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慨:规则问题的“难”与“不难”

(2010-08-03 21:40:49)
分类: 规则探讨

最近一口气写了很多关于规则问题的体会文章,也与不少感兴趣的博友们做了很多关于规则方面的交流,感慨颇多。

象中,高尔夫业余爱好者只要提到“规则”这个话题,一般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字:“难”。

个人体会,这个“难”字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在什么条件下、按什么来要求。

首先要看在什么条件下说“难”。

应该说,目前正式的(或叫“法定的”)、全世界通用的高尔夫规则只有一部,即由苏格兰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R&A)与美国高尔夫协会(USGA)共同制定的《高尔夫规则》(《Rules of Golf》)这本小册子。

之所以造成对规则问题感到困惑或陌生、“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球友们实在缺乏直接学习和研读《高尔夫规则》的条件:

第一,实事求是地说,我国业余高尔夫爱好者中,具备英文能力阅读原版《Rules of Golf》者恐怕比例不大,更不用说《Rules of Golf》这本小册子本身的英文句法和语句结构等都相当具有挑战性,一般般的英文基础还真不一定能对付得下来。

第二,国内目前见诸于公开出版的《Rules of Golf》完整译本,读起来大都十分拗口甚至晦涩难懂,与我们平时的中文阅读习惯相去甚远,极易令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望而却步;有的人即便鼓足勇气去阅读,也常常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因此,我国相当多业余高尔夫爱好者的规则知识,很多都是来自于支离破碎的“道听途说”或“口口相传”,这其中便难免出现或以一概全、或似是而非、或以讹传讹等,“难识庐山真面目”,当然会“难”。

实际上,如果手头备有一本完整的规则手册可以随时查阅,规则问题也不见得真就“难”到那么个“谈之色变”的程度,很多常见问题一“查”就明白——譬如,用推杆瞄准时能不能碰到推击线、在水障碍区试挥杆时能不能碰到生长着的草、可不可以在场上“练一杆”、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怎么办、什么情况下可以宣布“不可打”、沙坑中的球接受补救时能不能在沙坑外抛球等等,相关规则条文中都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一看便知。

前两天一博友曾提到一件特有趣的事:这位博友在果岭上习惯用推杆瞄球,同组的竟然告诉他:某杂志上说过,瞄球时不能超过45度范围,否则要罚杆——这可实在是太新鲜了!我自己也在某杂志上看到过一个作为对规则问题答疑解惑的“案例”:竟然说推杆时球撞到放在果岭上的旗杆不罚杆,理由是因为旗杆是同组其他球员放在果岭上的,所以旗杆是其他球员的“球具”——这简直是错到外婆家去了!

所以,缺乏对规则原始条文的学习条件,是造成“难”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主要因素。

其次要看按什么要求来说“难”。

一些球友喜欢说有什么“PGA规则”、“比赛规则”、“正式规则”、“球场规则”等,实际上,“规则”就是“规则”,就只有上述的《Rules of Golf》,再没有其他“规则”;如果一定要说有差别,无非是不同情况下对执行“规则”的要求程度或严格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譬如,对于个人比杆赛,凡没有推杆进洞都得挨罚,“规则”就是这样,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平时几个人一组下场打球时互相给“ok”,只要大家都没有异议,虽然也未尝不可,但并不意味着这“没有违规”甚至还“理所当然”——这么近还不给“ok”?

譬如,我们平时打球“慢”一点好像没什么,但“慢”到一定程度就是违规的,因为规则明确规定必须“保持合理的打球速度”;如果是按正式比赛执行规则的要求,裁判员会专门根据比赛条件对“慢”掐表,如一次警告、两次罚1杆、三次罚2杆、再“慢”就直接DQ。

因此,如果是打球时完全按照全部规则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难”就是必然的——因为高尔夫场地和球场上发生的情况都是千变万化,区区34条规则显然不可能穷尽全部情形;正因为如此,《Rules of Golf》专门有一条“规则中未明确的问题”(1-4):“当出现任何规则未能涵盖、有争议的问题时,应按公平的原则进行处置”——“难”处来了:在场上遇到实际问题时,究竟应怎样处置才算“公平”?这起码需要对规则本身有足够深入的学习和足够全面的研究,可不是我们一般业余爱好者容易做到的。

譬如,冯力源老师提到的全运会高尔夫比赛案例,球员因为把手套夹在腋下推杆而被DQ,如果对规则14-3“装备的异常使用”没有足够准确的理解,一般人对这种行为除了觉得“奇怪”外,谁敢轻易断言其违规?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要求熟悉或知晓一般的常用规则(尤其是高尔夫礼仪方面的规则),则规则问题真就没有那么“难”;像前一阵子俺写的那些小文章,黄承富老师的说法很恰当:文章所涉及的大都是比较“初级”的规则问题;问题是,即便这些“初级”的规则问题,也还是有相当多球友一不小心就容易犯迷糊——依我看,这种“难”并不是真正的“难”,而是“意识”问题造成的“难”,也就是对规则问题是不是“上心”、是不是愿意在规则问题上花点功夫。

除此之外,可能很多球友都会有同感:球场上“藐视规则”的现象并不鲜见。

前几天应球友之邀下场,同组的有一位是初次见面,虽然还是一大公司的“总”,但这哥们对规则的“藐视”态度和在场上随心所欲行为简直让我目瞪口呆——例如球进了沙坑,不是碰不碰沙的问题,而是整个先用杆头把球位周边扫上几遍;三番五次后,俺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您是不是不知道在沙坑里击球前不能碰沙的啊?这哥们竟然很不屑地一摆手:嗨,我们打球可没那么多臭讲究!

要是遇到这样的主,您说还有什么规则会“不难”?

细细想来,很多时候其实根本不是“难”不“难”、“懂”不“懂”的问题,整个就是“明知故犯”,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之所以特别提到“意识”问题,是见得太多了对规则问题的“无所谓”、对是不是应该主动遵守规则不以为然,这一类的例子俯拾即是,不说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