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高球随笔 |
好像不少球友都多少有点“第一洞恐惧症”,只要不是正式的赛事活动,总希望能大家商量好先“摸”
一杆——对第一杆能不能开好总缺乏信心。实际的理由也是有的:没活动开。
俺自己同样曾受此困惑,甚至一度在第一洞靠得住一抬手就失误,即使是提前半小时在练习场挥上一阵杆也好不了多少,饱受折磨,痛苦不堪。
无意中发现,如果上杆时有意识地把节奏放慢——至少比平时用1号木上杆的节奏慢上半拍,在第一洞开球的效果马上就好很多,基本都能比较正常地把球开出去,甚至时不时还会有在练习场才打得出来的“好球”。
这种情况多了,俺就琢磨其中的道道,发现还不完全是偶然因素在起作用。除了没有活动开这一客观原因之外,第一洞开球困难最主要的是心理压力。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谁都希望把第一杆漂漂亮亮开出去,接下来往球道走的心情都会大不一样;在同组球友的目光注视之下,谁都希望能够好好“表现”,开出一记足以自豪的好球。
心理压力一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开球“毛躁”——首先是思想毛躁,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站位、姿式等环节的准备工作;其次是动作毛躁,不能保持正常的挥杆节奏(一般都是偏快),节奏一乱肯定出事。
为什么在上杆阶段有意识放慢节奏会起作用?看起来应该是一种释放心理压力的物理方法。不管准备开球前曾经想了些什么或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启动杆头的那一瞬间开始,才在事实上进入整个挥杆过程;启动杆头时先放缓节奏,相当于是一种“矫枉过正”——把原来由于心理紧张而形成的、会打乱挥杆节奏的种种急迫感强行“压”下来。
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实际上,上杆时这种比平时正常节奏慢的情况,并不会延续到随后的挥杆全过程,那样就会造成另一种极端的节奏混乱,同样会开不好球;在上杆到三分之一左右之后,原来长时间形成的肌肉记忆便开始发挥作用,整个挥杆节奏会很自然地回复到平时习惯,该快的还是会快,该慢的仍然是慢——结果就能把球开好了。

加载中…