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长江 北上京城
(2008-10-09 17:57:41)
标签:
休闲 |
分类: 高球随笔 |
球是打了快三年了,却一直只在长江以南厮混。
这次俺不辞辛苦扛着球包去参加大学同学聚会,终于打过了长江以北:除了在游轮上和同学们欢聚的时间外,经武汉、重庆,一路北上打到京城收工,九天打了八场球,够过瘾。
重庆的红鼎球场很值得一打,不仅山川景色秀丽,更主要的是极富山地球场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很多洞看起来都有点“恐怖”,球道或歪歪扭扭、或高低起伏、或局促狭窄。我们同学中恰好凑齐了四个人一起下场,本地帮我们联络球场的朋友事先专门提了一大袋子旧球过来给我们用,虽然没有数,但怎么的也得有好几十个——我不禁暗自嘀咕:这也未免太夸张了吧?
事实证明这位小老弟大有先见之明,最终我们四个人一起基本上把一袋球都消灭光了。
到北京球场好好体验一把是我期待已久的事了,尤其是对那些名声在外的场子。这次时间有限,只好先挑了艾丽枫社、华堂国际、北京万柳这样几个有代表性的过过瘾,另外还有一个纯供内部会员使用、但品质相当出色的场子。
整体感觉,北京这几个球场都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贼长。印象中大部分四杆洞都是四百大几十码,如果一号木的距离火候不到,两上就基本别想了;一些三杆洞动不动就超过200码以上,让俺这种打惯了一百多码三杆洞的主只有发虚的份。
在华堂国际是打的金T,有一个600多码的5杆洞,站在发球台看过去,简直有一种“万里长征”的感觉。比较有成就感的是在那个难度系数最大的四杆洞,竟然两杆就把小白球干到了果岭环。
艾丽枫社的两个场子打起来都觉得非常舒服,球场难度和趣味性都挺有特色;北京万柳有几个洞很不好对付,球道上和果岭边的沙坑往往会弄得你左右为难;还有马鞍型果岭、大龟背果岭,如果On的位置不好,会弄得你捏着推杆不知该如何下手。
此次北京之行的最大收获是“找到了组织”。
因着爱好了高尔夫、因着喜欢写点关于高尔夫的博文,更因着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这一神奇纽带,俺曾经“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还包括很多在新浪高尔夫博客圈耳熟能详的“重量级”人物,像什么“北京帅哥教练”、“小艾的伯父”、“紫悦”、“老小子”、“高球票友”、“动静之道”、“太哥舞姿”、“在路上的人”、“高球天使”等等。除了个别都在一个地方的(如“老小子”)外,其他统统都限于“神交”而已,一直是只读其文不见其人。
这次北上京城,终于得识众多博友真颜;既蒙两位“圈主”亲自出马陪打一场,更和各位博友一倾衷肠,多少有那么点“惺惺相惜”的味道;在分享帅哥夫人“专业级”水平美味佳肴的同时,大家一起渡过了几个小时非常愉悦的时光——“有组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