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心比心 让大家都能快乐

(2008-04-03 09:01:54)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某好友在一次参加比赛活动时和一位单差点中巡选手分在一组,事后有两点非常感慨:第一,和这种高手同场确实能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第二,几个小时下来真够难受——高手在场上那种对规则和礼仪近乎苛刻的要求,会使得我们这些平时玩惯了“快乐高尔夫”的人相当不自在,感觉特“憋”的慌。
“快乐高尔夫”不是以“成绩”为终极目标,而是以感受高尔夫运动带来的种种愉悦和特别享受为主,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像那些职业球员或准职业球员一样,在场上太过钉是钉、铆是铆;在球友们平时一般性玩一玩时,在“公平”的前提下,规则也好、礼仪也罢,马马虎虎过得去也就是了,否则就不是“业余爱好者”的路数。
另一方面,这种“马马虎虎”也得特别讲究一个“度”,因为“快乐”是大家的,自己的快乐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在场上要将心比心,只有大家都感到快乐才会是真正的快乐,否则容易被球友们从心里面把你给DQ了。
简单总结在场上的所见所闻,窃以为下面这几个方面的行为至少是有违“快乐高尔夫”精神的,能戒最好:
1、有意不遵守规则,甚至成心作弊。
其实,这类行为是冒了很大的个人道德风险,别以为人家不知道,很可能只是不想说或不好意思当场点破而已,人家心里是怎么评判你的只有天知道。
曾经和一位平时看起来颇受人尊重的球友下场(常常号称是“8字头”成绩的),发现他在球位不太好时三番五次的偷偷用杆头去拨弄小白球,更有甚者曾远远瞧着他在沙坑里把一个“荷包蛋”球悄悄捅到了沙面上(我们同组的都还离果岭有点距离)。说实话,俺当时就在心里很是涌出几丝鄙夷之意:这哥们做事原来是这样不能自律的么?图什么呢?
2、好为人师,有意无意炫耀自己。
一般而言,除非是对方诚心讨教或主动探讨球技,否则绝不要在场上自以为是地充当教师爷,向同组的指手画脚。业余爱好者的球技水平基本都是“大哥二哥差不多”,本来就不见得你比人家强到哪里去,更何况个人有个人的具体情况,师爷哪有那么好当的?
经验表明,不管你是真心要帮助人家还是潜意识的炫耀心理作祟,凡属不请自到的“老师”基本都是不太受欢迎的。曾见到一位球友,几个洞下来后,实在是被旁边自告奋勇的师爷“教”烦了,干脆故意一顿乱打,弄的那位“师爷”做出结论:看来你得回练习场从头开始才行!这才耳朵根清静了一阵。
还见过更好玩的。自己的挥杆动作怪异无比,一号木开出去基本就没个谱,却还非得手把手教人家怎么挥杆,真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想的!
3、太过随意,不注意细节。
三五好友在一起下场,有时候可能正因为是“太熟”,所以会忽略一些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或者自己认为是无所谓、无伤大雅的细节,但实际上也会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大家的快乐。
例如,有人已经在那准备挥杆击球了,旁边的还聊兴正浓;轮到自己开球或击球时正好接到电话,不是“速战速决”先说两句拉倒,而是没完没了的让其他人在那干等;喜欢把球场当练习场,动不动要再打一杆或再推一次;明明是一个尴尬距离的推杆,谁也没有说“OK”就自顾自做出完工状,等等。
还有如在果岭上侵入“安全距离”。记得有一次俺要推杆了,左前方是一位高个的球友站着,右侧是一位特壮实的球友看着,屁股后面还有一位球友等着,离我都就那么几码远,弄得我颇有一种“泰山压顶”的味道,实在忍不住调侃了一句:你们存心想吓唬我啊?大家这才会心一笑散开到一边去。
正如球友们时常感慨的,高尔夫的很多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反过来说,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难”,才更加丰富多彩的展现了高尔夫运动的魅力和价值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