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竞技发球木的奇遇 |
分类: 高球随笔 |
某国际大品牌今年推出的最新款发球木(为免生“恶意攻击”之嫌,下面就只好用×××来称呼了),号称“高科技状元”,据他们自己说是目前一般人连“仿造的可能都没有”,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让人看了眼红耳热的溢美之词,嘟嘟嘟嘟,大吹法螺。
刚好赶上俺有换杆之需,在教练朋友的鼎力推荐下,同时也是抱着对这种国际大品牌的基本信任,兴冲冲地以最快的时间弄了一支。
谁知道,总共才用了不到一个星期,连下场带练习,最多也就是和百来个小白球进行了“亲密接触”,夸张一点说,手都还没有摸热,竟极不可思议的发现×××的杆面毫不客气地“开花”了!
俺这可实在是纳了闷了。正如在现场看西洋景似的球友所说:即使是再差劲透顶的一般Copy杆,恐怕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
这支杆的购置渠道肯定没有任何问题,“正规”的不能再正规了。思来想去,最积极的一种解释,恐怕只能说是俺和××ד八字不合”:一支多少多少百万分之一概率的次品(甚至可能是废品)杆让俺给撞上了!
俺这一记闷棍堪比菲舍尔下水的那“魔鬼一切”还冤——吹嘘得那样完美无缺的×××、宣传得如此热火朝天的国际大品牌,竟然还能出现这样荒唐透顶的事情?!
真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了。
忽然又想到一个比较“天真”的问题: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是一种要经过那么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是谁也不敢绝对保证个顶个的可靠——哪怕是再“大牌”;裂了也就裂了,退货而已么!就不知×××是不是真能借此表现出国际大品牌的应有风范,有兴趣(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责任”)把这种难得一遇的“典型案例”拿来好好研究一番,彻底弄清楚个所以然?
前一篇:夕阳下,那骄傲而孤独的背影
后一篇:还是老伙计好:R7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