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也来一点“气沉丹田”

(2008-08-05 17:39:08)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球慢慢打得多了,逐渐发现很多的挥杆问题都与“下盘”不无关系。

记得在一些书籍和杂志上曾看到过这样的观点:高尔夫是下肢的运动。当时很感纳闷,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无法理解——毕竟挥杆的过程看起来不主要都是“手”在唱主角么!

琢磨琢磨好像又悟出了一点道道。中华武术中有所谓的“南拳北腿”,而“南拳”的攻击力表面上看起来也恰恰都是在“手”上,什么掌劈、拳打、肘击,什么虎爪手、冲天炮、黑虎掏心、猿猴摘桃等等,但所有这些手上的招法统统都是建立在“下盘功夫”的基础上;故而无论哪一流派的南拳都特别讲究“练拳先练桩”、“打拳先扎马”,如果不练出足够扎实的“桩功”,再厉害的招法也会大打折扣,导致出拳无力、打击不准、控制性差、变化度小等毛病。

高尔夫挥杆似乎有类似的因果关系。

自己感觉,挥杆的过程“下盘”常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第一,上杆时身子往上抬、足根虚浮;第二,下杆时下半身乏力、手重脚轻;第三,送杆时压不住阵脚、前俯后仰。

“下盘”所有这些不良表现的共同后果,都是导致挥杆时很多部位的动作发生变形,最终都是直接影响到小白球的去向问题。

还是从中华传统武术中获得的启示。南拳的“桩功”一般有两大练法,一曰“站桩”、二曰“调气”;前者是苦功夫,就一个“站”:马步一扎,一直站到两腿发抖、浑身酸麻;后者是练“软件”,训练将全身的气息迅速归于腹部以下,即所谓“气沉丹田”。

玩高尔夫当然用不着先去练成“武林高手”,但借鉴一下其中的方法还是颇为有效:在进行站位准备的同时,先做一次大幅度的深呼吸,“气沉丹田”;从启动挥杆的一瞬间开始,始终有意识的注意加强和保持下半身、特别是腿部的力量。

好几场球体会下来,发现“气沉丹田”对一号木和推杆的效果尤为明显。

有一位单差点球友,开球时的动作很有点夸张,双腿大幅跨开往两边那么一分,大马金刀的往下那么一“坐”,打出去的球那叫一个直、一个远,看得我羡慕不已——我寻思着恐怕和这个“气沉丹田”多少也有点关系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