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尔夫成为了一种常态
(2009-12-27 15:28:26)
标签:
休闲 |
分类: 高球随笔 |
高尔夫现已成为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毫无疑问将伴俺度此余生。
只要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每周下场两、三次是一定的;工作之外,除高尔夫再无其他能感兴趣、愿花时间的业余爱好;几乎每天多少都会与高尔夫发生关系:要么是在网上浏览些高尔夫的资讯,要么是写点高尔夫的趣闻逸事,要么是在临入睡前翻出一本高尔夫的书看看,要么是和朋友聊到高尔夫的话题,要么是——下场挥杆。
久而久之,孩儿们都知道俺对高尔夫的情有独钟;远在英伦求学的大女儿去曼城玩儿,逛商店时一眼瞅见一件“正规的英国高尔夫绅士背心”,毫不犹豫地拿下,并立刻兴高采烈地向俺报告;小女儿来省城看医生,见俺一直陪着没离开,特奇怪地问:“老爹今天不去打球么”?
绝大部分球友在初识高尔夫之后大约都经历过所谓的“狂热期”,俺自然也不例外,什么“打飞的”赶场、一天几十个洞、暴晒雨浇视为小菜一碟、为第二天的一场球兴奋得难以入睡等等之类被人笑骂为“神经病”的事都没少干过。
当高尔夫成为一种常态时,心理状态似乎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挥杆之余会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高尔夫上花费N多的时间、精力、银子,对高尔夫究竟应该抱一种怎样的态度?
最近重读阿呆,其中引用的一篇文章《打球的动机与境界》中有这样几段话:
——幸运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了解到,高尔夫远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对一些人来说,打一场球相当于四小时的宗教朝圣,是个人世界观的一部分;我们将自己交付给高尔夫,每一次击球都像是一次历练和重生。我们知道,最终这项运动将令我们焕然一新。
——对于那些决心达到这一境界的人,高尔夫是最佳的工具和媒介,它使人们真正了解并提高自己的自信、冷静、果敢、专注、平和、勇气、耐心和正直等品格”。
——当他们努力提高球技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活的品质。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现在再来读这些原来读过多次的话,感受确非一般。同样是打球,同样是在球场上泡那么几个小时,除了“健康”、“锻炼”,能不能进一步通过高尔夫“令我们焕然一新”、“改善生活的品质”,看来完全可以作为“打球”之外另一个层面的课题来琢磨。
譬如,前面提到的“自信、冷静、果敢、专注、平和、勇气、耐心、正直”,可以说,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任何一个愿意追求“优秀”的人所希望具备的良好品格因素,每一项也恰恰都是我们芸芸众生一般都很难真正做到“上乘”境界的;如果我们真的能从心底里认识到“高尔夫远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每一次击球都像是一次历练和重生”,则“高尔夫”确实是不断修炼这些品格因素的绝佳途径之一。
以“平和”为例。
窃以为,“平和”应是人生态度一种极高的认知境界,并非是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消极心态。据俺观察,在球场上对“打坏”的情形之反应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一类是或唉声叹气,或自怨自艾、迁怒于人;一类是或“国骂”、“省骂”脱口而出,或一脸怒气、不停地骂骂咧咧甚至摔杆砸地;还有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闷气,一路上都黑着脸,像刚被人洗劫了似的——总之,面對场上出现的“失误”、尤其是一些所谓“不应该”的失误,能真正表现出“平和”心态的好像不是很多。
也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明确不赞成“失误”后又“失态”的(持此观点者自己能不能做到先另当别论),一种是认为“可以理解”、“没什么”,“男人就该发泄”,包括“老虎也摔杆”、“不摔杆就不是老虎”等。
俺在认识上属于前者。理由很简单:一是“失误”之后再怎么“发泄”也无济于事,反而很容易对后面的正常发挥造成不利影响;二是不管有再多的理由,“失误”之后“动口”也好、“动手”也罢,如果动不动就在同组的球友和球童面前“发泄”,绝谈不上什么好处,至少也会落得个“形象不佳”,何苦?不止一次亲眼看到平时颇受人尊敬的球友在球场上“失误”后恼羞成怒的失态样儿,那感觉绝非因此而认为是“性情中人”的表现,而是自己都在旁边觉得尴尬无比。
话是这么说,实践中却是绝对的“知易行难”!虽然摔杆之类“怒火冲天”的事俺确实还没有干过,但无论平时不下场时对自己怎么提醒和要求,在球场上至今都做不到“平和”,时不时总会蹦出几句“国骂”,或因为这样那样的“失误”而明显表现出“不高兴”。
和球场上一样,工作中、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失误”绝对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误”,如果能够做到平心静气地思考或反省,客观地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尽可能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失误”,则可能离“平和”也就不远了。
工作和生活中的“失误”多少都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后果,球场上的“失误”无非是这一场球多出来几杆而已,有“盘口”的再外带多付出几两碎银(也算是“失误”的代价),反正又不是打完这场球一辈子都再不摸杆了,何不试着让自己先从球场上努力做到“平和”开始?也正好是修炼“平和”心境的大好机会。
所以说,“高尔夫远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或曰:打球就是打球,搞那么复杂干嘛?哪有那么玄乎?是,我们既可以把一场球简单的就当做一次户外锻炼,也可以列入一次呼朋唤友的约会,或作为一次目的明确的公关活动,等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高尔夫上做更多的探究、获得更多的东西,弄好了最起码还可以再提高点打高尔夫的“投入产出比”么——此为风话,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