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场学规则:几个有意思的现场实际案例

(2009-02-18 19:11:10)
标签:

休闲

分类: 规则探讨

球场上的事真叫做千奇百怪,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才越来越慢慢体会到为什么李今亮老师说“高尔夫球规则既复杂、又有趣”、“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裁判没有做错过裁决”。

下面是几个在场上实际遇到过的情况,有的是俺当时亲身经历的,有的是球友们在现场争执不下或犯迷糊时电话和俺讨论的,有的是事后听球友们描述的,觉得都特别有意思。

案例1:这一杆该怎么算?

球友A和球友B的球分别停在靠球道的左右两侧,都在攻果岭射程范围内;A的球稍远,靠左,先动手;B的球稍近,靠右,暂时在那比划着一下一下的试挥杆;A挥杆击球,严重“向克”,小白球直接向右边球道上的B飞过去,B试挥杆下杆时恰好给撞上,而且还正好一杆就干到果岭上去了!

两位球友巨晕——这一杆该怎么算?B说要罚1杆在原地重打,因为要不是他给挡住,小白球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A说这一杆应该不算,要原地重打;同组的其他人觉得实在无法发表高见,只好都呆呆的站一边不吭气。俺电话中给出了意见:这是属于“运动中的球被局外者变向”(规则19-1),应在小白球停止的位置打下一杆。

结果,最高兴的当然是球友A了,典型的“歪打正着”!

案例2:这个球该怎么办?

四杆洞,球友A第二杆攻上果岭,留下一个大下坡位的推杆;做Mark把小白球拿起来擦拭干净后放回原地,然后跑到另一边去看线;刚在那边蹲下,小白球忽然莫名其妙的开始滚动起来,还越滚越快,最后竟然直接滚进了旗洞!

同组的球友都懵了,这算怎么回事?讨论了好半天,达成一致意见:应该把小白球放回原位,重新推过。结果是两推进洞,帕。

后来,A和我探讨这个事到底该怎么处理?有好几个对规则感兴趣的球友都说应该罚一杆后放回原位重推,因为这是属于“静止的球被移动”;俺也噎住了,总觉得这种情况罚杆好像没什么道理,但究竟该怎么处置?想来想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求教于李今亮老师,这才明白应该是进洞就进洞了,这个洞A的成绩是老鹰——这种情况不是“静止的球被移动”,而是适用“放置的球静止后又移动”(规则20-3),应在小白球停住的地方打下一杆;但A的运气太好,球已经在洞里面了,也就没有“下一杆”可打了。

后来仔细想想,倒也不难理解:譬如在球道上击球后,本来已经停住,在走向球位的过程中,忽然一阵风把小白球吹出去若干码,显然不存在罚杆,应在小白球停住的地方打下一杆。

当然,如果是在球友A已经完成站位、做好击球(推杆)准备时小白球滚进洞去,那就得罚一杆后放回原位重推,这时是适用规则18-2,在球道上也是一样的方法处理。

案例3:要不要罚杆?

球友A站在果岭边看同组的先推杆,因天气比较冷,捏着小白球把手插在裤兜里;轮到他推时,掏球出来不小心掉地上了,接着又滚下了果岭,一路滚下去,竟直接滚进了果岭后面的一大片荆棘丛,还隐约可见,但那一片地方杂刺又深又密,人显然很难进去捡球;A嘀咕了一声“倒霉”,准备用另一个球去推。

因为A平时本来就非常有兴趣和俺一起琢磨规则,这时俺发话了:你不能换球噢,不然就罚你两杆啦!A不服气,问俺什么理由?俺说你这是不正确的使用“替换球”;A说那地方明摆着没法进去捡球么!俺说那是你自己造成的,谁让你把球掉到那鬼地方去?只能自己承担后果啦!争论半天还是说服不了他,俺灵机一动掏出球包中的法宝——规则小本本,好不容易翻到关于“替换球”的依据:规则15-2,A这才认账。

球友A但当然不愿意就这样子被白白罚两杆,于是缩着脖子、拿两根铁杆开路,费了好大的劲,到底把小白球给弄出来了。

案例4:为什么这个球算下水?

三杆半岛过水洞,球友A攻果岭打偏,小白球弹来弹去的,最后刚好落在通向果岭的水泥桥面上靠近岸边的一端停住,A一边连声感叹“还算好”,一边准备按不可移动障碍物做无罚杆抛球,说是相当于平时落在水泥路上一样。俺马上制止,曰:不好意思,这可不行啊,哥们这个球下水了,只能罚杆后按水障碍区的规则抛球。A一头雾水:明明没有下水么!俺说这种情况相当于下水,因为水障碍区的边界是向上下无限延伸,水面上方的桥等于是水障碍区的一个部分,所以说相当于进水了。A还是不认可,说:明明这是桥不是水么!不能你说是水就是水啊!俺如法炮制,又掏出小本本,把“水障碍区”的定义翻给他看,这才泱泱抛球补救。

这个球也可以在桥面上直接用推杆朝果岭方向敲击,运气好的话也有可能蹦上果岭,相当于直接在水中击球,规则是允许的。

 

球友间讨论规则的问题多了以后,俺得出一个很深的体会:运用规则时不能只说清楚“应该怎么办”,更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办”?否则很难服人,尤其是哥们几个熟悉的平时在一起玩,并不因为你有一个什么“裁判证”就表示你能说了算,得有理有据才管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