;要是像平时那样稍微“随意”一点,往后面退几步超出两杆范围抛球,则抛球后直接就可以攻果岭方向——可别小看了这“一杆”的差别,对人心理的影响绝不是“一杆”。
题外话:俺有一位平时大家都公认的单差球友,在场上经常打得人家不敢“接盘”;第一次参加正规比赛,活生生打出102杆!
水岸的另一种“心态”却令俺非常佩服:换谁打出那样的状态来都不可能不难受,但水岸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场上表现出任何有违“高尔夫精神”的言行(如摔杆、骂粗话、不耐烦、拉脸、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一顿乱打等),一直都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殊为难得!
在雁栖湖的后9洞,俺按计划改并到了小维、阿瑟、闻音品味一组。
小维老弟是上次在西安聚会就对上号的了,再次相见依然是那样的英气勃勃、青春四溢、活力诱人;俺看着他潇洒的挥杆,唯有自个儿在心里感慨:“年轻真好”!
阿瑟则明显是球场老手,在场上完全是一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一切尽在计划中。
闻音品味是第一次见面,原来在网上交流的机会也不多,但凑一起依然感觉似曾相识。
一四杆洞,俺刚刚并到他们组,闻音开球左扎,上山,打暂定;辛辛苦苦找了很久,显然是没希望了,只好放弃,跑回球道继续用暂定球打下一杆;刚击完球就听球童在山坡上大喊:找到了!闻音看看站在一边的我,俺也笑眯眯地看着他,不吭声;
闻音:嗨,哪怕早喊一秒钟!我这杆暂定的球就不打了!
然后,闻音又开玩笑地自嘲:这也就是瞅着风尘子在场,要不然俺就是赖也要赖回去打第一个球的......
这几位9个洞下来都没出什么特别的“状况”,只是大家边挥杆边在现场探讨了一些平时容易遇到的规则问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